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疫情又一次卷土重來。 為了感謝抗疫工作不易,父母們就讓自己的孩子為醫(yī)務(wù)人員跳舞。 ![]() 媽媽做完核酸,就把小朋友帶到“大白”面前,打開隨身攜帶的音響,讓孩子跳起舞來。 爸爸則在一旁維持秩序,都讓一讓,別打擾我家孩子跳舞。 伴隨著:“送給你小星星,送你花一朵……”孩子翩翩起舞了起來。 小孩在前面跳,父母在后面拍視頻。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人來效仿。不僅僅是小朋友,連大朋友也這么做。 視頻中的另一位孩子,應(yīng)該有18歲了,她也在醫(yī)務(wù)人員面前跳起舞來。 兩位醫(yī)務(wù)人員,傻傻地站在她面前,看完了這場尷尬的“表演”。 更有一些父母,召集了一群小朋友,來到核酸點跳舞。 在場的醫(yī)護人員也配合他們,排成一行,跟著他們一起跳。 有些孩子本不愿意跳舞,卻被父母逼著在這么多人面前“展現(xiàn)才華”…… 跳舞感謝醫(yī)務(wù)人員,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打卡”項目。 感謝,似乎就成了一位位父母炫耀孩子的工具。 一位抗疫工作人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說:“不要再讓孩子來跳舞了,孩子是好孩子,家長有點正事吧!” ![]() 的確,醫(yī)務(wù)人員確實沒有這么多時間看完這一場場的“表演”,后面還有很多工作任務(wù)等著她們?nèi)ネ瓿伞?/span> 停下來看表演,影響核酸進度,一條條隊伍在等著;不看,卻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盡管之前就有醫(yī)務(wù)人員提醒,“跳舞”會增加她們的負擔,可父母們還是收斂不了展現(xiàn)孩子那顆迫切的心。 她們不知道,這樣做害了孩子,也讓自己難堪。 父母把孩子當成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那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更是拉低了自己的格局。 一 父母的虛榮心害了孩子 在《小舍得》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次家庭聚餐,歡歡剛參加完唱歌比賽,外公就想讓她展示一下剛才在臺上的表演。 ![]() 大家都很同意,媽媽也彈著琵琶給她伴奏。伴隨著婉轉(zhuǎn)的歌聲,《同一首歌》唱了起來,一家人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這時,有一個人卻對此不屑一顧,那就是子悠的媽媽田雨嵐。 她想,自己的兒子怎么能被比下去呢?結(jié)束后,他就告訴兒子,給外公背個圓周率。 旁邊的老公笑容開始凝結(jié),田雨嵐得意地說,兒子馬上就背到小數(shù)點后2000位了。 耐不住大人的慫恿,子悠不情愿地被叫上臺,開始背起圓周率來。 剛開始背到3.14就被媽媽打斷,說背大聲點。 孩子停了一下,換一種更洪亮的聲音開始背后。 ![]() 背了一段時間,大家都覺得無聊,無奈地邊吃飯邊聽著。但田雨嵐?jié)M臉自豪,過了一把“炫娃”癮。 最后,還是老公從中打斷,大人們才趕緊打圓場,讓孩子回來吃飯。 但田雨嵐還不滿足,說兒子背1000多位都不帶磕絆的,將來兒子要擇校去重點初中讀書,不像歡歡,女孩子不用那么努力。 結(jié)果雙方因為育兒觀念而開始爭吵,這場家宴不歡而散,弄得大家都很不開心。 而這一切都源于田雨嵐那顆愛表現(xiàn)自己的虛榮心。 周國平曾說:“虛榮心的傷害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全看你在乎的程度?!?/span> 一開始,田雨嵐對自己虛榮的行為一點都不自知,愛攀比、要求高。 有一次子悠脖子上那顆扣子沒扣,她都要他忍著,勒也得扣上;每次參加比賽最好要拿二等獎以上。 在這樣的高要求下,最終學霸子悠患上了抑郁癥。 作為父母,我們應(yīng)該對自己虛榮的行為引起重視。父母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好、懂感恩,往往是想展現(xiàn)自己罷了,這樣做帶給孩子的只有無盡的后果。 二 父母應(yīng)放下虛榮心 巴爾扎克曾說:“ 虛榮心,說來說去還是自我?!?/span> 既然虛榮的危害這么大,父母就應(yīng)該放下這種自我,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我們有以下三個方法: 父母管住嘴 不要時時刻刻拿孩子去比較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得了100分,回到家后非常高興地告訴媽媽。 媽媽就說,你這么棒,媽媽很高興!這次作文比賽要是得全班第一,媽媽會更高興。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慨,這位媽媽教育孩子第一名才值得開心。 她沒有管好自己的嘴,而是告訴孩子,成績就是一切。 我們也常常被父母比較,比成績、比乖巧,最常聽到的那句話就是:“你看誰誰誰家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在說話的方式。