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④ 挫其銳:其,萬物。主語是“道”,道挫磨萬物的鋒芒。⑨ 似或存:似,好像?;颍蛟S。好像存在又或許不存在。? 象帝之先:象,有形物象;帝,上帝。在有形世界與上帝之前。深邃奧妙啊,它好像是萬物的主宰:能夠挫磨萬物的鋒芒,消解萬物的紛繁,調和萬物的光芒,混同萬物的塵垢。隱藏難見啊,若存若亡。我不知道是誰產生了它,在一切有形世界開始與上帝之前就有了。道體虛空,作用無限,有人以中國哲學“體用論”來解釋道。體用不二,混而為一。正是道之虛空,無形無限,才能表現出作用無窮,可以說,道體即是道用。最大的作用,體現在“萬物之宗”,能夠創(chuàng)生并主宰萬物。具體是哪些方面的影響呢?列舉了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四方面。陳鼓應先生認為“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五十六章的重簡,在這里將它去掉了。然而,帛書老子甲乙本中都有這句話。高明先生《帛書老子校注》中認為不是重出的,我遵從高先生的見解。老子用水喻道,道不僅淵兮,還湛兮。淵有深奧、寧靜、厚重之義;而湛,是沉沒的意思?!墩f文解字》:“湛,沒也?!焙芏嗳藢⒄?,理解為清澈,這是沒有道理的。道沒有所謂的清濁之分,根據后文“似或存”可以推知前文之義。若存若亡,所以湛是深沉看不清,后面又接著“吾不知”,可謂是行文嚴密,前后連貫,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為看不清,才不知其來自何處?到底是誰生了它呢?西方哲學喜歡追根溯源,中國哲學注重實用,這是兩者的區(qū)別。西方用科學邏輯一代代人接力去破解宇宙的由來,推出大爆炸理論;而中國人著眼于天人關系的考量。到底誰更正確,誰謬誤,這是一道難解的題。道自何處而來,老子不去探究它的原始出處,只是從時間上來看,它在萬物產生之前,在上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象帝之先”四字有大玄機。象是物象,不是好像。王安石《老子注輯本》:“象者,有形之始也。故《系辭》曰:'見乃謂之象?!钡凼巧系郏皇腔ǖ?。如殷商時期的祖先之神稱之為上帝。老子將“道”置于上帝之上,破除神對人事的影響。與他同時代,鄭國的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天道即有天命、天神之意,子產宣揚人文,反對神秘論,與老子的主張一致。道在物之先,在神之上,獨立而不改,這就是道的特性!不要再解釋為“好像在天帝之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