案例: 小景在小區(qū)里玩的時候,用小水桶把同社區(qū)小朋友的頭打了一個包。爸爸批評他不能打人,可是小景卻說:“他不經(jīng)過我的同意就搶我的小桶,我讓他還給我,他就不還,我才打的他。我保護自己的東西沒錯!”一番話說得爸爸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繼續(xù)了。 很多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會很著急,也很生氣。覺得孩子不好管理了,其實問題并沒有您想得那么嚴重。 首先,我們覺得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是一件好事。它標志著我們的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不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了。其次,能夠維護自己的利益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能力,孩子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學校也有發(fā)生。希望我們的處理方式能夠帶給您一些啟示。 課間,我班的小霍和小吳發(fā)生了爭執(zhí),繼而出現(xiàn)了打架事件。小吳被摔到了地上,頭磕出了一個包。知道此事后,我把他們叫到了身邊。在確定了小吳的傷并不嚴重后,分別向他倆詢問了打架的原因。 小吳說:“是小程先動手的,我只是還擊。不過打架不對,以后不會再犯了。”小霍說:“是我先動的手。他說我的媽媽,所以我打了他。他要是再說,我還打!”語氣中充滿了堅定。聽了兩個孩子的話后,我對他們說:“好,事情我知道了。你們說得很好,回去吧?!眱蓚€孩子站在邊上發(fā)了半天呆,發(fā)覺我是認真的,才走出了辦公室。 幾天后,兩個孩子找到我,問我:“那天的事情真的就這么結(jié)束了?”我對他們說: “對呀,結(jié)束了??!隨便說別人母親的孩子已經(jīng)得到了別人的懲罰。另一個孩子保護了自己母親的尊嚴。雖然方式有些粗暴,但是展示了一個男孩子的擔當。還要我解決什么呢?”兩個孩子互相看了看,笑了。從那以后,兩個孩子再也沒有發(fā)生打架的情況。 我們靜下來好好想一想:一個男孩子,如果連自己母親的尊嚴都不去勇敢維護,還會在乎什么?同樣,一個孩子,如連自己的東西都保護不了,將來能去保衛(wèi)祖國的領(lǐng)土嗎? 其實,有時孩子們面對錯誤時的獨特見解并不是他們不接受我們的意見或觀點,這些獨特見解只不過是他們自己身處這件事時的切身感受。面對孩子們這樣的錯誤,您只需去靜靜地聽聽,相信他們,就足夠了。當您將理解、信任的目光傳遞給您的孩子,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孩子就會更全面地分析和考慮問題了。 |
|
來自: 月老信息分享 > 《家長專業(y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