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醫(yī)】四物湯加減成134方

 彼案 2022-05-24 發(fā)布于四川

作者  國良   大眾醫(yī)學(xué)助手

本篇內(nèi)容僅限于中醫(yī)臨床醫(yī)師辨證論治使用,禁止非醫(yī)護(hù)人員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現(xiàn)的任何后果,與本平臺無關(guān)。

主治諸血
【脈】
經(jīng)云∶脈洪滑為血盛.脈澀弱為血虛.脈如瀉漆之狀者為亡血.脈芤為失血.細(xì)弦澀.按之無力.為脫血.浮弱.按之絕.為下血.煩咳脈芤者.為吐血.沉弦而數(shù).為衄血.諸血癥.身涼脈靜者生.身熱脈大者死.腸 下膿血.弦絕則死.滑大則生.
【癥】
丹溪云∶有吐血咯血衄血唾血大小便血之異.又女人血崩血漏.大抵皆由火盛致血錯經(jīng)妄行.脈必大而芤.或因怒氣而得者.經(jīng)云∶怒則氣逆?zhèn)危鮿t嘔血.脈必弦大而芤.下血崩漏.亦屬熱與虛.蓋熱則流通.虛則下漏.脈必急疾而數(shù).宜加詳審.
【治】
按經(jīng)云∶血從上出.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宜補(bǔ)陰抑陽.氣降則血自歸經(jīng).血從下走.皆由內(nèi)外有所感傷.濁熱凝停于胃內(nèi).隨氣下流.亦妄行之義.或云大便見血.為內(nèi)傷絡(luò)脈所致.小便見血.為損傷心腎.陰火妄動所致.女人崩漏.皆由七情損傷.沖任所致.三者皆宜清氣降火.養(yǎng)心理脾為主.蓋氣清則血和.心脾旺則血有所統(tǒng)攝.而自無妄行之患矣.
【方】
四物湯 血主方.生血去熱.補(bǔ)虛益精.主女人用.男子血虛.亦宜用之.
川芎(清陽、和血行血、肝經(jīng)藥、春天倍用、女人加此味,去蘆八分).
川歸(潤中、和血養(yǎng)血、腎經(jīng)藥、冬月倍用,去蘆酒浸曬干、一錢五分).
白芍藥(緩中、破血、心脾、經(jīng)藥、夏月倍用、酒炒一錢二分).
地黃(涼血用生、補(bǔ)血用熟、滋陰生血、肺經(jīng)藥、秋月倍用、姜汁浸曬干、一錢、男子加此味).
上為 咀.每服姜一片.水煎食遠(yuǎn)服.隨有他癥.根據(jù)后加減.此方春宜加防風(fēng).夏宜加黃芩.秋宜加天門冬.冬宜加桂枝.此常服順?biāo)臅r之氣.而加減未有不中者也.
一、內(nèi)科
1 血虛腹痛。微汗惡風(fēng)。加官桂(七分)、倍芍藥、
2 嗽痰。加桑白皮、杏仁、麻黃、貝母(各等分)。
3 大便秘。加桃仁、大黃、麻仁、枳殼(減半余各等分)。
4 血虛頭眩。加天麻、防風(fēng)、荊芥穗(各一錢)。
5 虛寒脈微。氣難布息。不渴。便清。加干姜附子(各一錢)。
6 中濕。身重?zé)o力。身冷微汗。加蒼術(shù)、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錢二分)。
7 筋惕肉瞤。屬血虛也。加天麻、人參(各一錢傷寒筋惕肉 自有本條)
8 轉(zhuǎn)筋屬熱。加酒芩、紅花、木瓜、蒼術(shù)(各等分)。
9 兩脅脹滿。加枳實(shí)、半夏(各八分)、白術(shù)(一錢)、去地黃、
10 身上虛癢。加黃芩、防風(fēng)、煎調(diào)浮萍末(一錢)。

