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發(fā)病機制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 常見病毒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狀病毒等。 病毒性肺炎主要為吸入性感染,通過人與人的飛沫傳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氣管-支氣管炎。偶見黏膜接觸傳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通過塵埃傳染。 好發(fā)于病毒性疾病流行季節(jié),癥狀通常較輕,與支原體肺炎的癥狀相似。但起病較急,發(fā)熱、頭 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癥狀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癥狀尚未消退時即出現咳嗽、少痰或白色黏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癥狀。小兒或老年人易發(fā)生重癥肺炎,表現為呼吸困難、發(fā)紺、嗜睡、精神萎靡,甚至發(fā)生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或ARDS等并發(fā)癥。本病常無顯著的胸部體征,病情嚴重者有呼吸淺速、心率增快、發(fā)紺、肺部干濕性啰音。 1.病毒侵入細支氣管上皮引起細支氣管炎。感染可波及肺間質與肺泡而致肺炎。肺炎可為局灶性或彌漫性,也可呈實變。 2.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白細胞計數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范圍,痰涂片所見的白細胞以單核細胞居多,痰培養(yǎng)常無致病細菌生長。 血清監(jiān)測病毒的特異性IgM抗體,有助于早期診斷。 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磨玻璃狀陰影,小片狀浸潤或廣泛浸潤、實變,病情嚴重者顯示雙肺彌漫性結節(jié)性浸潤,但大葉實變及胸腔積液者均不多見。 治療: 以對癥為主,必要時氧療。注意隔離消毒,預防交叉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