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商業(yè)補劑,魚油一直處于“風很大”的狀態(tài)。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報告稱:在美國應用最廣泛的若干膳食補充劑中,魚油位列第三,僅次于維生素和礦質元素。至少10%的美國人定期服用魚油,其中大多數人都相信魚油中的ω-3脂肪酸會促進心血管健康。但是,魚油有哪些有效成分?有沒有證據能證明魚油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魚油有效成分含量是商業(yè)宣傳智商稅還是名副其實?
魚油是魚類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簡稱,其主要成分是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兩大類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深海魚油。普通魚類體內EPA和DHA含量很少,只有寒冷地區(qū)深海里的某些魚類才富含EPA和DHA[1]。
魚油是如何進入人類視野的呢?20世紀70年代,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居住在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盡管完全以肉為食,卻幾乎不發(fā)生缺血性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進而發(fā)現其主食中包含大量的深海魚類。這一發(fā)現震驚了當時的西方世界,也掀起了對深海魚類中所含有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功效的研究熱潮。人們相繼發(fā)現,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維持人體正常發(fā)育和生長所必需的脂肪酸,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但是,針對深海魚油的功效,以往的臨床研究卻得到相悖的結論。
解決深海魚油保健效果紛爭的有效途徑是闡明深海魚油在人體內是如何轉化及如何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因為兩大類ω-3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來自食物,其進入人體后的代謝轉化是發(fā)揮生理調控作用的第一步。研究發(fā)現:DHA和EPA可以結合G蛋白偶聯(lián)受體120,發(fā)揮炎癥抑制作用[2];DHA和EPA被細胞吸收后主要存在于細胞膜上,其不飽和脂肪鏈端可與細胞內的蛋白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把細胞內的蛋白質固定到細胞膜上。細胞內的一些蛋白質就會在沒有激素刺激的情況下跨上細胞膜,進而激活一些信號通路(圖1);深海魚油的確具有一定的生理調控作用,可從抗炎、改善內皮功能、穩(wěn)定動脈粥樣斑塊、調節(jié)脂質代謝、抗血栓以及抗心律失常等多方面發(fā)揮心臟保護作用[1]。

拋開劑量談療效,無法立足。最近有一項每日攝入魚油劑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的研究。加拿大癌癥試驗小組、女王大學公共衛(wèi)生科學系和澳門科技大學藥學院研究團隊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發(fā)表題為“Omega- 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 A Dose- Response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的研究成果(圖2)[3]。研究發(fā)現用于降低血壓的ω-3脂肪酸的最佳組合攝入量可能在2 g/d和3 g/d之間。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ω-3脂肪酸攝入量超過推薦的3 g/d可能與降低血壓的額外益處有關。

該薈萃分析選用了2021年5月7日之前發(fā)表的隨機對照試驗,分析了ω-3脂肪酸(EPA、DHA或兩者皆有)與BP(Blood Pressure)之間的關聯(lián)。使用隨機效應1階段三次樣條回歸模型來預測每日ω-3脂肪酸攝入量與BP變化之間的平均劑量反應關聯(lián)。此外,研究人員還進行了分層分析,以檢查預先指定的亞組的差異。最終,研究團隊納入了71項試驗,涉及4973名個體,以確定EPA+DHA的合適聯(lián)合劑量(圖3)。

