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拙先生的《 “檸檬·紅杉”文學魅力永存——讀陳德民長篇小說《紅杉樹下》兼議其調性》一文,是一篇頗具深度的評論文章,該文從《紅杉樹下》這部小說的藝術特色、隱在思想、語言風格、人物形象等多角度入手,對小說文本進行深刻剖析與解讀。值得一讀。 “檸檬·紅杉”文學魅力永存 ——讀陳德民長篇小說《紅杉樹下》兼議其調性 文/李拙(河南) 一本厚實實的44萬字的長篇小說從南京寄過來了,捧在手里沉甸甸的。盡管我曾經有許多評論文章在大報上發(fā)表,但對長篇小說的評論還屬首次。所以面對尊敬的出版人兼作家,我只是說“啊啊,看我能不能?”“能不能”是很好的,一方面是說我能力有限,所以不一定能……另一方面是說,其中蘊含著一些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暗語”——我瀏覽了作品,假使感覺很好,那就發(fā)揮一點智力,從它的內容、形式、調性等等“自以為是”地弄出一點“響動”來;設若感覺不好,不咋地,那就歸于“不能”的范疇了。留有余地,一切在我,很好。
一.品讀的感覺 開始閱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在主觀上是以評論者的身份進入的,根據小說的篇幅、章次和自身條件等等,制定了每天讀兩個章節(jié)的閱讀計劃。后來不經意間,我的身份變?yōu)檠芯空吡?,這是心里的變化,心底里的感覺,那意思是必須要認真對待了。每一章都要做詳細的標記和記錄,還要把閱讀過程中隨時產生的印象和思想等等描述和記錄下來。我的這些標記、描述的印象、產生的思想,最后一看,竟達到280多條。再后來,我又兼而變成小說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了,不知不覺地感受著故事中的人物命運,欣賞著蘇北農村、東山大隊、馬陵山區(qū)的迷人風光,以至于感其所感,盼其所盼,鉆在作品里頭不愿意出來。 在讀到第19章"履新團干"的時候,就是讀到以下幾行字:“這幾天,鄭東杰乘著晴天,將來時帶的被褥先后洗滌晾曬干凈,隨后跟文瀾商量道:'我們是年前12月25日請假出來的,再幾天就三個月了,是不是該回東山去了?’'嗯,應該回去了,那你跟叔叔嬸嬸打個招呼吧!’文瀾應和道?!贝藭r我不知怎的忽而產生一個感覺,怎么好像是在讀《水滸傳》? 在讀到第24章"小曼招婿"的時候,那里寫的是婚嫁場面,“婚禮定在農歷九月十六,隊長說這天是黃道吉日,宜結婚宜喬遷……小曼這個剛剛16歲的女孩,今天穿紅戴綠成了新嫁娘……只見小曼頭頂紅蓋頭,坐在小叔家的堂屋里,等待新郎上門迎娶……當彈棉匠彎著腰蹲下準備背小曼時,小曼怎么也不肯伏在彈棉匠的背上……在眾人的勸說下,小曼十分不情愿地伏在了彈棉匠的后背。此時,彈棉匠每走一步,小曼都覺得離萬丈深淵更近了一步…小曼的心在滴血…”“彈棉匠轉臉看了一眼蜷縮在床角邊的小曼,這個以前他一直認為還是個孩子的小姑娘,從今天起就是自己的媳婦了!他見小曼兩眼紅紅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也沒有朝他看上一眼,就悻悻走出了小曼家的屋門。此時,眼前的青山綠水在他的眼里不再像往日那樣富有生機,他的情感的天空迷茫了—— 隔花獨坐就把琴兒弄, 但只見一輪明月擁上晴空, 嘆嫦娥西落東升有誰共? 翠眉愁壓春山重, 秋波又展珠淚雙涌……” 吟誦至此,我又忽而覺得好像是在讀《紅樓夢》! 可不是的,這部小說不少地方在行文風格、文字風格、人物描寫風格、場面描寫風格、情感描寫風格等等的方面都有意(?)模仿或者酷似《紅樓夢》《水滸傳》等名著的風韻,因而就自然而然地給讀者留下恍似或者神似的感覺了。
二.“檸檬·紅杉”文學緣起 這部小說所描寫的愛情故事是一個傳奇。下鄉(xiāng)知青鄭東杰和文瀾在蘇北農村的紅杉樹下“偷”嘗禁果,后來一前一后返城竟“陰差陽錯”,造成35年的隔絕。35年后的今天,文瀾在紅杉樹下的“孕女”文曉彤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曉彤懷著又一代人的不一樣的思維,從北京來到南京,來到遠東書局,在二樓的咖啡廳,與素不相識的親生父親鄭東杰就著兩杯檸檬茶,一問一答,一塊兒追憶和議論馬陵山區(qū)東山大隊紅杉樹下的那些故事、生活及其意義…… 有心人對偶爾閃現的文學意象總是高度敏感。 檸檬,原產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引入中國后在南方各省種植。其果實橢圓形,果皮淺黃色,果肉柔軟多汁,味酸,香氣濃,品質佳,富含維生素C糖類以及鈣、磷、鐵、維生素B族、煙酸、蘋果酸等等。檸檬茶口感好,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助消化,抗壞血病,防感冒。務請著意,鑒于以上特點,現代的好多人都喜歡喝檸檬茶。所以說,“檸檬”正可以代表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現代生活的韻味、感情和認識。 紅杉,在廣大的農村和鄉(xiāng)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揮揮灑灑,一望無際,整整齊齊,代表著一色,統一,沒有旁逸斜出。而且,“紅”更兼有革命,犧牲,奉獻,艱苦卓絕,勇往直前等等的意義?!凹t杉”的所有這些意象、意蘊都正好象征著毛澤東所領導的群眾性的偉大的革命和運動。 “檸檬”和“紅杉”正好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時代,或者可以說代表了前一代和后一代,老一代和新一代?!皺幟省焙汀凹t杉”相結合則代表了不同時代、不同世代的人的認識的溝通、交流、碰撞、穿越、借鑒、運用等等。當然這只是就其廣闊的意義而言的,若就其在本書中的相對狹窄的意義而言,那就是文曉彤一代和鄭東杰一代的溝通交流,就是前代人和后代人對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認知和感受的交流,也可以說是由此而形成的知青小說及文學作品等等。也因此可以說,“檸檬·紅杉”的文學意象正是《紅杉樹下》這部長篇小說給我們帶來的創(chuàng)意與開發(fā)。從這里出發(fā)就可以明白,我們在本篇評論文章的前前后后的一切文字的描述,就都是對“檸檬·紅杉”文學意象的不同的側面所進行的反復的闡釋。
