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yǎng)羊生產(chǎn)中,為了促進羊群生長,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經(jīng)常需要進行投藥。羊的投藥方法很多,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全群投藥法;二是個體給藥法。 1、全群投藥法 (1)混水給藥 1)操作方法。將藥物溶解于水中,讓羊自由飲用。此法常用于預防和治療羊病,尤其適用于已患病、采食量明顯減少而飲水狀況較好的羊群。投喂的藥物應(yīng)該是較易溶于水的藥片、藥粉和藥液。如葡萄糖高錳酸鉀、四環(huán)素、卡那霉素、北里霉素(吉他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亞硒酸鈉等。 2)注意事項。 ①對油劑(如魚肝油等)及難溶于水的藥物(如制霉菌素、紅霉索),不能采用此法給藥。 ②對微溶于水且又易引起中毒的藥物片劑,要充分研細,然后溶于水中,使之成為懸浮液。 ③對其水溶液穩(wěn)定性較差的藥物,如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等要現(xiàn)用現(xiàn)配,一次配用時間不宜超過8小時。為了保證藥效,最好在用藥前停止供水1~2小時,然后再喂給藥液,便羊群在較短時間內(nèi)將藥液飲完。 ④ 要準確掌握藥物的濃度。用藥混水時,應(yīng)根據(jù)“毫克/千克”或“%”首先計算出全群羊所需藥量,并嚴格按比例配制符合濃度的藥液?!昂量?千克”代表百萬分率。例如,1毫克/千克就是百萬分之一,等于每千克水中加入125毫克藥物或每噸水中加人125克藥物。如果將“毫克/千克”換算成百分數(shù)(%),把小數(shù)點向左移4位即可,如500毫克/千克=0.05%。 ⑤應(yīng)根據(jù)羊的可能飲水量來計算藥液量。羊的飲水量多少與其品種、飼養(yǎng)方法、飼料種類、季節(jié)及氣候等因素緊密相關(guān),生產(chǎn)中要給予考慮。例如,冬天飲水量一般減少,配給藥液就不宜過多;而夏天飲水量增加,配給藥液必須充足,否則就會造成部分羊只飲水過少,影響藥效。 (2)混料給藥 1)操作方法。將藥物均勻混入飼料中,讓羊吃料時能同時吃進藥物。此法簡便易行,切實可靠,適用于長期投藥,是養(yǎng)羊最常用的投藥方式。適用于混料的藥物比較多,尤其對一些不溶于水且適口性差的藥物,采用此法投藥更為恰當,如土霉素、復方新諾明、氯苯胍、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魚肝油等。 2)注意事項 ①藥物與飼料的混合必須均勻,尤其對一些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的藥物,如磺胺類藥物及某些抗寄生蟲藥物等,更要特別注意。常用的混合方法是將藥物均勻混入少量飼料中,然后將含有全部藥量的部分飼料與大批量飼料混合。大批量飼料混藥時,還需要多次逐步遞增混合才能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保證飼喂時每只羊都能服入大致等量的藥物。 ② 要注意掌握飼料中藥物的濃度?;炝系臐舛扰c混水的濃度雖然都用“毫克/千克”或百分數(shù)表示,但飼料中的藥物濃度不能當作溶液中的藥物濃度,因為混水比混料的藥物濃度往往要高。例如,北里霉素(吉他霉素),混料用量為110~330毫克千克,而混水用量卻為250~500毫克/千克。但對羊易產(chǎn)生毒性的藥物(如磺胺類藥物),其混水器往往比混料量低。例如磺胺嘧啶,用于治療時混料用量為0.2%,而限水用量為0.1%。 (3)藥浴和噴淋 藥浴和噴是防治羊體外寄生蟲,尤其是螨病的有效措施。 1)操作方法。一般可選擇在每年剪毛或抓絨后7~10天進行。選用殺蟲藥配成所需濃度的水乳劑,使羊在藥浴池或特制藥浴噴淋裝置內(nèi)進行藥浴或噴淋,也可人工使其在藥浴池或大盆、大鍋內(nèi)逐只進行。噴淋裝置,國內(nèi)主要有兩種:一種是9AL-8 型噴淋裝置,主要由機械和建筑兩個部分組成;另一種是流動藥浴車,主要型號有9A-21型新長征一號牛/羊洗浴車、9LYY-15型移動式羊洗浴機、9AL-2型小型洗浴機及9YY-16型移動羊洗浴車。9AL-2型小型洗浴機每15~30分鐘可淋浴200~250 只羊。噴淋裝置多在牧區(qū)使用,深受牧民歡迎。規(guī)?;驁龆嘟ㄋ幵〕?,而小規(guī)模飼養(yǎng)和散養(yǎng)多采用大盆或大鍋進行藥浴。 2)注意事項 ①藥浴或噴淋要選擇在溫暖晴朗的天氣進行。藥浴或噴淋前要使羊只飲足水,以免因口渴誤飲藥液而引發(fā)中毒。 ②藥浴過程中,應(yīng)注意浴液的溫度,保持在36~39℃,并隨時補充新藥液,以保證浴液的有效濃度。 