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生活是一日三餐,后來在社會上,便成了趕不完的飯局。民以食為天,“吃飯”這件事本是單純的生活法則,但卻逐漸演變?yōu)槿饲槭拦实纳缃粓鏊?/span>一個人若是能應付得了何種飯局,那說明其八面玲瓏,處事非常圓滑,是他人羨慕的對象。 ![]() 看似易如反掌的小事,但很多人卻難以應付,甚至被他人一眼看穿,這就是“吃飯識人術”的精妙之處。在魚龍混雜的飯局之中,如何辨別他人,看其人品好壞,其實只需要注意飯桌上的這三點就夠了。究竟是哪三點有如此精妙的用處呢?這還需要我們細細體會。 挑三揀四之人,需三思 在飯局之中,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辨別一個人的人品,并不只是民間流傳,而是真正被許多名人大家所驗證。例如被梁啟超稱為半個圣人的曾國藩就深知其道理,曾國藩出身于苦寒之門,七次科考之后才最終邁入仕途的大門,官場之上,爾虞我詐,在飯局之上看似和睦相處,但暗地里卻笑臉藏刀,心口不一,所以這通過飯局來看人的門道,他自然是深有體悟。 ![]() 飯局作為人們拉近關系的社交場合,曾國藩就曾說道,挑三揀四之人最好不要相交。當年,曾國藩作為軍事統(tǒng)領,雖然位高權重,但卻缺少知根知底的手下來替其分憂。正值這時,有一位他舊時的同鄉(xiāng)前來拜見,表示愿意追隨曾國藩,不害怕吃苦,只愿為國家效力。曾國藩得知此事后自然欣喜,但也要考察其品行,于是就命令下人準備了一頓晚飯。 ![]() 曾國藩崇尚節(jié)儉,所以這晚飯自然也同軍中伙食,但是這位同鄉(xiāng)在與其吃飯的時候,看見白粥中的雜糧,卻一粒一粒挑了出來。但就是這樣微不足道的舉動,卻導致其未被錄用。在曾國藩的看來,這樣挑三揀四的行為是不能吃苦的表現(xiàn),無形之中同鄉(xiāng)的謊言早已被看穿,所以此人是萬萬不能受用的。 ![]() 這樣一場簡單的飯局,曾國藩就能得以識人,為自己免去了不必要的麻煩,乃是高深之舉。但是也同樣值得人們反思,在重要的社交場合,切不可挑三揀四,被他人看去只會是挑剔之舉,會對自身的印象大打折扣。 囫圇吞棗之人,太急躁 在飯桌上與挑剔之人相對的則是囫圇吞棗之人,這樣的人吃飯不注重場合,只顧自己的飽腹之欲,雖然卻是填補了饑餓,但卻會因小而失大。若是這一桌人與自己毫無瓜葛也罷了,但若是有著慧眼識珠的伯樂,卻因為這樣的舉動而被否定,這真是得不償失! ![]() 吃飯之時狼吞虎咽,這樣的人性情都非常急躁,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即使自身稟賦過人,但也會因為這急脾氣而阻礙人生的發(fā)展。歷史上說到急躁之人,定少不了勇猛善戰(zhàn)的張飛,他因為一時的急躁,勢必要替關羽報仇,于是便命令手下范強和張達在三日之內征戰(zhàn)吳國,不然就要將手下殺之,但這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任務,于是其手下便密謀將張飛殺害。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一時的得失并不能決定未來的成敗,但是若氣急敗壞打亂自己的計劃,那將會為這一時的沖動而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這急躁的脾氣需要加以磨練。 來者不拒之人,城府深 飯桌之上,少不了他人的寒暄與敬酒,而有些人面對他人的請求常常來者不拒,這樣的人看似非常隨和,但卻是城府頗深,喜怒都不會形于色。 ![]() 與這樣的人謀事,看似和和氣氣的氛圍,但卻猜不透他人的所想,所以真誠相待時最好多留一個心眼,小心應付才是良策,不然很有可能落入他人的圈套而不自知。 小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紛爭,難以看清,而就在這一場場飯局之中卻能窺見端倪,這樣的吃飯識人之術,是古往今來很多人的經驗總結,看似只是簡單的吃飯,但其中卻大有門道。有的人在這一頓頓飯局之中,越過越紅火,而有的人卻不斷地被排斥在外,這樣識人的方法定是少不了的。 ![]() 吃飯之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做事情也要分場合,不合時宜的舉止也要及時自省,不然將會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帶來禍患,這樣的弊端還是改正為好。 |
|
來自: 杉鄉(xiāng)文書閣 > 《職場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