三.扎根重大文學主題 《紅杉樹下》這部小說所扎根和反映的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這個重大的文學主題。農村問題歷來是我們國家的重大問題,農村穩(wěn)則國家穩(wěn),農村安則國家安,農村興則國家興。無論從政治的角度,經濟的角度,社會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哲學的角度,文學的角度等等加以審視,概莫能輕視之。毛主席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采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而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先取中心城市的慣例相左,就是明證。解放初期,50年代,上山下鄉(xiāng)發(fā)軔,毛主席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號召知識青年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且成立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毛主席又一次發(fā)出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并且發(fā)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偉大運動。盡管這些號召和措施多數情況下并沒有得到一以貫之地完全的貫徹落實,但毛主席指出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農村就好像我們國家經濟建設的一個堡壘,發(fā)動一次沖鋒攻不下,就再發(fā)動一次沖鋒,再硬的骨頭也必須拿下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領導中國人民向農村發(fā)起沖鋒,一是選派優(yōu)秀青年到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我們目前正在宣傳和學習的黃文秀就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二是利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蓄起的豐厚能量,再一次發(fā)力,要使我國所有貧困地區(qū)在2020年底“一個都不能少”地達到脫貧目標,使我國整體進入小康社會;三是制定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發(fā)動全國力量不間斷地對農村進行綜合開發(fā)。我們由此而欣喜地看到,從當年毛澤東以農村為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到支援邊疆,開發(fā)邊疆,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直到舉全國城市改革開放富強之基,強力反饋農村,使農村脫貧攻堅奔小康,奔向文明富裕,這正好走成了一個完美的回歸之圓。由此可見,《紅杉樹下》這部長篇小說是非常準確地抓住了我國革命和建設的一根主動脈,是非常準確地反映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重大文學主題,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對中國社會的經驗、認知、把握、膽識和魄力。毫無疑問,這是作者能夠取得成功的首要的決定的因素。
四.人物命運豐滿展示 ①鄭東杰 這部小說里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鄭東杰,他是工人家庭出身,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標準語言來說就是“根紅苗壯”。他從小在家庭里受到勞動、孝順等品德教育,所以在知青大家庭里能夠做得一手好菜。他在學校里又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所以在10名下鄉(xiāng)知青的小集體中又被指定為“領隊”。很自然地,鄭東杰就成為下鄉(xiāng)知青的主心骨,成為下鄉(xiāng)知青的代表人物。 他們下鄉(xiāng)的落腳地是桃林公社東山大隊。在大隊黨支部書記關心、支持和安排下,大家跟著民兵營長走訪了軍烈屬,看望了貧困戶,那些“無怨無悔地生活在這個窮旮旯里”的“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下來的退役老兵”,他們“墻壁上還掛著一塊紅布,上面布滿了錚亮奪目的軍功章”,而有的貧困戶還是“家徒四壁”,住在“馬陵山最原始的深處”。這里正是“條件比較艱苦的”“革命老區(qū)”,知青們“心靈上產生了強烈的震撼”,鄭東杰他們一致表示“一定牢記毛主席的教導,扎根農村一輩子”。這表明鄭東杰及其所帶領的知青隊伍,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具有明確而堅定的信念。 這種堅定信念還表現在參加艱苦的體力勞動以后,鄭東杰并且能夠在多種場合對消極思想予以糾正,使大家的革命精神得到振奮。在農村居住生活,除了極個別情況下,支書和隊長臨時有意讓你休息,或者天氣情況不得不居家休息等以外,平素的情況下一天到晚就是參加體力勞動。三夏三秋大忙以外,冬春季節(jié)還要參加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一次參加抬河工的大會戰(zhàn)是“負責把底下新挖的土石用扁擔和柳筐往堤上抬。河堤的坡度接近四十五度角,每次一百多斤的土石從下面抬到上面,都要累得氣喘吁吁。但還不能停息下來,因為下面還有一個已經裝滿的筐子又在等著他們了。如果進度慢了造成積壓,下面的人就會訓斥起來?!薄皠傞_始的一兩天還湊合著,接下來肩膀開始吃不消了。連續(xù)多天的施工,幾個知青肩膀都磨破了皮,扁擔往肩上一擱,那鉆心的痛感瞬間便傳遍全身?!薄按蠹胰淌苤绨蚝碗p手的疼痛,還要挺直已經腰酸腿痛的身板,堅持,堅持,再堅持……鄭東杰和徐葉青抬著滿滿的一筐土石,徐葉青個頭矮,走在前面,鄭東杰個頭高跟在后面,扁擔壓在兩人的肩膀上,他們沿著陡坡吃力地往上爬。