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藥的性能 中藥的性能又稱藥性,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jīng)、毒性。 一,四氣 (一)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四氣的確定 四氣——寒、熱、溫、涼四種不同藥性,又稱四性、四氣,是對藥物治療寒熱病證作用的概括。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四性以外還有一類平性藥,它是指寒熱界限不明顯、藥性平和、作用較和緩的一類藥。如黨參、山藥等。平性是相對而言的,而不是絕對的,也有偏涼、偏溫的不同。 (二)四氣的作用及適應證 寒涼藥——清熱泄火、涼血解毒、滋陰除蒸、瀉熱通便、清熱利尿、清化痰熱、清心開竅、涼肝息風。 溫熱藥——有溫里散寒、暖肝散結、補火助陽、溫陽利水、溫經(jīng)通絡、引火歸原、回陽救逆。 二,五味 (一)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五味的確定 五味——藥物有辛、甘、酸、咸、苦五種味道。 (二)五味的作用及適應證 辛——發(fā)散、行氣、行血。 甘——補益、和中、調(diào)和藥性和緩急止痛。 酸——收斂、固澀。 苦——泄熱、燥濕、堅陰。 咸——軟堅散結、瀉下通便。 淡——滲濕、利小便。 澀——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三,升降浮沉 (一)各類藥物的升降浮沉趨向 升——上升提舉,趨向于上。 浮——向外發(fā)散,趨向于下。 降——下達降逆,趨向于下。 沉——向內(nèi)收斂,趨向于內(nèi)。 (二)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與四氣五味、藥物質(zhì)地輕重有密切關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響。 藥物的升降浮沉與炮制、配伍的影響有關:藥物的炮制可以影響轉變其升降浮沉的性能。 酒制則升,姜炒則散,醋炒收斂,鹽炒下行。 大黃,屬于沉降藥,峻下熱結,瀉熱通便,經(jīng)酒炒后,大黃則可清上焦火熱,可治目赤頭痛。 升浮藥在大堆沉降藥中能隨之下降;沉降藥在大堆升浮藥中能隨之上升。 四,歸經(jīng) 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歸經(jīng) 歸經(jīng)理論的具體應用,治頭痛藥物歸經(jīng):羌活善治太陽經(jīng)頭痛、葛根善治陽明經(jīng)頭痛、柴胡善治少陽經(jīng)頭痛、吳茱萸善治厥陰經(jīng)頭痛、細辛善治少陽經(jīng)頭痛。 【記憶】 重點四氣 五,毒性 (一)引起毒性反應的原因 毒性指藥物對機體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亞慢性毒性、甚至可危及生命。 毒性一般系指對機體發(fā)生化學或物理作用,能損害機體,引起功能障礙、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質(zhì)。 劇毒藥指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比較接近,或某些治療量已達到中毒劑量的范圍,因此治療用藥時安全系數(shù)小,對機體組織器官損害劇烈,可產(chǎn)生嚴重或不可逆的后果。 中藥的副作用有別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劑量時出現(xiàn)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對機體危害不大,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二)結合具體有毒藥物認識其使用注意事項 毒性反應的產(chǎn)生與藥物儲存、加工炮制、配伍、劑型、給藥途徑、總量、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病人的體質(zhì)、年齡、證侯性質(zhì)等都有密切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