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的父母和兩個哥哥(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都是皇帝?!爸鞣筋~廣頤,多陰謀,后(武則天)常謂'類我’。”(《新唐書》卷83) 太平公主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名字,關于她的長相,說是“方額廣頤”,武則天常說太平公主“類己”。這可能有兩個意思,一是說女兒長得像自己,另外就是說女兒的性格愛好與自己類似。 小太平自幼雖很受寵,但也很懂事?!皹s國夫人死,后丐主為道士,以幸冥福?!保ㄍ希s國夫人楊氏是武則天的母親,她去世后,武則天悲痛不已。當時李唐王朝自認為是道教的始祖太上老君的后裔,所以官方宗教是道教。按照道教的說法,如果家中的晚輩能夠獻身宗教,就能夠讓去世的前輩在陰間過得更好。武則天非常相信這一點,但是武則天當時已是皇后,怎能出家呢?于是,武則天想到了一個變通的方法,決定讓女兒太平公主代替自己出家當?shù)朗?,為母親盡孝,以了自己的心愿。這就是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出家當?shù)朗?。當時太平公主大約只有七八歲,她當了道士以后,才取了“太平”這個道號,以后便成為她的公主封號了。 第一次出家的太平公主還是個孩子,顯然是走走過場而已,并沒有住在道觀里,也沒有親身參與進去,只是在道教有重大法事活動的時候,才出席一下,做做樣子,她平時還是生活在宮中父母的身邊,是高宗夫婦的掌上明珠。 當太平公主長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吐蕃前來求親,并點名要太平公主。吐蕃在唐朝的西部,隨著他的強大就開始不斷擾亂大唐西部邊境,這使得唐高宗憂心忡忡。兩國和親,當然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可是吐蕃非太平公主不娶,高宗與武則天怎么能舍得愛女遠嫁外族呢?還是武則天急中生智想起了一個辦法:繼續(xù)讓太平公主出家當?shù)朗浚源蛳罗⑺哪铑^。于是在京城修建了一個“太平觀”,太平公主第二次出家成了一名道士。如此一來,吐蕃也只好暫停和親之事。 太平公主因為不同的緣由而兩次出家做了道士,卻絲毫也未影響自己的婚嫁。“久之,主衣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粉礪,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兒不為武官,何遽爾?’主曰:'以賜駙馬可乎?’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保ㄍ希?/span> 太平公主與薛紹的婚禮非常隆重,照明的火把烤焦了沿途的樹木。而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周圍的圍墻。只可惜,這次婚姻僅持續(xù)了七年。到武則天執(zhí)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紹牽連進一起唐宗室的謀反事件,薛紹瘐死獄中。 當再次為女兒找女婿時,武則天更多的考慮已是為了加強未來建立的武周王朝的力量,因此,太平公主必須嫁給武家人。武則天一開始為太平公主挑選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來因為有病又選擇了她的另一個堂侄武攸暨。武攸暨此時已有妻室,武則天暗地使人殺掉他的妻子,強行將他配給太平公主做丈夫。 “太平公主的兩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聯(lián)姻,她與這兩位丈夫的感情如何,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從史料記載看來,太平公主在經歷了失去第一任丈夫的悲劇之后,她逐漸明白了作為公主,她是逃脫不了政治的。于是,從選擇第二個丈夫開始,太平公主就積極參與政治,投身于母親武則天的麾下,并且很快展露出了多權謀的特點。”(楊柳《歷史上那些女人們》) |
|
來自: 新用戶0096fsb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