前面的徐葉青一手扶著扁擔,另一手伸向后面拉著筐上的繩索。后面的鄭東杰則伸出兩只手,推著扁擔上的繩索,防止泥筐在爬坡過程中往下滑落。在凜冽的寒風中,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額頭、后背、前胸滾落下來,他們索性脫下棉襖,和成千上萬水利大軍一樣,口中呼著勞動號子,赤膊奮戰(zhàn)在水利工地上……” 這時候,“徐葉青哭喪著臉說:“你說,這還是人干的活兒嗎?” 鄭東杰這樣回答:“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yè)。你看蘇北大地縱橫交錯的河壩溝渠還不都是這樣開挖出來的嗎?”鄭東杰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總能在士氣低落時找到說服大家繼續(xù)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并且身體力行,敢為人先:“苦點累點算什么?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zhàn)勝它,戰(zhàn)勝了,你就是生活的強者!” 徐葉青明顯被感染了,緩了口氣,提提神說:“東杰,你說得對,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
鄭東杰不僅政治立場堅定,而且處處表現出他的純潔、上進、謙虛,愛集體勝過愛自己的高尚品質。他有一次在縣汽車站排隊買票乘車時,看見有人在隊伍里故意推搡,且順勢將手伸進乘客的褲袋里竊取錢包,他就“一把將手伸過去,抓住了這個小偷偷錢包的那只手,一面高聲喊道'抓小偷!’”待將負隅頑抗的小偷制服并交給車站治安管理處以后,車站要向他的單位寫表揚信,鄭東杰說:“如果是表揚我個人的話,就請不要寫了?!焙髞砺犝f是表揚單位的,他心想,“一年來在東山大隊受到了領導和社員們的關心和愛護,使我對人生、對社會都有了新的認識,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既然能為集體爭光,就讓他們寫吧!”于是,鄭東杰說:“如果是表揚集體的,你們就寫吧?!彼母呱衅焚|當場就受到廣大乘客的贊揚和好評。 這樣的好品質也可以從他和文瀾處理好婚戀中看得出來。“一起插隊幾個月來,他對文瀾一見鐘情,百般關愛,而文瀾對自己好像也很關照……他多么希望文瀾能和自己比翼齊飛,成為情投意合的一對戀人?。 痹谶@里,鄭東杰絲毫沒有考慮也沒有介意文瀾的出身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麻煩,他只是一汪清水,心甘情愿、心無旁騖地和自己喜歡的魚兒追逐嬉戲。鄭東杰先期回城遭受挫折以后,幾次給文瀾寄信都沒有結果,他沒有灰心、死心。等文瀾回城以后,他無數次地去文瀾所在的軍區(qū)大門口找她、等她沒有結果,他仍然沒有灰心、死心。為了找到兩人戀愛的結晶,找到那個送人撫養(yǎng)的親生兒子,他在大江南北整整耗費了十年功夫;而且不失信言,教育和鼓勵自己的親生兒子和養(yǎng)父母保持養(yǎng)子關系。直至幾十年后和自己的親生兒女,父子女三人才得以一起去看望和告別氣息奄奄的文瀾妻子(母親)。而且“至今還珍藏著你媽媽當年送給我的那塊鵝卵石,這塊石頭雖然不是那種精美的寶石,但她象征著我與你媽媽的感情'堅如磐石’,歷經百年,永遠不變”,在妻子彌留之際,他把這個鵝卵石項鏈呈現在她面前,“文瀾深凹的眼眶里流下了淚水,她用盡力氣握住那顆鵝卵石”,深知這塊小小的石頭所承載的千鈞重量和萬分情誼,她當即留下臨終遺言“我走后,你們把我安葬在馬陵山那棵紅杉樹下……”最后,鄭東杰沉思良久,凝重地將兒子遵照母親遺囑所寫的“文瀾之墓”改為“父鄭東杰母文瀾之墓”,只是“鄭東杰”三字使用紅色。所有這些都表明鄭東杰不改愛戀初心,表明了他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品質。 這種品質擴散開來,在他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實踐中,在他因各方面表現成績卓著而被提拔為東山大隊團支部書記以及大隊革委會主任的工作中,在他積極聘請公社農技人員對大隊知青和青年進行科技培訓的工作中,在他積極建議將生產隊肩挑勞動工具部分改變?yōu)楠気喣z輪小推車,并且添置手扶拖拉機用于生產和運輸,使全大隊最窮的生產隊一躍而成為全大隊甚至全公社最先進的生產隊的實踐中,都一一表現出來。也在他后來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克服千難萬險,創(chuàng)造出億元企業(yè),在他果斷回饋投資桃林公社東山大隊,徹底改變那里的窮困面貌,以使文瀾以及知青們改變農村面貌的愿望得以最終實現之中,都一一表現出來。 這就是鄭東杰,這就是從毛澤東時代走向改革開放新時代,從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下鄉(xiāng)知青走向成功的企業(yè)家的鄭東杰,他不愧為一個陽光的光明的正面的榜樣人物和英雄人物。這是作者奮盡全力塑造出來的很豐滿的光彩照人的具有先進思想和品格的典型人物。 當然,鄭東杰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的走在平地上身在群眾中的平凡人物。下鄉(xiāng)的時候他很年輕,沒有生活經驗,他不知道和文瀾發(fā)生性關系就會懷孕。在這一點上他甚至都不如三四十歲的一隊隊長趙剛,趙剛還知道和女知青喬琳發(fā)生性關系要使用避孕工具。鄭東杰善良純潔的品性突出,以至于在和青年們的處事和社會交往中沒有任何設防,遭到同學的告發(fā)和算計而不自知,他也因此遭受到了重大的生活挫折。盡管有這些缺點,也不能夠掩蔽他優(yōu)點的光輝,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使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更加可信,更加生動,使他的思想和品質的光輝更加耀眼。
