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歷史》是一部還算有內(nèi)容的法國喜劇電影,內(nèi)容偏向諷刺,看的時候覺得很好笑,但看完后卻有點笑不出來。情節(jié)的零散并不妨礙它的表達,因為它試圖展現(xiàn)一個局部,一個切片,進而反映普遍性的問題。倆導演也絕對不是無腦拍喜劇,單從影片中的拍攝角度來說,不喜歡移動的攝影機似乎反映了一種現(xiàn)代科技的監(jiān)控意味。 該片講述了三位社交媒體的受害者在一連串碰壁后決定要刪除各自手機上的數(shù)據(jù)的故事。影片中獨特的法式笑點逼得觀眾心有戚戚焉,換場時也不放過觀眾,聽著那些看似認真卻又嘲諷到極點的配樂,真的會忍俊不禁。沒有大好人也沒有大反派,該片就是三個被科技綁架的市井小民互相取暖的故事。 影片中三位主角都盡其所能地應對科技的天馬行空、驕傲的官僚主義,甚至不知自己的行為多么的愚蠢荒謬,卻可看到他們可愛純樸的本性,甚且不管最后得償所愿了沒,他們努力地生活,用力地愛其所愛,生命中那一點點的缺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撇開冗長的情節(jié)不談,影片主要批判的是“資源不均”與“科技牢籠”,該片雖然是一部幽默小品,在戲謔之余,也在提醒大眾不要像主角們一樣,淪為科技的奴隸,失去自己人生的主控權。影片從不著邊際到引人入勝,法國喜劇就是能把生活中的笑點變成淚點,再以喜劇推出。底層人和權力機構,人和制度,都可以一斗。 全片給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位影視劇上癮還給乘客鋪紅毯的女司機,看《紙牌屋》就能甩掉老公,還有這等好事?網(wǎng)站驗證要選紅綠燈圖片和視頻網(wǎng)站要開付費會員這些全球通用的小細節(jié)很難不讓人搖搖頭會心一笑,比起噱頭劇情本身會給我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也許是有意而為之的黑色幽默,但確實不是我偏好的類型。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影評中寫道,這部電影還算是比較典型的法式幽默小品,溫柔的笑點遍布在電影的角落里,碎片化的,堆疊的,電影中幾位主角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有見到過,誓死不用智能手機,堅持只用老人機甚至固定電話的,上網(wǎng)之后一定要認真清理上網(wǎng)痕跡的,一定要用黑色馬克筆把快遞單上的電話涂黑的.....但這又有什么用呢,某些人的個體行為終究會被時代拋棄,而歷史大潮是單向的,不可逆的... 《刪除歷史》是法國版的“三傻大鬧互聯(lián)網(wǎng)”,翻花繩般呈現(xiàn)一個個“奇觀”,攝影方式也隨之變化,結尾的隔空傳音讓人高潮。上帝在云端打了個噴嚏,感冒的病毒經(jīng)由網(wǎng)絡傳染給所有人。起先只當是以個別樣本為線索,構織起雞零狗碎的法式生活小品,而從去風力發(fā)電站找黑客那段開始,劇作仿佛原地開了掛一般,對電子原住民困窘循環(huán)的解剖輕巧詼諧而不失犀利。對科技的對抗仿佛堂吉訶德攻擊風車,徒勞無功,叩問上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