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去太久,記憶已經(jīng)變得模糊。那一年,從黃山云谷寺到白鵝嶺的纜車票只需12元。第一天我們沒有乘坐纜車,一整天都在爬山。先是上天都峰,后來又爬了玉屏峰,晚上就住在玉屏精舍里。第二天路過光明頂,去了西海,還到了飛來石,最后才坐一小段纜車下山。想想那時真年輕,體力好,也幸虧去得早,不然現(xiàn)在只能望山興嘆了!
期待已久的黃山大門終于在眼前!
奇石、怪松、云海被譽為“黃山三絕”
那次運氣好,天都峰對外開放,可以上山。天都峰是黃山的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雖然不是最高峰,但卻是最險峻的一座,階梯非常陡峭,而且很窄,很多時候只能容納一個人上下。記得爬行途中,感覺前面的人腳都在自己的頭頂之上。現(xiàn)在想想還是挺可怕的,若是有一個人掉下來,下面的人估計都得跟著往下掉。天都峰雖然險峻,但風景也最棒,難怪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
在天都峰的某些路段,經(jīng)常遇到有人要上山有人要下山,但道路只允許一個人通過,所以大家只能互相商量著誰先走,那個情景令我印象深刻。經(jīng)過2.5小時的艱難爬行,終于抵達天都峰頂。
天都峰上最險峻的一段路要數(shù)“天都鯽魚背”,石頭的外形像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鯽魚之背,魚背兩側(cè)是萬丈深淵,坡度陡峭達85度左右。當時的鯽魚背兩側(cè)只有鐵鏈圍著,鐵鏈還會搖動,游客走過時無不心驚膽戰(zhàn)。記得當時有一位女孩已經(jīng)爬到這里了,但就是死活不敢過去,干脆放聲大哭,她男朋友怎么安慰都沒用。都到了鯽魚背只能硬著頭皮過,原路折回更辛苦,不知最后那個女孩是否鼓起勇氣走過去。
網(wǎng)上下載幾張鯽魚背的照片,可以看到如今兩側(cè)的鐵鏈已經(jīng)換成固定的繩索了。
下了天都峰,一陣風過后,云開霧散,蓮花峰終于露出真容來。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只可惜我們?nèi)サ哪悄暾梅馍?,無法上去。
記憶中還有一段“七上八下”,也就是先上七百臺階,再下八百臺階,走完后兩腿都在發(fā)抖,站都站不住,據(jù)說那段路曾出現(xiàn)在劉曉慶主演的電影《小花》里。
終于抵達玉屏峰,這是玉屏峰上的“睡美人”,非常形象。
晚上我們就住在“玉屏精舍”。由于山上極度缺水,那晚就沒有水洗澡。還記得山上的礦泉水一瓶要10元。
這是“松鼠跳天都”的景觀,非常像。
玉屏峰上的“迎客松”
第二天早晨想起來看日出,山上太冷沒衣服穿,只好披上酒店的睡衣出來。冒著寒冷等了半天都沒看到太陽,原來方向不對,在玉屏峰根本看不到日出的。
這是“仙桃石”
第二天到達“西海”,西海諸峰籠罩在云霧之中。
平生第一次看到“情人鎖”,覺得很好奇,原來還有這種玩法。
又去了“飛來石”,也就是89版《紅樓夢》片頭中那塊神奇的石頭。
飛來石背后
1992年還是膠片時代,那時的膠卷很金貴,沖洗費用也高,所以都不舍得拍景,大都拍人。用的是很普通的傻瓜機,拍攝效果特別差,但不管怎樣總算是留下一些照片,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的黃山,還有那個年代土土傻傻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