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6年,大清王朝結(jié)束了60年的乾隆盛世,嘉慶登基,一場長達9年的白蓮教大起義于正月初七正式爆發(fā),可就在起義爆發(fā)的三天前,紫禁城內(nèi)卻是歌舞升平,絲毫沒有一絲絲緊張的氣息。 寧壽宮皇極殿張燈結(jié)彩,數(shù)千名60歲以上的白發(fā)老者正在行三拜九叩大禮,向著86歲的乾隆歡呼萬歲,場面甚是壯觀。 ![]() 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如此多數(shù)量的老人齊聚一堂,他們之中既有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也有來自底層種田的農(nóng)民。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千叟宴竟成了不少老人的催命宴,當中不少老人在宴會結(jié)束后就接連抱病,與世長辭,令乾隆大丟顏面。 為什么好好的一個宴會會讓這么多老人離世?難道千叟宴上有什么不得而知的陰謀嗎? 乾隆即位后,清朝人口從1億多人猛增到了3億多人,總?cè)丝谠黾?,人口老齡化也就是必然的事情,這就讓滿清統(tǒng)治者們萌生了舉辦“千叟宴”的想法。 從康熙晚年到嘉慶元年,清廷一共舉辦了四次千叟宴,每次都邀請了上千名老人前來聚會,其中尤以嘉慶元年的這次宴會最為隆重。 1796年,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兒子永琰,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清廷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舉辦此次千叟宴,此次宴會共計有3056人入座,5000人被邀請觀賞,堪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豪華的一次皇家飯局。 千叟宴不僅僅只是一頓飯局,一系列精心準備的禮物也是宴會的一大重頭戲,為了能夠彰顯出朝廷尊愛老人的作風,乾隆特意為每位老人挑選了價值不菲的禮物,其中不少達到了國家一級文物的水準。 ![]() 當然,也沒有白吃白喝的一頓飯,乾隆希望這些老人能夠在這里沐浴天恩之后,回到家后將皇帝的恩寵宣揚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但事與愿違的是,不少參加千叟宴的老人回家后就紛紛離世,為了了解千叟宴稱為奪命宴的原因,乾隆派出了許多人前去調(diào)查。 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得知,因為當時交通落后,在沒有高鐵、汽車的工具下,一個七八十歲的老者想要趕往京城至少得花費一個月的時間,這對身體是一種極大的摧殘。 ![]() 同時,老人們趕到京城還得學習多種禮儀,據(jù)史書記載,每位參加宴會的老人都得站在寒風中等乾隆入席,當時正是正月初四,北京天寒地凍,在沒有暖氣的室外,老人的身體自然受不了。 再看飲食上,大多數(shù)都是葷腥,這讓平時習慣粗茶淡飯的老人腸胃受到刺激,并且周圍又有許多侍衛(wèi),氣氛很是緊張,多重原因加在一起使得老人身體最終垮掉。 或許乾隆也沒有想到,自己好心辦的一場千叟宴讓這么多老人送了命。 圖片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