11 小便秘澀。屬血虛。加茯苓、澤瀉(各八分)、牛膝(一錢)、甘草梢(五分)。
12 盜汗屬陰虛者。加麥門冬、知母、黃、浮麥、麻黃根(各等分)。
13 自汗。加人參、黃、麻黃根(各一錢)、桂枝(五分)。
14 勞瘵陰虛火動。加白茯苓、貝母、陳皮、款冬花、杏仁、黃柏、知母(各一錢)、甘草(三分)有熱。再加秦艽、地骨皮(各一錢)。
15 陰虛喘嗽?;蛲录t者。加知母、貝母、黃柏、五味子(十二粒)、人參、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款冬花、紫菀(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參換沙參)。
16 陰虛發(fā)熱。煩渴不能坐臥。加麥門冬、山梔、黃柏、知母(各一錢)。
17 陰虛潮熱。加柴胡、知母、黃芩、地骨皮(各一錢)。
18 半身不遂。左邊。加桃仁、紅花(各八分)、姜汁(半盞)、竹瀝(一盞)。 
19 血痢。加黃連、荊芥穗、地榆(各一錢)、木香(五分)、枳殼(七分)。
20 風(fēng)虛眩運(yùn)。加天麻、秦艽、羌活(各一錢)。

21 香港腳沖心。加炒黃柏(一錢)。
22 口干煩渴。加麥門冬、烏梅(各一錢)。
23 四肢冷氣痛。加良姜、玄胡索、木香、吳茱萸(各等分)。
24 血?dú)馓撊?。起則無力而倒。加白術(shù)、陳皮、人參(各一錢)。
25 血虛刺痛。五心熱。加山梔、香附、烏藥(各一錢)、官桂、青皮(各五分)。
26 血虛甚者。加人參、附子(各一錢)、暑月。再加麥門冬(八分)、五味子(十粒)。
27 腹中積血?dú)鈮K。加木香(五分)、三棱、莪術(shù)、干漆(各八分)。
28 乍寒乍熱。加人參、白茯苓、柴胡(各一錢)。
29 血虛成痿。加蒼術(shù)、黃柏、下補(bǔ)陰丸。
30 老人性急作勞。兩腿痛。加桃仁、陳皮、牛膝(各一錢)、甘草(生五分)、入姜汁(半盞)服三四劑而安。
31 少年患痢。用濕藥大過。致痛叫號。此惡血入經(jīng)絡(luò)也。加桃仁、紅花、牛膝、黃芩、陳皮、(各八分)、生甘草(五分)入姜汁半盞。水酒煎服三四帖?;蚴?dāng)?shù)帖而安。
32 午后嗽。即陰虛嗽也。加黃柏、知母、天門冬、栝蔞仁、貝母(各八分)。
33 貪勞人。秋深發(fā)熱。渾身發(fā)熱。手足皆疼如。晝輕夜重。倍川芎、芍藥,加人參(一錢五分)、五味子(十五粒)、如病加喘。手足仍疼。再加人參、白術(shù)、牛膝、桃仁、陳皮( 各一錢)、生甘草(五分)、檳榔(七分)、生姜三片。煎服五十帖而安。
34 衄血。加黑山梔仁、黃芩麥門冬、牡丹皮、扁柏葉(各一錢)、入童便(半鐘)。
35 又法、本方加麻黃(三錢)、蔥白三根一服汗即止、
36 吐血。加牡丹皮、黑山梔仁、童便浸香附、犀角、藕節(jié)、京墨(各等分)入童便半鐘煎、又法以患人吐出血。取起烙干。研為細(xì)末。以當(dāng)歸煎湯調(diào)下。此吳球子血導(dǎo)血?dú)w之法也。
37 咯血。加麥門冬(一錢五分)、童便(二盞)、姜汁(半盞)、青黛(一錢)、山梔仁(炒黑一錢)
38 唾血。加天門冬、麥門冬、知母、貝母、百部、熟地黃(各一錢)、黃柏(八分)、桔梗、遠(yuǎn)志(各五分)。
39 咳血。痰火傷血也。加貝母、栝蔞仁、青黛香附、杏仁、阿膠(各八分)、童便(二盞)、姜汁(半盞)腎虛肺痿咳血。加天門冬、麥門冬、知母、貝母、紫菀、桔梗、玄參、杏仁、阿膠、薏苡仁(各等分)。
40 痰涎血。出于脾也。本方去川芎、地黃,加黃、黃連、甘草、陳皮、山藥、薏苡仁(各等分)