②文瀾 這部小說的另一個主要人物是文瀾,文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悲劇人物。她的出身那時候世俗的叫法叫做“黑五類”。“黑五類”這樣的出身對人的壓力很大,不過也不是所有“黑五類”出身的人都不能走向光明,也有走向光明的,比如這部小說描寫的另一個知青人物章艷也是曾經的“黑五類”,但人家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考上了揚州師范學院,知青們、大小隊干部都趕來祝賀,章艷大學畢業(yè)成為南京某高校語文教師,與大學同行結為連理。文瀾之所以成為悲劇式人物,有眾多的原因可以查找,但最要命的卻在于其本身,在于其本身的致命的自卑自賤卻又不屈服不低頭的性格特點。當然了,文瀾也有光明的時候,也有幸福的體驗。她在東山大隊生活三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很陽光的,不僅有和鄭東杰甜蜜無比的戀愛生活,而且有和知青同學們互愛互助的溫馨生活,更有東山大隊第三生產隊的干部群眾的悉心愛護、關懷和提拔重用,使她有機會搞文藝宣傳,當掃盲教員,當小學教師,被評為全縣先進教師等等。文瀾自己對此也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幾年的鄉(xiāng)村生活,幾年的艱苦磨練,文瀾并沒有覺得日子煎熬難耐,與鄭東杰的甜蜜愛情,與鄉(xiāng)親們的和諧相處,讓她感到比在城里的日子舒坦多了”,她甚至于覺得“只要心中有丘壑,一草一木皆風景,無風無雨亦娛情?!钡窃谒簧械拇蠖鄶禃r間里,她的自卑思想都是很濃重的?!白詮母改副蛔鳛楣苤茖ο蠛?,她也成了整個學校師生嘲笑的話題。他們誰都不愿意跟她接近,她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點點,這世態(tài)的炎涼,讓她很久都抬不起頭來。也可能是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她的性格慢慢變得內向,在校時不愿意跟別人說話,也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一種自卑感如影之隨行,讓她抬不起頭來?!鄙踔劣诘搅藮|山大隊,在馬支書讓她組織文藝宣傳隊的時候,她還在想,我的家庭背景“如果以后被發(fā)現了那麻煩就大了,會不會說我是故意隱瞞家庭成分問題混進革命隊伍里的呢?”因此,在父母平反昭雪之后,鄭東杰的信息和信件一直沒有到達她的手里,她就輕易地表現出懷疑、否定,不能自拔的思想。鄭東杰去找她,她也不見,她這樣說:“四個多月的時間,一百多天過去了!沒有一封書信,沒有片言只語,這不就已經說明他的態(tài)度了嗎?這樣的人我難道還要去乞求他媽?”她甚而至于一輩子都不再見鄭東杰,也不再另找對象,自己把自己逼向了絕路和死路。 這里要順便提出的是,她的父母,一個是省軍區(qū)副司令員,一個是大學教授,竟然輕易地聽信女兒對鄭東杰的單方面的猜測和懷疑,鄭東杰一次又一次到軍區(qū)門口來找,全家人明明知道,卻出奇地一致予以拒見,甚至于為了躲避,全家遷往北京。在這種時候,堂堂的軍區(qū)副司令員和大學教授還以高人一等的姿態(tài)說話。父親黑著臉說:“這個鄭東杰就是一個當代陳世美!……是個品質惡劣的人中垃圾!”母親詛咒說:“你怎么會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他這不是欺騙了你嗎,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甚至還說:他“見我們作父母的平反了,看見文瀾也回城了,又成了高干高知的子女,肯定會編造出許多理由,說他是被什么事情耽誤了沒來得及跟文瀾聯系……你們要是不信,過不了多久,當他從別人口中得知文瀾回城的消息,一定會來找文瀾的……”這樣的高干高知,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官態(tài),沒有包涵,心胸狹窄,輕視凡人和窮人,他們怎么能給自己的子女帶來幸福的前程呢? 盡管文瀾輕易地否定了自己的戀人愛人鄭東杰,但是有意思的是她并沒有否定她們兩個人在“紅杉樹下”的相愛相戀的真實感情,也沒有否定上山下鄉(xiāng)那段難忘的生活經歷。返城回家后媽媽給她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還心疼地說:“你多吃點,在鄉(xiāng)下這幾年,一定受了不少苦!”文瀾一邊夾著菜,一邊這樣回答母親:“受點苦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嘛!比起你們來,我終歸還是自由的?!睆倪@樣的細微的對話里,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文瀾對下鄉(xiāng)那段生活是留戀的,是肯定的,對農村是懷著滿腔熱忱的,這發(fā)生在經歷過下鄉(xiāng)上山艱苦生活的曾經的“黑五類”青年身上,頗有一番耐嚼的味道。這充分地說明了性格有點乖僻的文瀾,她的基本思想素質和情感素質是好的,是善的,是討人喜歡和可愛的。這也充分地說明,這部小說對上山下鄉(xiāng)總體上是充分肯定的,這也是“檸檬·紅杉”文學能夠傲立于世的根本原因所在。
③婚戀悲劇 鄭東杰和文瀾兩人的婚戀悲劇是全書的主要脈絡線索,是作者奮全力摹寫的重頭戲,所以要單拿出來重點研判。 在三年左右的時間里,鄭東杰和文瀾心心相印,相識相戀相愛,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青春戀愛生活。兩人雖然當時出身不同,但志趣相投,抱負相投,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意念和心聲相投,真是“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1978年2月26日鄭東杰離開東山大隊,返回南京。文瀾于當年6月26日告別紅杉樹回南京。中間正好相差四個月。四個月時間里,鄭東杰在南京由于被舉報被審查,哪都去不了,他接連給文瀾寄過四封信,兩封平信,兩封掛號信。但文瀾一封也沒有收到,她在東山大隊由于中心校長的狹窄和使絆,使她遭受一連串沉重打擊,因而心情極壞,萬念俱灰,加之鄭東杰回城后杳無音訊,她以為鄭東杰“回城變心了”,“是當代陳世美,人品有問題……”。鄭東杰頂職上班獲得自由后,不見文瀾回信,便跑去東山大隊找人,不料文瀾已經回南京了,他幾十次去文瀾所在的省軍區(qū)找,卻次次遭到大門值班衛(wèi)兵拒絕。后來聽說文瀾遷往北京了,又去北京找,卻落個無果而返。 