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 孩子有了畏難情緒,無論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不利的。畏難情緒與自信心正好是相對立的。對于學習,有了畏難情緒,就可能考不出好成績;要是對生活有了畏難情緒,孩子會對生活失去信心。畏難情緒使孩子搞好學習和生活的敵人。 二、表現(xiàn) 孩子的畏懼情緒,并非表現(xiàn)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只是對某件事情,或者是一件事情的某一方面有畏難情緒。孩子的畏難情緒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興趣所致。而興趣的消失又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對頭所致。畏難情緒的表現(xiàn)是,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沒有主動性;做事情沒有信心,對自己做的事情持懷疑態(tài)度;對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打怵,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連自己原來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也沒有信心做好。長期下去能使孩子養(yǎng)成懶惰,有依賴性,甚至父母不給做,自己就不做。 可以說,畏難情緒對于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畏難情緒,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礙,幫助孩子度過這一“危險期”。父母要針對孩子畏難情緒的表現(xiàn)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看看是哪方面有了畏難情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在老師還是在父母。如果是學校的原因父母應及時與學校取得聯(lián)系,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努力配合老師做好工作;如果原因在父母,做家長的要調(diào)整思路,改變教育方法,同時,要主動找老師,爭取老師協(xié)助做好配合教育。孩子產(chǎn)生畏難情緒,父母應當多從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注意從調(diào)動孩子的思維積極性出發(fā),加強對孩子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還要加強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要讓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有感情,愿意去做,然后再研究讓孩子怎樣做得好。還可以通過幫助孩子制定目標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但目標要切合孩子的實際,,不要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水平,造成孩子膽怯,產(chǎn)生新的畏難情緒。就是說制定目標的目的是要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畏難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