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齒輪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應使齒面具有足夠的硬度和耐磨性,齒心具有足夠的韌性,以防止齒面的各種失效,同時應具有良好的冷、熱加工的工藝性,以達到齒輪的各種技術要求。 根據熱處理后齒面硬度的不同,齒輪可分為軟齒面齒輪(≤350HBS)和硬齒面齒輪(>350HBS)(HBS、HBW其實都是布氏硬度HB,只是壓頭不同)。一般要求的齒輪傳動可采用軟齒面齒輪。 二、為什么進行熱處理 熱處理質量是決定齒輪質量的關鍵,是齒輪實現低噪聲、高精度,長壽命的關鍵因素。熱處理包括:一是普通熱處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二是表面熱處理,其包括表面淬火(如感應淬火、激光淬火等)和化學熱處理(如滲碳、碳氮共滲、滲氮、氮碳共滲等)。 優(yōu)質碳素鋼和合金結構鋼的性能不僅與化學成分有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適當的熱處理。如果零件不需要熱處理,選擇碳素結構鋼就可以了,前提是機械強度滿足要求。如果零件需要熱處理,則必須選擇優(yōu)質碳素鋼或合金結構鋼,化學成分不穩(wěn)定是沒有辦法確定熱處理工藝的(如,誰聽說過對Q235進行熱處理的)。采用優(yōu)質碳素鋼或合金結構鋼,一定要熱處理(例如:調質),否則就是浪費。 三、齒輪常用熱處理工藝 (1)調質 調質是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將齒輪淬火后進行高溫(500~650℃)回火的操作,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調質處理常用于含碳量0.3%~0.5%(質量分數)的優(yōu)質碳素鋼(如45鋼)或合金鋼(如40Cr)制造的齒輪。40Cr鋼的含碳量為0.37%~0.44%,略低于45鋼的0.42%~0.50%。 調質可以細化晶粒,并獲得均勻、具有一定彌散度、優(yōu)良力學性能。調質齒輪的綜合性能優(yōu)于正火。 (2)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常用于中碳鋼或合金鋼,如 45、 40Cr鋼等,主要有感應淬火、激光淬火與火焰淬火等。 齒輪表面淬火主要采用感應淬火工藝。感應加熱速度快,幾乎沒有氧化、脫碳,齒輪變形很小,還易于實現局部加熱及自動化生產,熱處理成本低。因此,在特種設備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 四、調質和表面淬火的區(qū)別 表面要淬火是強化表面硬度,僅僅是表面一層獲得較高的硬度(通常為0.8~1.2mm)。調質是為了獲得整體優(yōu)良的綜合力學性能,即高強度和高韌性的適當配合,以保證零件長期順利工作。 表面淬火的特點是抗疲勞點蝕、抗膠合能力高,耐磨性好;由于齒心部分未淬硬,齒輪仍有足夠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的沖擊載荷。 總的來說,齒輪的熱處理可以用一句來形容:“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五、調質和表面淬火的先后順序 一般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是先調質后進行精加工,齒輪加工好后進行齒面淬火。如果順序弄反,先齒面高頻淬火然后在進行熱處理調質,那么齒輪整體的硬度就是調質的硬度,相對于高頻淬火硬度是不高的。因此為進一步提高齒輪心部強度,往往在表面淬火前先進行調質處理。 齒輪調質后因硬度不高,輪齒精加工可在熱處理后進行。 調質常用于齒輪的預備熱處理(如滲氮、感應淬火前的調質處理)。 表面淬火齒輪的典型加工流程: 坯料→鍛坯正火(或退火)→機械粗加工→調質→機械半精加工(制坯)和制齒→表面淬火→低溫回火→機械精加工→成品。 六、熱處理的技術要求 舉例說明: (1)45鋼 (2)40Cr 七、常見錯誤 材料的牌號要書寫規(guī)范,例如: “45鋼”不能寫作“45號鋼”、“45#”或“#45”; 熱處理后的硬度單位放在數字之后,例如: “217~255HB”,不能寫作“HB217~255”; “40~50HRC”不能寫作“HRC40~50”。 以上兩點錯誤,是設計圖紙中常見的錯誤,望大家切記并改正!并養(yǎng)成良好的作圖習慣,培養(yǎng)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切不可做“差不多先生”。 下圖為《機械設計手冊》中有關齒輪的力學性能表,紅線框中的數據希望大家能牢記,因為作為機械設計人員,經常會用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