文瀾母親這樣說:“他鄭東杰進城時,文瀾還在農村,他對文瀾不理不睬,就像從空氣中蒸發(fā)一樣;現在見文瀾回城了,我們做父母的也平反了,享受著高干高知的待遇,這個小子這才來找文瀾。像他這種見異思遷、言而無信的偽君子,我們老文家怎能與這種人來往?又怎可讓這種人走進家門?”從另一頭看,鄭東杰的母親這樣說:“東杰呀,文瀾是高級干部家庭,怎么會和咱們老百姓做親呢?小文已經看不上你了?!薄澳阆胂?,如果文瀾心里還有你,即使他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但文瀾也會想方設法來找你的,哪能一點音訊也沒有呢?你就斷了這個念頭吧!” 鄭東杰始終沒有斷了要找文瀾的念頭,但他一直不能如愿。文瀾是徹底對鄭東杰死心了,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決心不再找人。最后文瀾在彌留之際,得到了她三十多年前贈送給鄭東杰,直至今天鄭東杰仍然保存完好的那塊象征“堅如磐石”的鵝卵石,以及鄭東杰曾經親手寄給她而被郵局退回來的兩封掛號信,“文瀾深凹的眼眶里流下了淚水,她用盡力氣握住那顆鵝卵石,喃喃地說:'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蒼天啊……’”也許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當鄭東杰最后從女兒口中得知,文瀾以為鄭東杰進城后變心了,又跟別人結了婚,于是這些年一直跟姥姥姥爺住在一起,沒有結婚成家,身體一直不好,但卻激烈反對去找鄭東杰時,鄭東杰用幾乎相同的語言和口氣說:“天?。≡趺磿沁@樣?” 對于這場悲劇似的婚戀,鄭東杰用一句話揭示原因說:“這一切看來都是巨大的誤會造成的?!编崠|杰的一句話果真能夠準確概括悲劇婚戀的真正原因嗎?其實,鄭東杰揭示的只是它的直接的表面的原因,要揭示它的深層次的原因,還需要實事求是地進行一番考察、研究和分析,而這本書的全部意圖正在這里。 我們不妨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場悲劇婚戀的深層次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社會原因。前邊說過,文瀾的悲劇來源于她的自卑自賤但卻執(zhí)拗而不服輸的性格特點,而這種性格的形成與她的出身直接關聯。她的父親母親被打成“現行反革命”,這是由于“批林批孔”運動說了一句“至圣先師”的話。關于“批林批孔”運動本身,這里暫時不予涉及。其中的關鍵問題,一邊是“批孔”,一邊是“維孔”,本是思想戰(zhàn)線的斗爭和爭論,怎么能用組織手段對待呢?這就把文瀾打入了萬丈深淵。她因此由天真燦爛的少女一下子變得思想包袱沉重且哀傷沉默了,即使我們黨對這批人予以平反昭雪,文瀾受傷的性格也沒有徹底扭轉和改變過來。針對這樣的社會政治原因,要從根本上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我們只能采取對社會政治進行改善的辦法了。 另一個原因,是個人的原因,人性的原因,人品的原因。鄭東杰在東山大隊的時候,跟文瀾一塊去找老秦隊長請假,本來是未婚而孕去生孩子,編假理由編得不圓全。特別是鄭東杰,要是拿父母說事還不容易露餡,他偏偏要拿爺爺說事,而爺爺是已經過世的人,這一點連他的同學許明松也清清楚楚。于是后來就被嫉妒成性的許明松向地方政府舉報了,而且這個同學還將鄭東杰寄往東山大隊的平信暗暗銷毀,造成了鄭東杰和文瀾的重大嫌隙。文瀾在東山大隊本來是接連被重用,春風得意,但是被公社中心校的曹校長送禮相參,把文瀾害得傷痕累累。無論是鄭東杰的缺點還是許明松的歪招,抑或是中心校長的私心和文瀾的稚嫩,都是因為人品和性格方面的原因對婚戀悲劇的形成造成了直接的和重要的深刻影響。 由以上兩個方面分析來看,要想避免婚戀悲劇的發(fā)生,我們必須要從兩個方面下手進行矯正,一是要改善政治,二是要改善人性。這兩個方面都是大工程,需要全社會下手才能奏效。可幸的是,《紅杉樹下》真真切切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而且這部小說還隱示我們,改善人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要回歸本真。鄭東杰和文瀾的最幸福的婚戀生活是源自于紅杉樹下,兩個人的最滿意的最春風得意的一段生活是得自于紅杉樹下,紅杉樹下的農民群眾所表現出來的厚道、樸實、善良、頑強,正是知識青年在其中學習、鍛煉、進步、成長、吸取正能量的不竭源泉所在。
④其他人物 除了鄭東杰和文瀾,這部小說還描寫了一大群各具鮮活情態(tài)的值得你去品去愛的其他人物形象,比如桃林公社黨委書記陳永生,知青辦主任戚衛(wèi)紅,東山大隊黨支部書記馬支書,第一生產隊隊長趙剛,第三生產隊隊長老秦,生產隊婦女隊長金大媽,三隊社員彈棉匠,張小曼,下鄉(xiāng)知青劉學卿,章艷,許明松,陳霖,徐葉青,董淑芳,李曉斌等等。這些人物都各有事跡,各有神態(tài),鮮活生動,性格鮮明,使人讀后不忘,留下深刻印象。 你知道那個馬支書是如何關心、體貼、愛護、支持下鄉(xiāng)知青的嗎?你知道他是如何培養(yǎng)鄭東杰加入共產黨組織,提拔他成為東山大隊團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的嗎?你知道在他計劃把鄭東杰推舉到公社當干部,鄭東杰因而在回城還是留在農村的問題上是如何搖擺不定的嗎?你知道這個馬支書有一個抽煙的嗜好嗎?你知道他的煙桿兒有多長、是什么顏色、什么質地的嗎?你知道那煙桿兒的這一頭按著個什么物件兒?煙桿兒的那一頭按著個什么物件兒嗎?你知道他是如何享受那騰云駕霧的樂趣,領略其中令人蕩氣回腸的神韻的嗎? 還有那個三隊的社員彈棉匠,你知道他為什么叫彈棉匠嗎?你知道他為什么又叫趙樹森,忽而又叫張樹森嗎?你知道他跟女知青章艷以及農村女孩兒春柳、小曼等的紛紜繁富的愛情故事嗎?你知道他是如何繚繞喉腔在大山里唱響那撩撥人心的海州大調的嗎?你知道他是如何無奈地接受招贅,和小曼定親結婚舉行婚禮的嗎?你知道他和小曼的婚禮與趙剛和喬琳的婚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嗎? 恕我吧!恕我限于篇幅,不能在這里一一列舉這些人物的生動故事和感人事跡吧!我由此而突發(fā)奇想,作者為什么不在扉頁那里把這些人物的姓名都排列出來呢?為什么不去按照每一個人物各自的性情,繪畫出來各自富有情態(tài)的一幅幅肖像呢?你甚至可以想象,這是多么撩人心思的《紅杉樹下》的人物畫廊??!
