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逢大事喜歡擇個良辰吉日,擇日的傳統(tǒng)歷史悠久,最早的擇日記錄在《周易》:“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痹诙梁拖闹羶蓚€陰陽交接的時間,不適宜勞作,全國休息。到了漢代,更有兩至之日,關閉城門,官衙放假的傳統(tǒng)。冬至和夏至是天文歷法的兩個最重要的節(jié)點,這說明,擇日的傳統(tǒng)起源于天文歷法。 ![]() 到了唐代,擇日傳統(tǒng)更是盛行,“楊公忌日”,即由唐人楊筠松所訂定。 他把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這十三個日子定為百事忌日,在民間流傳甚廣。 把楊公忌日分類,可以看出天文歷法的背景,楊公忌日均在單日,1-6月忌日均在望月(月圓)之前,7一12月忌日均在望月(月圓)之后。月圓之前為陽,月圓之后為陰,即1一6月忌日在陽,7一12月忌日在陰。 在佛教中,把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為四天王察人善惡之日,稱“六齋日”。它的天文歷法特征更明顯,初八為上弦月,十四、十五月圓在望,二十三日為下弦月,二十九、三十看不到月亮,為朔。 ![]()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擇日和月亮的朔望月周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月亮的運行周期是中國陰陽歷的重要部分。 為什么擇日和月亮運行的朔望月周期緊密聯(lián)系?因為月亮的運行周期對地球影響很大。 當月亮處于地球和太陽中間時,這時看不到月亮,為朔晦月,多形成日蝕,月亮會遮擋太陽的能量,地球大氣層會形成一個溫度低點。當?shù)厍蛱幱谠铝梁吞栔g時,多形成月蝕,月亮會反射太陽能量,增加地球獲得的太陽能,在大氣層形成一個溫度高點,溫差和月亮的引力變化會引起大氣潮的周期性變動,直接影響著風雨的形成。除此之外,海洋中的每月大潮和每日潮汐,每個人的情緒和身體周期,特別是女性的生理周期,和月亮的朔望月周期大致同步,當無法同步時,往往是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 月晦時,情緒低落,所謂月黑風高夜。月圓時,情緒高漲,易于失控。當然,也只是概率的提高,并不意味著一定發(fā)生什么。 所以古人根據(jù)朔晦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這四個月亮周期的關鍵點,也是月亮對地球影響較大的點,作為擇日的主要依據(jù)的。當然還有太陽回歸年的關鍵節(jié)點,都是影響地球和人重要節(jié)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