41 大便下血。即腸風(fēng)下血也。熱者。本方加炒山梔、牛膽、槐實(shí)、黃連、枳殼、阿膠、荊芥穗、升麻(少余各等分)虛者。加人參、白術(shù)(各一錢五分)、黑干姜、升麻(各五分)、陳皮(八分)、甘草(三分)。
42 小便溺血。加山梔、木通、小薊琥珀(各等分)或本方煎調(diào)下牛膝膏亦妙。(按小便血痛者為血淋。自有本條。不痛者。為溺血也。)。
43 小兒尿血。本方煎調(diào)發(fā)灰。(一錢五分)、生甘草末(五分)或本方煎調(diào)五苓散,加棕櫚灰發(fā)灰(各一錢)大人小兒俱妙。
44 血淋。加木通、大黃(各一錢五分)、桃仁、紅花(各一錢)、車前子、琥珀(各八分)赤茯苓、甘草梢、澤瀉、青皮(各七分)或本方調(diào)下牛膝膏。
45 女人血崩。加白術(shù)、黃連、地榆(各一錢五分)虛崩。加人參、白術(shù)、黃 、麥門冬、山藥、陳皮(各等分)、升麻、甘草(各三分)。
46 血虛眼暗。或腎水虛不能遠(yuǎn)視。加甘菊花、枸杞子(各一錢五分)。
47 風(fēng)熱赤腫?;鹧?。加防風(fēng)、甘菊花、黃連、黃芩、龍膽草(各分)。
48 痔漏。加人參、白術(shù)、黃連、生地黃槐實(shí)(制)、條芩(各一錢)、荊芥穗、枳殼(各七分)、升麻、甘草(生各三分)腸風(fēng)臟毒加同。
49 脫肛血虛。加阿膠、枳殼(各八分)、升麻(三分)。
50 下焦無血。小便澀數(shù)。加黃柏、知母、牛膝、甘草梢(各等分)。

51 瘧疾。若間一日連發(fā)二日。或日夜各發(fā)。加人參、白術(shù)、黃、知母、柴胡、青皮(各等分)。
52 老人氣短。小便不通。加人參、黃芪(各一錢) 煎吞滋腎丸。
53 性急人味濃。常服燥熱之藥。左脅紅點(diǎn)痛。必有膿在內(nèi)。加桔梗、生甘草(少)、香附(多) 生姜煎服、十余帖。痛處腫。針出膿。再用本方十余帖調(diào)理。
54 老人因疝多服烏附熱藥。發(fā)疽淋痛。叫號困憊。加牛膝濃煎大劑。服五七帖。
55 中風(fēng)血虛。加姜汁(半盞)、竹瀝(一盞)能食。去竹瀝,加荊瀝。
56 筋骨痛。及頭痛。脈弦如瘧狀。加羌活、防風(fēng)、北五加皮(各八分)。
57 喉干躁痛。加玄參、桔梗、荊芥、黃柏、知母(各等分)立已。
58 血虛頭痛。加天麻、細(xì)辛、甘菊花(各八分)、倍川芎。
59 血虛兩脅肋痛。加木香、玄胡索(各七分)、官桂、青皮(各四分)、枳殼(六分)、香附(一錢)。
60 小腹遶疞痛。加官桂、木香、玄胡索、沒藥(各等分)

61瘀血結(jié)塊作痛者。加桃仁(一錢五分)、大黃(三錢)、芒硝(一錢五分)。下盡黑血。痛即止。
62婦人血滯。同此加用。
63 男婦虛勞氣弱。加人參、白術(shù)、陳皮、黃(各一錢二分)、甘草(三分)。
64 喘嗽胸滿。晝輕夜重。加枳、麻黃、杏仁、半夏(各一錢二分)
65 煩躁加人參、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錢五分)、竹葉(二十片)。
66 心血虛。不得眠。去川芎,加人參、黃、酸棗仁、圓眼肉、麥門冬、石菖蒲(各等分)煎服。仍服朱砂安神丸?;蜓a(bǔ)心丹。

二、婦科

67 婦人下元虛冷。無子息。加附子(制)、肉蓯蓉、蘄艾、香附(各等分以下并婦人癥)。
68 血?dú)馍蠜_心腹。肋下滿悶。經(jīng)水閉。加木香、檳榔、青皮、烏藥、紅花(各五七分)。
69 赤白帶。腰腿疼痛。加防風(fēng)、白芷、赤石脂、黃柏、蒼術(shù)、烏藥(各等分)。
70 臍下冷。腹痛。腰脊痛。加木香(五分)、玄胡索、吳茱萸(各八分)、官桂(五分)、苦楝(七分)、香附(一錢)。

