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慢下來啊”,或許很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慨。 逃離瘋狂內卷的職場,不去理會滿滿當當?shù)娜粘瘫怼?/p> 只靜靜地,呆在自家的小花園,看一季花開,等一朵云來。 人間草木深,我心桃花源。 中國人的院子,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人暫時忘記心中的冗雜,在清風朗月花香的包圍中,自由片刻,片刻永恒。 梁思成說過一句話: “對于中國人來說,有了一個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著落?!?/span> 是啊,誰不想擁有一個小院,來安放內心呢? 于霞光起時,伴隨鳥啼醒轉;于暮色歸處,枕著花香入眠。 花園雖小,容得下自由、愛和美好,就好。 如果有一間小院,我一定會和我愛的人,種上滿院鮮花。 暖春,我們會為了一盆月季的盛開,而歡欣駐足; 盛夏,我們在夜晚,同賞月光如清水般,漫過粉藍的繡球花; 清秋,我們在小院里,斟兩盞桂花酒,于淺醉微醺中,探見秋日的原香; 初冬,我們一起拿著掃帚,掃落葉落花,共同期待著,來歲的豐盛和美好。 詩人余秀華說:
春花秋月,歲歲枯榮。 幸而還有一人,陪我在花令里數(shù)著時間,在小院里相伴流年。 熙熙攘攘的信息社會,想要靜下心來,看一場花開,等一次花落,太難,太難。 但小院卻給我們提供了精神憩息的園地,讓我們能夠與四季的繁華相愛,與愛人的溫柔相依。 小小一方庭院,盛滿融融花香,也盛滿綿綿愛意。 若是有人來造訪,我一定會開心地告訴對方: “看,我有滿滿一院子的好時光。” 如果有一間花園,我會把餐桌搬進院子里。 一隅風景,四方煙火氣,幸福,便觸手可及。 早上蒸一屜包子,熱一壺牛奶,細嚼慢咽,讓食物安然地落在胃里; 晚上燒一碟排骨,炒幾碗小菜,和我愛的人,在院子里打著幸福的飽嗝。 作家白落梅曾說: “我亦可貪戀煙火,殷食人家?guī)组g瓦房,四方小院守著流年,幸福安康?!?/p> 煙火氣里的快樂,溫熱著我們的人生,也豐富著人間的四季。 如果可以,我還會在小院里,種一些瓜果蔬菜。 如此,便可以春來做青團,夏時釀葡萄酒,秋來曬柿餅,冬時烤糖心紅薯…… 古人講究“不時不食”,我也能在小院里,嘗到最新鮮的一口四季。 人都是有歸屬感的生物,從喧鬧的酒宴,回歸自家的小院,哪怕吃得樸素,也能讓生活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作家田維曾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小院生活: “藏在自己的小地方,做夢,餐云嚼雪,有簡單而亮堂的快樂?!?/p> 在小花園里,物質雖不甚豐富,但至少擁有飽滿的生活。 人的一天,總要有那么幾個小時,是留給自己的。 晨光熹微時,目送著愛人和小孩,踏著陽光遠行,便可以開始和自己相處的時光。 看一本書,哼一首歌,等一朵花開。 倦時閉上眼,感受陽光是如何穿透樹梢,空氣又是如何沁入呼吸。 錢鐘書先生曾說:
放空的時間里,靈魂自由得像一陣風,抽離肉體,游走于天地之間。 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一朵花,綻開花瓣,汲取陽光的營養(yǎng); 也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一只果實,搖曳枝頭,醞釀心里的蜜糖。 等到天色從淺藍變成黛藍,浮起幾朵玫瑰色的晚霞,我愛的人,便要乘暮色而歸。 在花園的小桌子上,切一只西瓜,整齊地擺好,讓家人們一進門,就能吃到最水靈的甜蜜。 纖月晚霞庭院,炊煙笑語人家。 能夠在小花園里,靜享花開,安度流年,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電影《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里,老爺爺曾對老奶奶說:
歲月流逝,每個人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 青絲被時光漂洗成雪,容顏被歲月帶走年輕,但我們的內心,也會在經(jīng)年累月的沉淀下,更加豐盈。 可以像林清玄那樣,在小院里放只酒壺,盛滿皎潔的月光,用文火溫來喝; 也可以像陶淵明一樣,在田地里帶月荷鋤,給花花草草,翻翻新土。 覺得太寂寞,就邀上二三老友,在小院里,嘮嗑起年少時的種種。 那些舊時光里的、關于愛與被愛的故事,足以讓老懷甚慰。 張曉風說: “從山徑的童話中走過,從煙嵐的奇遇中走過,我知道自己是個好女人,好到讓人想起少年,想起汗水,想起歌,想起收獲,想起喧鬧而安靜的一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一起看過日升月落,人間煙火,才知這漫長一生,是如此美好且無憾。 國語的發(fā)音里,庭院的“院”和愿望的“愿”同音,這真是一種美妙的巧合。 或許在古人看來,擁有一方庭院,也是畢生的理想吧? 在四方天地里,靜待花開花落,坐看云起云舒,一抬手,就是屬于自己的藍天。 這樣的生活,光想想,就讓人心向往之。 有人說,中國人建造院子,追求的不僅是安身,還是安心。 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隔絕塵世喧囂,一切都歸于平和。 欣賞清風弄影,遙聞月送花香,再細碎的美好,都可以被無限放大。 余生所求,不過一屋二人三餐四季; 畢生所愿,莫若四海三山二心一生。 愿你也有屬于自己的小花園,既能裝下一院花開的浪漫,也能盛滿柴米油鹽的清歡。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里,與你奔赴山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