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知音】官方公眾號:累計幫助逾三百萬人身心成長,尊道貴德,敬天愛地,弘揚伏羲黃老道德文化,實踐老子五千言對我們的要求:通過修身明德而內(nèi)圣外王內(nèi)成外就,少私寡欲地奉獻服務于人類生命靈魂的凈化提升與再造! ![]()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jié)。中午,筆者按照《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中的介紹,熬好養(yǎng)血駐顏、防治骨質(zhì)疏松的雙耳紅棗羹, 小心翼翼地放在母親的遺像前,深深地行了拱手禮,希望天堂里的母親能品嘗到這碗飄香的美味。 五年前,和藹可親的母親撒手人寰,永遠離開了我們!想見儀容空有影,欲聞教誨永無聲。天開紅日為香火,風剪白云作紙錢。母親節(jié)日憶母親,慎終追遠寄哀思。 人生有三樂,父母健在是第一樂。如今,這一樂我已經(jīng)缺失…… 憶往昔,我思緒萬千。母親出生于大動蕩大變革的1939年,一生經(jīng)歷了革命戰(zhàn)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代。 和許許多多的同齡人一樣,她飽受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和貧困生活的煎熬,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艱辛歷程,她的性格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母親心胸開朗,樂于交往,笑對生活,善待他人。她的人際關(guān)系極好,和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能相處得很愉快,一直保持著多年的友誼。 母親和家鄉(xiāng)的農(nóng)民親戚也相處得水乳交融。老家常有人來看她,她總是高高興興請人家旅游、吃飯,說著掏心窩子的話,走時還送上一些生活用品。 母親是位持家好手,七口人的家,她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她精心侍弄的花草葉子總是清爽翠綠,讓我們回家就有舒暢的好心情。 家中七口人,箱子柜子不多,但每個包裹都疊放得平平整整,新舊衣服被洗得干干凈凈。家中的洗漱用具隔三岔五就會進行消毒,拖把用完總是會及時掛起來或拿到外面晾干。 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中很窮,臉盆好像總共不超過四個,但是母親會把臉盆里外都洗得干干凈凈的,將搜集的舊塑料袋按照大小歸類整理好,洗凈回收再利用。 母親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多年在田地耕作,她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物力維艱。因此,她非常節(jié)儉。姐妹們給母親買了很多衣服,她都舍不得穿,買的戒指也很少戴。 母親后半生的重要“職責”是做飯,她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工作崗位——廚房,不埋怨、不抱怨、任勞任怨。 母親特別勤快,熱愛生活,有時邊唱歌邊做飯,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里里外外一把手,風風雨雨挑大梁。 在去世前一個多月,她晚上需要吸氧,白天只要身體情況允許,就擇菜切菜,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母親特別愛家,盡責地履行著相夫教子的義務,她把做飯料理家務當作享受,變著花樣地做飯,飯菜的色香味俱全。 父親長期紅光滿面、精神矍鑠,母親功不可沒。小時候,我們的腸胃都很好,謝天謝地謝母親。 生孩子前我腹痛難忍,沒一點胃口。早上,母親給我送來了親手做的香噴噴的拌湯,喝過后我力氣倍增,順利地生下了孩子,母親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人世間,母親做的飯營養(yǎng)最豐富,濃濃的愛心無法計量。母親還說,聽說我去醫(yī)院后,她輾轉(zhuǎn)反側(cè)一晚上都無法入睡。是的,只有母親才會痛苦著我的痛苦,快樂著我的快樂。 母親熱愛生活,酷愛養(yǎng)生和鍛煉,看電視時就用刮痧板按摩腳,用木梳子梳頭,堅持做老年保健操。 住院期間,只要體力允許,她就去花園散步。書中、電視上看到的保健知識她都認真付諸實踐。 母親還特別愛給我們“上課”,待人接物的道理,她講起來有理有據(jù),有聲有色。她的記憶力很強,難怪爸爸說她是知書達禮的口頭文學家。 她把81歲的父親培養(yǎng)成“一專多能”的杰出人才,把女婿培養(yǎng)教育得比兒子還孝順,我封她當家里的“人力資源培訓部的部長”,家人都舉雙手贊成。 母親心靈手巧,把我們穿過的舊衣服改成馬甲或做他用,或給了有需要的親戚們…… “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yǎng)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么?” 是您撫養(yǎng)我長大,教我說第一句話。父母給我們營造了溫暖的家,父母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我們享受了母愛,感受著母愛,還要傳遞愛,孝敬父母和長輩,這是一切美德的生長點。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珍惜擁有,把對自己母親的小愛拓展為大愛,愛天父地母,愛萬物生靈,以實際行動回報奉獻社會。 最后,給天下的母親送上一首經(jīng)典老歌《燭光里的媽媽》,綿綿的祝福盡在其中! 作者:學以致用 編輯:宛沐清 配圖:明天 美編:清水荷 終審:沅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