五.文學手段紛沓呈現 為了把這部小說以及小說里的性格豐滿的人物形象一一寫好,為了突出顯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主題思想,讓“檸檬·紅杉”文學具有更強的引力和魅力,作者在結構探新、顯示主題等等的方面使用了非常豐富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文學表現手段,讓這些手段在自己的作品里紛沓呈現,令人目不暇接。作者都使用了哪些文學手段?如何在作品里使用的?讓我們試舉以觀。 一是“順倒”顯旨。 整個小說的文字結構,前面有一個“引子”,后面有一個“尾聲”(“36.初心依然”),中間的小說主體部分有35個章節(jié)。我們在這里重點探討主體部分的結構特點。 主體部分的結構安排富有新意和創(chuàng)意。他使用的不是普通的倒敘法。普通的倒敘法,是把事情的結果或者某一個最突出的情結放到開頭,然后回過頭,從頭敘述事情的整個過程。它使用的也不是普通的章回法。普通的章回法是分章敘事,分回標目,段落整齊,故事銜接,敘事完整。這部小說的主體部分是把順敘法、倒敘法和章回法等等柔和起來,根據自己敘事的實際需要加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結構方法,這個結構方法我把它叫做“順倒”法。作者是怎樣把幾種敘事方法柔和起來創(chuàng)造出“順倒”法呢?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其一,小說主體的35個章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都有一個四字標題,如01.心理落差,02.激情演繹,等等,這就類似于章回小說的“回目”。 其二,在前面的34個章節(jié)里,每一個章節(jié)開始的地方,都有一小部分短序式的文字,而這34個短序式的文字跟35章互相銜接和連貫,構成一個順敘的內容整體。這個內容整體用來敘述小說主人翁鄭東杰,在南京遠東書局咖啡廳,和未見過面的北京來的親生女兒文曉彤對飲檸檬茶,敘說東杰和文瀾(曉彤的母親)的離奇別情,以及鄭東杰和女兒、兒子共赴北京看望和送別文瀾。因為這部分內容的敘述方式是順敘,所以我們用“順倒”的“順”來表示。 其三,在34個章節(jié)里,每個章節(jié)的短序式的文字,在談到一兩個關鍵事由的時候,就將敘談打住,插入對過去上山下鄉(xiāng)經歷的大段的倒敘內容。每章的這段插入的倒敘內容在書里是用“情景再現——”來命名的。而各段的倒敘內容(即“情景再現”)在情節(jié)、場景等方面是相互銜接和連貫的,完整呈現了上山下鄉(xiāng)的往日生活。這種完整呈現總體上看就是一個完整倒敘,所以我們用“順倒”的“倒”來表示。 這就是本書作者根據自己小說的主體內容及其具體的呈現情景,在順敘法、倒敘法、章回法等結構方法的基礎上揉合創(chuàng)新,所創(chuàng)造出的新穎的“順倒”法的具體情況。這種“順倒”法是按照“對談”和“回憶”的具體情形所進行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加工,其好處是既能夠使現今的生活和往昔的生活更好的吻接呈現,又能夠使現代人和前代人的認知更好的對接交流,還能夠從本質上使“檸檬·紅杉”文學的特點更好地表達和呈現出來。我覺得作者的創(chuàng)造是成功的,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 任何一個作家,他所面對的實際情況總是千差萬別的;能夠根據自己面對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寫作、敘事和表現方法,充分顯示了本書作者的膽識和創(chuàng)力。 二是反復顯旨。 這部小說在描寫人物的時候,對于一個人的某一個特點、某一個癖好、某一個思想或者全篇的某一個主旨等等,都有意地采取反復顯示的方法,以起到加強、強調和在讀者中形成特定的固定印象的作用。比如對鄭東杰上山下鄉(xiāng)、農村生活、參與企業(yè)改革、下海經商創(chuàng)業(yè)、投資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正能量認知,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予以呈現。 比如在018頁,當一起下鄉(xiāng)的許明松不無擔心地小聲說:“這土坯砌的房屋,住進去能安全嗎?會不會倒塌?。俊编崠|杰高聲說道:“不怕,貧下中農能住的房子,我們就能??!”鄭東杰勇敢地站在貧下中農的立場上說話,振奮大家的思想情緒,顯得憨實而可愛。 又如在第3章"生死瞬間"里,鄭東杰跟文曉彤談起上山下鄉(xiāng)那段生活的時候,他很自然地把自己的一生聯系進去,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當年我們確實都有一腔改造祖國山河的壯志豪情。雖然條件艱苦些,但我卻認為這是對個人意志的一種磨練。巴爾扎克有句名言: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也正是經歷了這段人生歷程,才使我后來面對市場競爭時,總是能夠迎難而上,最終戰(zhàn)勝困難!”文曉彤積極評價父親的人生觀,極有感觸地說“中國的知青是全世界最強的一代人,也是最樂觀、最有閱歷、最有學習能力的一代人?!眱纱嗽谌松^上的交叉和重疊,令人回味無窮。 再如第22章里,東山大隊黨支部書記馬支書跟鄭東杰談話,夸他是又紅又專的革命事業(yè)接班人,鄭東杰心里熱乎乎的,說:“我的所有成績,都是國家的培養(yǎng)和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結果。離開了這兩點,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span> 多么好的赤心表白!這種赤心表白在這本書里隨處可見。這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多么好的富有正能量的,孜孜不倦追求進步的,品德謙虛的好青年啊!這也使我們感覺到《紅杉樹下》是如此富有思想魅力的一部感奮人心的好作品,它為青年人樹立起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 三是對比顯旨。 在第2章“激情演繹”里,有這樣兩段描寫,一段是描寫知青舞臺演出的。“既然時代的大潮將他們推到這天高地闊的廣袤山野,在相對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里,他們紛紛將罩在自己精神上的假面撕開了一條縫隙,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到底都是些二十歲左右的青年,雖說壓抑得久了,但青春的生命是富有彈性的。