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慢性咽喉炎難治,令很多人頭疼。筆者自擬滋陰活血解毒湯治療慢性咽喉炎76例,收到滿意療效?,F(xiàn)介紹如下。 治療方法 ![]() (網(wǎng)絡配圖) 處方:金銀花、連翹、天冬、麥冬、桃仁、丹皮、赤芍各10克,玄參、蒲公英各15克,紅花、甘草各5克。 加減:大便干結者,加大黃5克,制何首烏10克;聲帶邊緣增厚或有小結,喉底濾泡增生顯著者,加白僵蠶、浙貝母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 治療效果 76例慢性咽喉炎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2例;慢性咽炎45例,慢性喉炎31例。顯效63例,好轉12例,放棄治療(調外地工作)1例,總有效率為98.68%。 典型病例 胡某某,男,36歲。患者自訴咽部不適3年余,常感咽部微痛,灼熱感、異物感明顯。每因感冒或說話過多時諸癥加重。 檢查:咽后壁絳紅,有散在濾泡增生,曾在當?shù)蒯t(yī)院五官科確診為慢性咽炎。常服西藥抗菌消炎或各類潤喉片含化。間服中藥治療,大多以滋陰降火利咽為法,但效驗欠佳,停藥后復發(fā)如常。近半年來頻發(fā)且諸癥加重,說話困難,舌質紅,苔黃燥,脈滑。 ![]() (網(wǎng)絡配圖) 予滋陰活血解毒湯加白僵蠶6克、浙貝母10克、射干5克。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1周。 二診:患者訴服藥后咽喉部灼熱感緩解,余癥減輕。原方藥續(xù)服10劑。 三診:癥狀明顯減輕,咽后壁由絳轉紅,但增生顆粒仍明顯,說話過多時尚有咽部不適感,守方繼進10劑后,諸癥基本消失,咽后壁轉為淡紅,顆粒有所隱退。 為鞏固療效,再服10余劑,1年后追訪未見復發(fā),長時間說話已無明顯不適。 體會 慢性咽炎屬于中醫(yī)“虛火喉痹”范疇,慢性喉炎屬于中醫(yī)“慢喉痹”范疇,多因陰液虧虛,虛火上炎,熏蒸咽喉而成。臟腑則多責之于肺胃肝腎等,因而治療上多以滋養(yǎng)肺腎陰液,清降虛火為法。然臨床所察,此法收效多不甚理想,或停藥后又復發(fā)如前。 臟腑陰虧,虛火上炎,雖為慢性咽喉疾病之本,但須知咽喉乃肺胃之門戶,尤為邪毒好侵久留之處。邪毒久留不去,勢必阻礙局部經(jīng)絡,影響氣血運行,因而多表現(xiàn)為微痛、色暗紅,或增生肥厚等局部氣血瘀滯癥狀。 ![]() (網(wǎng)絡配圖) 因此,在滋陰的基礎上,更以解毒、活血兩法并用于其中,方中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清熱解毒散結;桃仁、紅花、赤芍、丹皮活血化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如此遣藥組方,使陰液得復,虛火自熄,局部邪毒能去,經(jīng)絡通利,氣血運行正常,故臨床用之,每獲滿意療效。 來源|《醫(yī)藥星期三》2022年5月25日第0904期 編輯|張越 二審|周游 終審|劉慧英 張如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