言語中都帶著比較,會讓孩子自卑;也會讓孩子驕傲。 每一位父母都應(yīng)該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事事與別人論高下。 保持理智,約束自己的行為 還記得最初讓小朋友給醫(yī)務(wù)人員跳舞,是在武漢疫情剛剛爆發(fā)的時候。醫(yī)務(wù)人員從家門口經(jīng)過,小朋友就給她們跳了一支舞。 不但沒有影響醫(yī)務(wù)人員的工作進度,還讓她們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本以為感動感動就過去了,誰知道這種行為被人們爭相效仿,結(jié)果給醫(yī)務(wù)人員造成負擔。 身為父母,我們應(yīng)該保持理智,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像這種湊熱鬧、影響別人工作的行為,就應(yīng)該理性地停止。不要為了展現(xiàn)孩子,給別人造成麻煩,成為被社會討厭的人。 這種愛攀比、好面子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扭曲的自尊心。它只會帶來暫時的快樂,不會得到別人永久的尊重。 父母放下自我 讓孩子為自己而活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是名校教師,帶出來的學生都是清華、北大畢業(yè)的。 女兒高中就在父親所在的學校讀書,他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必須考上清華,不然教書都沒有威信了。填報志愿的時候只讓她填一個,結(jié)果差8分沒考上。 后來復(fù)讀了一年,上了另一所較有名氣的大學。 父母覺得很沒面子,之后女兒的生活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還得了抑郁癥。 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句話:許多人不關(guān)心自己的感覺,他們更關(guān)心的是別人對自己的感覺。虛榮心的作用如此巨大,以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在為別人而活著。 確實,這位父親就是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活,一點都不關(guān)心女兒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大多數(shù)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為了社會的眼光不斷地要求孩子考高分、要求孩子懂事,卻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問問他們自己想要什么。 三 告別虛榮 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 教育專家尹建莉?qū)Υ畠壕筒扇〔惶摌s的教育方式。 女兒圓圓成績特別好,曾在小學從二年級跳到四年級,但她也不在別人面前炫耀。 小學的時候?qū)W校對成績評“優(yōu)、良、不及格”,85分以上就是優(yōu)。 圓圓都能拿優(yōu),但她基本上沒拿過100分,尹建莉也特別在意自己女兒的成績,希望她考高分。 但正是因為對女兒抱有很高的期望,才不會去向她索求分數(shù)。而是默默地關(guān)注她的學習,把精力放在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對問題的鉆研精神、平和的學習心態(tài)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就應(yīng)該學習這種教育方式。如果事事都攀比,不僅讓孩子有心理壓力,還會讓他們做事變得功利心。 羅素曾經(jīng)說過:“虛榮心如果過度,那么無論任何活動所帶來的樂趣都會被自身的原因所扼殺?!?/span> 我們不要只看重學習,這樣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虛榮心,失去了學習本身的意義;也不要過分炫耀孩子,這樣會擾亂孩子的自我認知。 童年應(yīng)該是美好的,每一位父母有責任保護孩子單純美好的世界,也有責任為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 個人:靈旋,熱愛讀書,用心寫作,希望讓寫作伴隨終生。 ![]()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小學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qū)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chuàng)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guān)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yǎng)育綜合素質(zhì)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