他們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去展現,去求索?!睂τ谶@段話,我更愿意相信,其著眼點主要是針對文瀾、章艷等出身遭受不公對待的青年來說的。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有農村政治環(huán)境“寬松”的感覺,才會有“將罩在自己精神上的假面撕開了一條縫隙,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的感覺,才會有被“壓抑得久了”的感覺。這是一類特殊的人物在特殊的環(huán)境里所形成的一種很特殊的感覺。 另一段描寫是這樣的,舞臺上的知青們所表演的“當紅的革命歌曲,感動得舞臺下一些老年聽眾的眼中溢滿了淚花,這些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老農,切身地體驗著新社會讓他們不再遭受兵荒馬亂、欺凌壓迫的平安生活;而那些年輕的聽眾,更是在這優(yōu)美的旋律中如癡如醉,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踮著腳尖兒,搖晃著身體……”這里的描寫對象實際上是指農村的貧下中農,有老年的貧下中農,有年輕的貧下中農,這是他們對新社會,對共產黨,對毛主席的發(fā)自內心的最真實的感受,按當時的說法就是他們對共產黨毛主席具有最樸素的階級感情。這也是毛主席說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真切最生動的注腳。城市里的遭受不公對待的那些小青年,他們的感受和農村貧下中農的感受是有很大差別的;城市里的普通青年,那些“根紅苗壯”的青年,就如同鄭東杰一樣,他們的感受肯定與上述兩種人是不會完全相同的。這樣幾種感受放在一起對比,立顯他們之間的差異,立顯城市青年應當拜老農為師,向老農學習的必要性。 本書所使用的文學手段很多,除上述幾種以外,還有引哲顯旨(針對知識青年特點,大量引用國內外著名詩人、作家、哲學家等的名言哲言)、歌唱顯旨(針對青年特點,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處境大量使用和運用歌謠、詩歌、俚歌、夯歌、秧歌、村歌、驪歌、神歌、喜話等等)、描寫顯旨(有各種各樣的描寫,如人物描寫、外貌描寫、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等等)、昭示顯旨(在書中不同的場合和關鍵地方多處使用昭示語,即昭示后事結果的語言,以起到引人閱讀、貫穿全篇等等的作用),以及抒情顯旨、議論顯旨、詳略顯旨等等等等。眾多的文學手段一方面顯示作者創(chuàng)作手法的豐饒,另一方面顯示了文學作品的巨大的創(chuàng)造魅力。
六. 農村生活和農事活動的百花園和百寶箱 《紅杉樹下》這部小說多次表述,桃林公社東山大隊是貧瘠和落后的地方。實際上,作者從自然資源、農民風俗、農事活動等等的方面,把東山大隊描繪成一個山水美麗,民風素樸,非常適合城市青年接受教育、洗禮和沐浴的好地方。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是動用了一生所有的知識儲備的,我們非常感謝他的慷慨付出和恣肆潑墨。 比如第20章"逆來順受"這一節(jié),寫女知青喬琳和一隊隊長趙剛的婚禮,“按照當地農村的風俗進行”。這些婚嫁的風俗禮儀異常豐富,具體都有哪些呢? 一是大喜宴。一口大鐵鍋架在門口,“鍋底幾根松枝樹木熊熊燃燒,鍋中的菜肴在廚師的翻炒下滋滋作響,白色的氣霧從鍋里面升騰四散,伴著喜宴的菜香味飄向院子的每個角落?!?/span> 二是八仙桌?!霸鹤永飻[放著六張八仙桌”,“每一張桌子可以坐著八個親友?!编崠|杰、文瀾、劉學卿、章艷、陳霖、許明松、徐葉青、李曉斌八名知青作為貴賓被安排在主桌入座。 三是邀伴娘。知青“董淑芳跟喬琳在一個生產隊干活,被邀請擔任了新娘的伴娘。平時和喬琳走得近的,相處要好的張小曼和春柳也圍在新娘身邊湊熱鬧。” 四是待貴賓。趙剛托人從公社酒廠買的比較稀缺的幾瓶桃林大曲,專門放了兩瓶在知青們的這個貴賓桌子上。 五是拜喜堂。在大隊馬支書的主持下進行拜堂儀式,“趙剛的父母坐在堂屋正中,新娘喬琳在伴娘董淑芳的攙扶下從新房來到堂屋正中。新郎站在左邊,新娘立在右邊。馬支書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拜堂結束后,新郎送新娘回到新房,兩人互望了一眼,相視一笑,新郎就默默走出了新房,招呼客人去了?!?/span> 六是鬧新房?!邦I頭的人拿著一根用紅紙卷成的捻子,沾上豆油點亮著,身后跟著幾個隨從的鬧喜者,一喊一搭的唱起來: 手拿紅紙捻,好! 照照新娘面。好! 新人一枝花,好! 美貌人人夸。好!……” 七是討喜果?!按蠹易谛履锱赃叺囊巫由希蛐履镉懸矡熛补?。而跟在后面道好的那幾個人,都是比新郎年齡小得多的大小伙子,進來后就想鬧房了,他們一心想往新娘跟前靠近?!?/span> 八是護新娘。“伴娘董淑芳和趙剛家的幾個堂姐妹守住床的前沿,靈活應對,用力推搡那些企圖上前的后生” 九是新娘相。新娘“喬琳顯得很矜持,用垂下來的帳子擋住臉,坐在床沿一動不動,也不說話。任憑那些鬧房的人歡聲笑語,她像沒有聽到一樣,一切事物均由伴娘向鬧房的人去說合。” 十是交杯酒?!棒[房結束后,一對新人要喝交杯酒?!?/span> 十一是撒帳子?!靶吕尚履锊⒓缌⒂诖扒埃头康膸酌⌒值苷驹趯γ?,一手拿著裝有紅棗、花生、桂圓、瓜子(寓意早生貴子)的小升桶,一手抓著向新人身上及帳子內床上撒,邊撒邊說喜話: 一把果子撒東方, 東方佛主在天堂。 上有金雞安福斗, 下有玉兔配鳳凰。……” 十二是戳窗子。天色已晚,“新房的房門便關上了,趙剛和喬琳站在新房的床邊。這時,一名送房人站在新房的窗戶外,將女方帶來的十雙紅筷子,成雙擲穿蒙窗的紅紙。里面的趙剛和喬琳躲在窗子的兩邊,讓隔窗擲入的筷子一定要落在床上,寓意'快生子’。外面的人邊戳邊說喜話: 手拿紅漆筷, 站在喜窗外, 戳破紅欞紙, 來年就生子?!?/span> 十三是篩堵窗。“戳窗完畢,送房人用篩子堵上窗子,再將掃帚頭朝上把篩子抵住。傳說篩子是千里眼,掃帚是萬根辟邪棒。窗上有此二物,鬼邪不敢靠近。至此,送房結束,房內僅剩兩位新人。” 我們在這里僅僅復述了一個章節(jié)里所描述的十三項農村風俗的婚禮儀式,在另一章即24章"小曼招婿"里,有小曼和彈棉匠的婚禮,由于那是招贅,故其婚禮儀式就與此有所不同了,我們不能在這里一一贅述了。本書所描寫的風俗、農事、山景,水景,林景等等,那是一套又一套的,說它是百花園,說它是百寶箱,甚至說它是萬花筒,都毫不為過。我在135頁批道:“《紅杉樹下》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野花園,你若有幸走進去,目之所及,手之所觸,皆是意想不到的情異之花,理趣之花,哲意之花?!毙枰貏e強調指出的是,正是所有這些豐富的描述和描寫,一起構成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風俗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等等,更構成了實施再教育的濃厚的深邃的活動舞臺和氛圍。