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模型與EPA+DHA聯(lián)合劑量存在顯著的非線性關系。J形曲線表明2 g/d至3 g/d的DHA+EPA劑量與SBP和DBP相對于參考劑量的最強變化相關,DHA+EPA改善血壓的劑量范圍是0 g/d到5 g/d。,但DHA+EPA>3 g/d的聯(lián)合劑量與BP較弱或無效的變化相關。
2. ω-3脂肪酸攝入劑量降低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的血壓
當基于SBP≥130 mmHg研究時,研究發(fā)現DHA+EPA劑量與BP呈近似線性關系,劑量增加導致SBP和DBP的更強降低;在高血壓狀態(tài)(SBP≥140 mmHg)時,與正常人相比,高血壓患者的SBP和DBP降低幅度更大;在高血脂狀態(tài)時,DHA+EPA劑量與SBP呈近似線性關系,與正常人相比,高血脂患者的DBP在2 g/d至3 g/d DHA+EPA劑量時有更大幅的降低。
3、ω-3脂肪酸攝入為年齡≥45歲的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帶來更多收益
在對平均年齡≥45歲的研究參與者進行分析時,發(fā)現DHA+EPA降壓效果更強。在SBP和DBP模型中,DHA+EPA與BP降低之間的線性偏差可忽略不計,似乎僅限于≥45歲,而對平均年齡<45歲的患者無效。
這項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們對ω-3脂肪酸在降血壓功效方面的理解。新模型的結果表明,在總體和亞組分析中3 g/d的劑量可能會產生最佳的降壓效果。但仍有不足之處:
■ 無法直接解釋的異質性,例如血壓測量設備(自動與手動)、研究年份(1987-2020 年進行)和干預類型(飲食與補充劑)等可能會帶來不確定性;
■ 在7 g/d和15 g/d之間沒有設置劑量梯度,增加了更高劑量效應估計的不確定性;
■ 由于檢索到的研究有限,沒有根據二元結果進行分析來預測風險比,無法評估DHA+EPA對性別、僅DHA或EPA或僅飲食對BP變化的影響;
深海魚油的生理調節(jié)機制是以干擾激素信號為代價的。因此,對于內分泌功能減退的老年人,服用深海魚油可以獲益;對于激素調節(jié)正常的青少年和壯年,長期服用大量的深海魚油也許會干擾自身的內分泌,進而對深海魚油產生依賴。因此,對于沒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一般人群,并不強調補充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兒童、青少年和孕婦最好不用或慎用深海魚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如果想要服用深海魚油,也需在阿司匹林、他汀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前提下將其作為額外補充,切忌用深海魚油代替常規(guī)藥物治療[1]。
此外,有些商家為了牟取暴利而非法使用劣質魚油原料以及摻雜摻假,導致魚油產品質量良莠不齊。2015年,Nature發(fā)布了一項對新西蘭市銷魚油的品質調查研究,發(fā)現32種魚油中只有3種含有的EPA和DHA含量等于或高于標示含量,69%的魚油該指標低于標示值的70%;83%魚油的過氧化值超過建議水平;只有8%魚油的各項指標均符合國際標準建議。2016年再次對新西蘭市售的魚油保健品進行調查時,結果有所好轉,但仍然有部分魚油不合格。
美國、中國香港等市場銷售的魚油保健品均不同程度存在產品質量問題。近年來,有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的魚油保健品同樣存在EPA和DHA含量較低、氧化指標超標、重金屬污染等問題。2021年,南寧海關技術中心研究團隊對10種國產魚油膠囊和17種進口魚油膠囊中EPA和DHA的含量、過氧化值、酸價、抗氧化劑、重金屬等進行分析比較,發(fā)現無論是進口魚油還是國產魚油均存在標簽不規(guī)范、EPA和DHA的實際含量遠低于標示量、過氧化值和酸價超標等問題(表1和表2)。

注:VE,表示維生素E或生育酚;Y,表示沙丁魚、鯖魚、鳀魚、鳳尾魚、鯡魚中的3-4種;Y1,表示金槍魚;a,表示進口魚油。標示的是有效期,國產魚油標示的是生產日期。
表2 魚油中EPA、DHA、過氧化值和酸價檢測結果
EPA和DHA的含量是決定魚油生物活性和營養(yǎng)價值的重要指標,是在魚油膠囊產品中必須標示的重要參數。但是,由于多不飽和脂肪酸的C=C不穩(wěn)定,容易受空氣、光照、水分影響而被氧化,進而發(fā)生酸敗產生酸、醛、酮等有害物質。因此,魚油生產過程中使用劣質原料和不合格膠囊,或加工處理及保藏不當都會導致魚油被氧化和酸敗變質,這不僅會影響EPA和DHA的含量和營養(yǎng)價值,還會給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起食物中毒。過氧化值、酸價和茴香胺值可以反映魚油被氧化和酸化程度[4]。
由于人體自身無法合成EPA和DHA,所以就需要從飲食或補劑中攝入。對于沒有條件大量食用深海魚類的人群,其他一些富含脂肪的魚類和海鮮如鳳尾魚、鯡魚、沙丁魚、鱘魚、魚肝油和海藻油等可以作為EPA和DHA的海洋來源來補充;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強化食品,如谷類食品、面食、乳制品、雞蛋、肉、沙拉醬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橄欖油則是素食主義者和不喜食海鮮人群的最佳選擇。商業(yè)補劑方面,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注意甄別。
參考資料:
[1]徐薇,杜文琪,趙世民.深海魚油,是保健圣品,還是廣告噱頭?[J].科學,2021,73(05):37-39+4.
[2]Oh D Y, Talukdar S, Bae E J, et al. GPR120 is an omega-3 fatty acid receptor mediating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and insulin-sensitizing effects. Cell, 2010, 142(5): 687-98.
[3]Zhang X, Ritonja JA, Zhou N, Chen BE, Li X.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Am Heart Assoc. 2022 Jun 7;11(11):e025071. doi: 10.1161/JAHA.121.025071. Epub 2022 Jun 1. PMID: 35647665.
[4]秦富,司露露,蘇華,植麗敏,汪文龍,李湧,石佳明,江思華,楊治鳳,陳展冊,李冰,羅兆飛.國產與進口魚油膠囊質量安全指標比較研究[J].分析儀器,2021(04):177-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