71 氣沖經(jīng)脈。月事頻并。臍下痛。加官桂、香附、倍芍藥、
72 經(jīng)水欲行。臍腹絞痛。加玄胡索、牡丹皮、檳榔(各八分)、木香、吳茱萸、紅花(各五分)。
73 經(jīng)水過多。別無他癥。加黃芩、白術(shù)、荊芥穗(各等分)。
74 經(jīng)水如黑豆汁色。加黃芩、黃連、荊芥穗(各等分)。
75 經(jīng)水少而色紅和。加紅花(五分)、倍當(dāng)歸、熟地黃。
76 癥瘕血積。加三棱、莪術(shù)、官桂、干漆、瓦楞子(粉各等分)。
77經(jīng)水適來適斷。往來寒熱者。加小柴胡湯。
78 胎動。加艾葉、香附子、紫蘇、大腹皮、白術(shù)、黃芩、枳殼(各等分)。
79血枯經(jīng)閉。加桃仁、紅花、鹿角屑(各一錢)、倍當(dāng)歸、熟地黃、
80 下血過多。肌肉黃瘦。加人參、黃芪、白術(shù)、茯苓、甘草(少)、官桂(五分)、陳皮(各等分)。

81婦人損傷血?dú)?。或憂郁所傷。致五心煩熱。加麥門冬、黃芩、柴胡、百合、地骨皮、山梔、香附(各等分)。
82 經(jīng)水或前或后。加牛膝、澤蘭葉、益母草(各等分)
83 赤白帶。日久不止。加人參、白術(shù)、本、牡丹皮、川續(xù)斷(各等分)。
84 經(jīng)水過期者。血虛也。加參、、白術(shù)、陳皮(各一錢)、升麻(四分)。
85經(jīng)水不及期者。血熱。加芩連之類。肥人兼痰治。加半夏、茯苓、貝母、陳皮、山梔、香附之類。
86 經(jīng)水紫黑有塊者。加芩連、香附(各等分)。
87 經(jīng)水將行作痛者。血實(shí)兼郁。加桃仁、紅花、牡丹皮、玄胡索、黃連、香附(各等分)。
88 經(jīng)水行后作痛。加參術(shù)各一錢,紅花三分
89 經(jīng)水不調(diào)。而血色淡白者。亦虛也。加參術(shù)、阿膠(各等分)。
90軀脂生滿經(jīng)閉者。加南星、半夏、香附、黃連(各等分),去地黃。

91 臨經(jīng)時遇煩惱。作心腹腰脅痛。不可忍者。加桃仁、紅花、玄胡索香附、青皮(各等分)
92 經(jīng)水過多。旬余不止。加荊芥穗、續(xù)斷、黑干姜炭(各八分)、炙甘草(四分)虛者。再加參術(shù)調(diào)理。
93 經(jīng)水色如黃漿水者。此胃中濕痰也。加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細(xì)辛、蒼術(shù)(各等分)
94 經(jīng)水下如屋塵水者。加續(xù)斷、蔓荊子、赤石脂(各等分)。
95 經(jīng)水感寒。本方。去地黃,加白芷、柴胡、干葛、紫蘇(各等分)。
96婦人血虛。往來潮熱。加柴胡、白茯苓、地骨皮(各八分)、荊芥、薄荷(各六分)、甘草(三分)。
97 胎痛。皆由血少。加砂仁、香附、紫蘇葉(各八分)。
98 半產(chǎn)。多在三個月。或五個月者。加人參、白術(shù)、陳皮、阿膠、艾葉、條芩、甘草(少余各等分)。
99 瘦弱婦人。子宮干澀。加阿膠、香附、黃芩、紅花(少余各等分)。
100 婦人性急。血下如注。倦甚。加香附、側(cè)柏葉、童便煎。