七.瑕瑜互見 根據這部小說的內容和形式,我們總括出“檸檬·紅杉”文學的新品類。根據這部小說表現方法方面的特點,我們總結出與順敘、倒敘、章回等相并列的“順倒”式的記敘方法。這部小說所描寫的全部內容,所有人物,都是有條不紊地交叉展開的,而至最后呈現出一篇濃縮章,這就是35章——"重逢悲歌"。這是全書主要內容的把握和濃縮,這是一個復圓章,回歸章,復歸原點的章,“回家”的章,凡是與鄭東杰和文瀾這兩個主要人物相關聯的內容都一概地一再地而不是完全重疊地予以演示,包括鄭、文一代的恩恩怨怨,離割交合,包括其與父母一代的糾葛關系,包括其與兒子閨女一代的親情關系,以及老一代新一代交接傳遞、繼往開來的種種關系,都予以顯現和演示。這一章把過往、今天和未來聯系在一起,把振興鄉(xiāng)村的長遠規(guī)劃和知青們對落后鄉(xiāng)村曾經做出的貢獻聯系在一起,集中地凝練和顯示了長篇小說《紅杉樹下》的主題思想和深遠意涵。這一章是完全包涵和非常光輝的一章,它所顯示出的不朽的思想豐碑,既是對鄭東杰等知青人業(yè)績和思想的贊頌,也是對前代領導人和后代領導人關于上山下鄉(xiāng)、振興鄉(xiāng)村偉大思想的贊頌,這是全書最生動最壯麗的一章。 根據近日文藝報關于作家云聚會,暢談小說調性的報道,我們認為,文學作品的內容(思想、價值、人與人關系等)、結構、表達、語言修辭、色調情感等諸多因素的混合和總成就是其調性;而能不能被讀者認可,被社會認可,則是判斷文學作品之調性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 《紅杉樹下》這部小說的調性,從它的諸多文學因素的表現來看,它是堅持繼承了中國小說的寫作傳統,并在實際寫作和描摹中有所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己的文學風格和韻味特點,那就是流水般平順,浪花朵朵,彩嶼林立,偶有波濤。它的另一個明顯特點是散文性很美,許多地方都好像是散文詩,也可以說它是散文性小說。這樣的特點非常適合大多數城鄉(xiāng)閱讀者,包括知識青年。這部小說不屬于新異的類別。新異的類別里頭肯定也有許多小的類別,新異不過只是小說開發(fā)的一個方向而已?!都t杉樹下》屬于與新異不同的另一個方向,屬于在傳統小說里頭向內開發(fā),有新意、有嚼頭的這樣一類,是老樹開紅花的一類。小說開發(fā)絕不只是這兩種方向。無論哪種方向,無論哪種調性,你能不能受到讀者和社會的歡迎,有沒有歷史的認可度,還是要看你能不能經受得住實踐和時間的考驗。
大成若缺。毫無疑問,這部小說也有一些缺點,略舉一二于后: 一是01章"心理落差"里說“章艷也是'黑五類’的子女,父親原先在一家紡織廠當廠長,只注重抓企業(yè)生產,不愿意參與派性斗爭。被說成是'只顧埋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是個資產階級的“白專代表”’。結果被造反派趕下了臺,扣上了'右派’的大帽子。母親在圖書館上班,因不愿與丈夫劃清'界限’,也被打成了'右派’,經常遭受批斗。”我們知道,涉及“造反派”一般指的是文化大革命里發(fā)生的事情,“造反派”揪斗打擊的對象一般稱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反動學術權威”等等。涉及到“右派”一般是指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的55萬知識分子和愛國民主人士(包括極為少數的黨員干部),這部分人1978年以后被中共中央平反昭雪。作品里的這段話是不是把“文化大革命”和“反右運動”弄混了? 二是33章“投身商?!崩?,對責任制形式似乎寫得過于實在和具體,例如“我建議公司可以考慮按'績效考核’的分配模式,實行條塊分割、部門承包的經營責任制措施,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公司干部職工的經營積極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實行企業(yè)內部招標、競標的競爭機制,將各個經營業(yè)務部門按照上年度的經營狀況,適當提高標的,實行部門負責人競爭上崗。對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工資獎金跟其分管的部門經營效益掛鉤,這樣就可以調動他們主動參與和服務所掛鉤的部門,提高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睂洜I責任制的這種具體表述,是不是顯得太繁瑣,太具體,太實在,而跟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有點不搭呢?看是不是需要改進一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家傳略 李 拙 本名李順生,筆名九方華,作家、評論家,居鄭州。曾多次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河南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發(fā)表文學作品,《桃花掌桃花》《老娘瓣》《方山柏》等選入《中國散文大系》《中國散文經典》《百年散文名家》《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等選本和中小學語文輔讀教材,獲得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年會作品評比一等獎、華文作家出版社優(yōu)秀散文一等獎、當代最佳散文創(chuàng)作獎等數十種獎項,出版有《無名愛戀》《庶人淘金》《道可道非》等文學著作。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來自: 昵稱7973449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