2、個體給藥法 (1)口服法 1)長頸瓶給藥法。當給羊灌服流態(tài)藥物時,可將藥物倒入細口長頸的玻璃瓶、塑料瓶或一般的酒瓶中。 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抬高羊的嘴巴,給藥者右手拿藥瓶,左手用食指和中指自羊右口角伸入口內(nèi),輕輕壓迫舌頭,羊口即張開。然后,右手將藥瓶口從左口角伸入羊口中,并將左手抽出,待瓶口伸到舌頭中段,即抬高瓶底,將藥物灌入。 2)藥板給藥法。此法專用于給羊服用舌用舔劑。舔劑不流動,在口腔中不會向咽部滑動,因而不致發(fā)生誤咽。給藥時,用竹質(zhì)或木質(zhì)藥板,藥板長約30厘米、寬約3厘米、厚約3毫米,表面必須光滑沒有棱角。 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給藥者站在羊的右側(cè),左手將開口器放入羊口中,右手持藥板,用藥板前部刮取藥物,從右口角伸入口內(nèi)到達舌根部,將藥板翻轉(zhuǎn),輕輕按壓,并向后抽出,把藥抹在舌根部,待羊下咽后,再抹第二次,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藥給完。 提示 防止連續(xù)大量灌入或在羊叫喚時投給,以防藥液進入氣管。 (2)灌腸法 灌腸法是將藥物配成液體,直接灌入羊的直腸內(nèi)。羊可用小橡膠管灌腸 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將直腸內(nèi)的糞便清除,然后在橡膠管前端涂上凡士林,插入直腸內(nèi),把連接橡膠管的盛藥容器提高到羊的背部以上。灌腸完畢后,拔出橡膠管,用手壓住肛門或拍打尾根部,以防藥液排出。灌腸藥液的溫度應(yīng)與體溫一致。 (3)胃管法 羊插入胃管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經(jīng)鼻腔插入;二是經(jīng)口腔插入。 1)經(jīng)鼻腔插入。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將胃管插入鼻孔內(nèi),沿下鼻道慢慢送入,到達咽部時有阻擋的感覺,待羊進行吞咽動作時乘機送人食管;如果不吞咽,可輕輕來回抽動胃管,誘發(fā)吞咽。胃管通過咽部后,如果進入食管,繼續(xù)深送會感到稍有阻力,這時要向胃管內(nèi)用力吹氣,或者用橡膠球打氣,如果見左側(cè)頸溝有起伏,表示胃管已進人食管。如果胃管誤入氣管,多數(shù)羊會表現(xiàn)不安、咳嗽,繼續(xù)深送,感覺毫無阻力,向胃管內(nèi)吹氣,左側(cè)頸溝看不見波動,用手在左側(cè)頸溝胸腔入口處摸不到胃管,同時,胃管末端有與呼吸一致的氣流出現(xiàn)。如果胃管已進入食管,繼續(xù)深送即可到達胃內(nèi)。此時從胃管內(nèi)排出酸臭氣體將胃管放低時則流出胃內(nèi)容物。 2)經(jīng)口腔插入。先裝好木質(zhì)開口器,用繩固定在羊頭,將胃管通過木質(zhì)開口器的中間孔,沿上腭直插入咽部,借吞咽動作胃管可順利進入食管,繼續(xù)深送,胃管即可到達胃內(nèi)。胃管插入正確后,即可接上漏斗灌藥。藥液灌完后,再灌少量清水,然后取掉漏斗,用嘴對胃管吹氣或者用橡膠球打氣,使胃管內(nèi)殘留的液體完全入胃,用拇指堵住胃管管口,或者折疊胃管,慢慢抽出。此法適用于灌服大量水劑及有刺激性的藥液?;佳恃?、咽喉炎和咳嗽嚴重的病羊,不可用胃管灌藥。 (4)注射法 1)肌內(nèi)注射法。肌內(nèi)注射法是獸醫(yī)臨床上常用的給藥方法。肌肉內(nèi)血管豐富,容易吸收,感覺神經(jīng)較少,疼痛輕微。刺激性較大或較難吸收的藥液(水劑、乳劑、油劑等)及多種疫苗的接種,均可應(yīng)用此法。注射前必須仔細檢查注射器有無缺損,針頭是否通暢、有無倒鉤,活塞是否嚴密,并將針頭、注射器充分沖洗干凈,嚴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選擇肌肉肥厚并能避開大血管及神經(jīng)干的部位,羊一般可選擇頸部兩側(cè) 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注射部位剪毛消毒,操作者左手固定注射部位,右手持注射器,與皮膚呈垂直的角度迅速刺入肌肉2~3厘米(視羊的大小而定),回抽針管內(nèi)芯,確認無回血后,方可注入藥液,注射完畢拔出針頭,進行局部消毒。 2)皮下注射法。對于易溶解、無刺激性的藥物,或者希望藥物較快吸收、盡快產(chǎn)生藥效時,均可用皮下注射法給藥,如阿托品、阿維菌索、疫苗、血清等均可用此法。注射前也必須仔細檢查注射器和針頭是否通暢、有無倒鉤,活塞是否嚴密,并將針頭、注射器充分沖洗干凈嚴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選擇羊的頸部兩側(cè)或股內(nèi)側(cè)的皮膚較松處。 