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答 認識“猴痘” 這是一種什么疾病?如何預防? 自2022年5月7日英國報告首例猴痘病例以來,截至5月23日,全球14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已報告超過187例猴痘病例(含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分布在歐美國家。由于我國此前未報告過猴痘病例,大家可能對它比較陌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黑歷史”。 Q 猴痘是一種新的傳染病嗎? 問 A 猴痘并不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傳染病。1958年,猴痘病毒在猴子身上被首次發(fā)現(xiàn)并因此得名,它與天花病毒屬于同一個病毒“家庭”。 (天花病毒) (猴痘病毒) 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報告全球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近年來非洲中部和西部多個流行國家時有病例發(fā)生,同時也有旅行導致的非流行國家病例報告。本次暴發(fā)引起重視的原因主要在于所有病例均出現(xiàn)在非猴痘流行國家,大部分病例未去過非洲流行地區(qū),病毒出現(xiàn)人際間傳播,感染來源目前暫無法確定。 答 Q 猴痘就是從猴子身上來的嗎? 問A 正如我們剛剛提到的,猴痘的得名源于猴子,但在自然界中猴痘病毒寄宿的“房東”不僅僅是猴子等靈長類動物,嚙齒類動物也是病毒的主要宿主和傳播來源,繩松鼠、松鼠、岡比亞巨鼠、條紋小鼠、睡鼠和靈長類動物中均檢出過猴痘病毒,病毒也可能從這些動物中傳播至和它們其混養(yǎng)的其他嚙齒類和靈長類動物。 答 Q 猴痘是如何傳播的? 問A 猴痘的傳染源為感染病毒的動物和人。它主要由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等各種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粘膜損傷而感染;由于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名猴痘病例只能傳染不到一個人,人間傳染能力有限,所以人傳人并不是它的主要傳播方式,經人際間傳播造成大規(guī)模暴發(fā)的可能性低。猴痘人傳人的主要方式為長時間面對面接觸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能通過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損傷、體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造成。因此,病例的家庭成員等密切接觸者面臨較大感染風險。 答 Q 猴痘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問 A 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6-16天。感染前期的主要癥狀為發(fā)熱、頭痛、淋巴結腫大、肌肉疼痛、精神不振,發(fā)熱后1-3天開始出現(xiàn)皮疹,通常從面部開始出疹,然后擴散到其他部位,最常見的部位為面部(95%)和手掌和腳掌(75%),皮疹數量從幾個到幾千不等。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癥狀持續(xù)14至21天,所有病變結痂脫落后就不再具有傳染性,并可獲得終生免疫力,但痊愈后將留下永久性瘢痕。重癥病例較常見于新生兒、兒童和免疫缺陷者等免疫力較低人群,可能出現(xiàn)皮膚感染、肺炎、意識障礙和失明并發(fā)癥。近年來猴痘的病死率約在3%-6%左右,其中西非病毒株病死率約為1%,剛果盆地病毒株病死率約為10%,本次暴發(fā)的病毒株為病死率較低的西非病毒株。 Q 猴痘有疫苗可以預防嗎?有特效藥嗎? 問A 目前尚無針對猴痘的特效藥物或疫苗。研究發(fā)現(xiàn)接種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約為85%,但天花疫苗在1980年后不再供公眾使用。2019年一種針對天花的新疫苗被批準用于預防猴痘,目前尚未廣泛應用。由于猴痘癥狀通常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對于重癥病例,可使用牛痘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 答 Q 猴痘在歐美出現(xiàn)暴發(fā),我國會有風險嗎? 問 A 世衛(wèi)組織預測,全球猴痘病例可能進一步增加。我國此前從未報告過猴痘確診病例,但猴痘輸入我國的風險持續(xù)存在,隨著歐美疫情進展,我國輸入性病例的風險相應增加。 答 Q 如何防范猴痘? 問 A 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qū),如確實需要前往,應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猴痘病毒的患病動物,避免食用或處理野生動物或野味,避免與出現(xiàn)疑似癥狀的人接觸;自當地返回后如出現(xiàn)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y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