101 妊娠調(diào)理。加黃芩、白術(shù)(各一錢五分)、枳殼(七分)、砂仁(五分)。
102 胎損不安。或胎漏。加白術(shù)、黃芩、地榆、阿膠、艾葉、香附、續(xù)斷、枳殼(各等分)
103 胎痛。加香附、紫蘇梗、砂仁、枳殼(各一錢)倍熟地黃。
104 妊婦寒熱。加小柴胡湯,去半夏、氣虛。再加參術(shù)(各一錢五分)。
105 臨月服催生。加大腹皮、陳皮、白術(shù)、黃芩、紫蘇梗葉香附、白芷、甘草(少余各等分)、或用益母丸。
106 瘦婦血少。胎弱難產(chǎn)。加枳殼、乳香、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益母草(一錢)、血余灰(一錢)或用兔腦丸。
107 產(chǎn)后補(bǔ)虛。加參術(shù)、陳皮(各一錢)、甘草(炙四分)、干姜(五分)、去芍藥、如發(fā)熱。再加茯苓、柴胡(各八分)。
108 產(chǎn)后去血過多。昏運(yùn)。加荊芥穗(二錢)、去芍藥、地黃、
109 產(chǎn)后生腸不收。由氣血虛。加人參、白術(shù)、黃、甘草、升麻,去芍藥、地黃。
110 產(chǎn)后著惱。加香附(一錢五分)、干姜(炒)、青皮(各五分)、去芍藥、地黃。

111 產(chǎn)后驚風(fēng)。加茯苓、天麻、防風(fēng)、黃、官桂、甘草(各等分)去地黃、有痰。加半夏、陳皮(各一錢)。
112 產(chǎn)后痢。加黃芩、桂枝、枳殼、木香、檳榔(各七分)、去地黃。
113 產(chǎn)后多汗。加黃(一錢)、桂枝(五分)。
114 產(chǎn)后血風(fēng)。四肢螈。加天麻、荊芥穗(各一錢)。
115 產(chǎn)后惡露。欲行不行。作痛。加牡丹皮、玄胡索、紅花、澤蘭葉、官桂(各等分)、五靈脂
116 產(chǎn)后咳嗽。加旋復(fù)花、前胡、杏仁、白茯苓、陳皮,去地黃、芍藥。
117產(chǎn)后心虛。怔忡不定。言語錯亂。加人參、茯神、遠(yuǎn)志、麥門冬(各一錢)、甘草(三分)、去白芍藥、地黃。
118 產(chǎn)后惡露不行。結(jié)成塊。疼痛不可忍。加沒藥、血結(jié)、官桂、桃仁、紅花(各等分)、莪術(shù)、五靈脂。
119 產(chǎn)后浮腫。加白術(shù)、白茯苓、陳皮、大腹皮(各一錢)、去地黃、鯉魚湯煎
120 產(chǎn)后臍腹痛。加炒干姜、官桂、香附、沒藥(各等分)。

121 產(chǎn)后血塊痛。加蒲黃、玄胡索、牡丹皮(各等分)、官桂(少許)。
122產(chǎn)后瀉。本方。去當(dāng)歸、地黃,加白術(shù)、茯苓、陳皮(各一錢)、甘草(少)、干姜、白扁豆(各等分)。
123乳不通。加白芷、青皮(各七分)、木通、穿山甲(炙各一錢)。
124惡露不止。加炒黑蒲黃、白芷、百草霜、荊芥穗、地榆(各等分)。

三、兒科

125 小兒血熱。加黃連、連翹(各六分)。
126 小兒痘瘡不活。血少故也。加黃 (一錢)、桂(三分)、紫草(五分)。
127 小兒尾骨病。加山藥、知母(酒炒)、桂(少許)。

四、外科

129 癘瘡。加青皮、柴胡、海藻、昆布、黃芩、貝母、香附(各一錢)。
130 諸瘡內(nèi)托。加黃、連翹、黃柏(各等分)。
131 諸瘡發(fā)散。加防風(fēng)、羌活、荊芥、連翹、牛蒡子(各等分)。
132 諸瘡毒潰后。血虛。加人參、黃、白術(shù)、甘草(各等分)。
133 婦人吹乳乳癰。加蒲公英(一錢五分)、金銀花、石膏、貝母、香附、青皮、連翹、甘草節(jié)(各八分)。
134 血風(fēng)瘡。加防風(fēng)、黃柏、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苦參(各等分)、甘草(少)。
上四物湯加減方法也,詳病虛實(shí)增損用之,思過半矣。

《脈癥治方》原文摘錄

作者:吳正倫 朝代:明朝 年份:1573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