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局部消毒,以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和皮膚呈30度角,向內(nèi)下方刺入2—3 厘米,注入藥液,注射完畢,拔出針頭,消毒注射部位 3)皮內(nèi)注射法。皮內(nèi)注射法主要用于皮內(nèi)變態(tài)反應(yīng)診斷及炭疽芽孢苗免疫注射。注射前也需要仔細檢查注射器和針頭是否通暢、有無倒鉤,活塞是否嚴密,并將針頭、注射器充分沖洗干凈,嚴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選在頸部兩側(cè)或尾根部。 操作時,先使保定羊只站立、進行局部消毒,然后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繃緊)皮膚、右手將注射器、使就針頭與皮膚呈30度角,刺入表皮與真皮之間、緩慢注入藥液、至皮膚表面形城一個小圓形丘疹即可、注射完畢,撥出針頭,消毒注射部位。 4)靜脈注射法 靜注將藥液直接注入靜脈中、隨血液循環(huán)分布全身,可迅速產(chǎn)生藥效,但排泄也較快。此法主要用于補液和刺激性較大的不適于肌內(nèi)注射和皮下注射的藥物。注射部位多采用頸靜脈和耳靜脈,也可以采用四膠靜脈 操作時,先保定羊只(可取站立式,也可取側(cè)臥式)、在頸靜脈上1/3處、局部剪毛消毒,用左手拇指在其血管的近心端按壓,使血管怒張,其余四指在頸的時側(cè)固定。右手持針頭或注射器,將針頭向斜下方刺入靜脈內(nèi),松開左手見到回血后,再將藥液慢慢注入靜脈內(nèi)。注射究畢后,以左手按住注入孔、右手拔出針頭,消毒注射部位。 如果藥液量較大,可采用輸液器進行輸液。操作時步驟同靜脈注射,保定羊只、消毒局部、按壓血管、右手將已排盡空氣的輸液針頭刺人靜脈血管內(nèi),見到回血時方可松手,觀察2-3分鐘、看藥液滴入是否均勾,扎針部分是否異常,如果一切正常,可用膠布或紙夾固定好針頭,讓配好的藥液緩慢地滴入血管內(nèi)即可。輸液后左手用酒精棉球按住針孔,右手將針頭撥出,左手繼續(xù)按壓片刻,以防藥液流出。 5)氣管內(nèi)注射法。氣管內(nèi)注射法是將藥液直接注入氣管內(nèi),用以治療寄生蟲病(如注射碘液治療肺線蟲?。┗蛑夤芊窝椎取W⑸淝耙残枰屑殭z查注射器和針頭是否正常,并將針頭、注射器充分沖洗干凈,嚴格消毒。 操作時,先將羊側(cè)臥保定,并使其后軀低于前軀,注射部位在喉頭的下方,氣管的上1/3 處,以左手食指找到氣管軟骨環(huán)之間,剪毛消毒,以拇指和中指固定皮膚,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氣管內(nèi),抽動活塞,見有氣泡時即可緩緩注人藥液,注射完畢,取針消毒。注意藥量不要超過5 毫升(以羊只大小而定),藥液加熱至接近體溫,以減少刺激。為避免劇烈咳嗽,可先注入2%普魯卡因液0.5-1.0毫升后再注射藥液。如果欲使藥液流入兩側(cè)肺部,需要隔天將羊翻轉(zhuǎn),臥于另一側(cè),以上述同樣的方法注射藥液1次。也可進行站立式保定,助手抬高羊頭,操作者注射。 6)腹腔注射法。腹腔注射法一般用于腹膜炎的治療、羔羊體液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補充及腹膜透析,以治療內(nèi)臟的某些疾病。注射部位、保定的方法、操作步驟因羊個體大小不同而不同。小羊在臍孔后方5—10厘米處,先由助手捉起羊的兩后肢,使其內(nèi)臟因重力而下垂,找準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操作者用左手捏起腹壁,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腹腔,回抽觀察以確定針刺于腹腔內(nèi),將藥液注入,注射完畢,拔出針頭,消毒注射部位。大羊在右肷部,常規(guī)剪毛、消毒,用16 號針頭與腹壁垂直刺入腹腔,當針頭能左右活動時,再將藥液徐徐注人腹腔,注射完畢,取針消毒。 7)乳腺內(nèi)注射法。乳腺內(nèi)注射法是治療乳腺炎的有效方法。使用通乳針頭(或?qū)⒋筇栭L針頭剪去尖銳部分,再將其磨至鈍圓,以免損傷乳腺管)注射藥物。 操作時,將通乳針頭消毒后晾干,取側(cè)臥位保定,擠凈乳池內(nèi)的乳汁,輕輕地將通乳針頭經(jīng)乳頭管送入乳池,把藥液慢慢地注入其內(nèi),注射完畢。拔出通乳針頭,輕輕捏住乳頭孔,輕輕按摩乳房,促進藥物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