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51年的劉世定有一個平凡的家庭。 在他周歲那年,他的父親孤身一人到北京工作;2歲時,母親和姐姐也跟著去了北京,獨留下劉世定與哥哥在重慶與老祖父、老祖母一起生活。 在劉世定的印象里,祖父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從不像別的老人那樣,喜歡逗弄小孫子,每回劉世定和哥哥玩耍,祖父都會安靜坐在旁邊看著他們,什么也不插手。 晚飯后,是劉世定和祖父、祖母一塊“轉田壩”的時間,小小年紀的他,跟在祖父身邊,沿著田埂小路,一直走到夜色將將降臨方才返家。 “轉田壩”時,劉世定發(fā)現(xiàn)祖父會和附近的農民攀談一陣,也有人會主動向祖父打招呼。 某一回,劉世定忽然聽到一個農民稱呼祖父“劉主席”,十分詫異,因為在他的印象里,“主席”二字只會和偉人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老祖父怎么就成了“主席”? 歸家后,劉世定纏在祖父身邊,執(zhí)意要祖父告訴他,祖父為什么成了“劉主席”?祖父沒有回答劉世定,笑笑便轉移了話題。 1959年,劉世定8歲那年,祖父忽然告知他與哥哥,他們和祖父、祖母也要搬去北京同劉世定的父母等人團聚,劉世定不明就里,不懂祖父緣何做此決定。 直到很久后,劉世定長大成人,了解了祖父的前塵過往,方才隱約明白,原來不是祖父突然決定離開故土,去遙遠的北京和家人團聚,而是幸虧有周總理的出手相幫,祖父才躲過一劫。 為此,祖父一生感恩周總理,至死未失對總理的敬佩心。 劉世定的祖父即是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林業(yè)部部長,有過“西康王”別稱的劉文輝。 01,來自“劉氏家族”的“西康王”:與劉湘的慢慢對立,是劉文輝一生重要轉折 劉文輝生于1895年,父母是四川大邑尋常的農民。他在家里排行老幺,很得父親疼愛。因為劉文輝從小表現(xiàn)聰慧,所以劉父在他年紀稍長時,便做主把劉文輝送到私塾讀書。 13歲時,為報考陸軍小學,年齡未達標的劉文輝刻意謊報年紀,把自己的歲數(shù)改成16歲。 入學考試時,他以一篇精彩至極,又離題萬里的關于“強國”話題的議論而獲得校長青睞,成功被錄取。 此后劉文輝一直保持優(yōu)異成績,讀過陸軍中學、陸軍第一中學,直至1917年從陸軍軍官學校學成畢業(yè)。 同年,劉文輝在長兄的陪同下,重返四川,拜見先他一步功成名就的堂侄劉湘,并接受劉湘保薦,到川軍第八師擔任上尉參謀,正式開啟軍旅生涯。 劉文輝用了5年時間,從和劉湘相差甚遠的上尉,升至旅長,拉近他和劉湘的“距離”,也受到很多來自劉湘的照拂。 劉文輝對劉湘非常感激,當上川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后,如劉湘所愿,脫離第八師陳洪范的束縛,逐漸走上自立門戶的道路。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劉文輝慢慢同劉湘“并肩”之際,這對互相扶持,聯(lián)手“消滅”四川境內其余軍閥勢力的叔侄倆卻漸漸走向對立。 劉文輝的長子劉元彥后來向外界袒露,根據(jù)他對父親的了解及多年來與父親的談話總結,發(fā)現(xiàn)劉文輝和劉湘關系破裂的主要矛盾點在于劉文輝不肯“困守”四川,他渴望向外發(fā)展。 于是他與劉湘商議,他們一人守在“大本營”當后勤,一人率兵出去打仗。可劉湘否定了劉文輝的建議,劉湘既不愿自己離開四川,亦不想劉文輝“出去”。 于是,劉文輝和劉湘之間慢慢生出“裂痕”。 1931年,劉文輝自英、日等國購買先進武器及飛機零件,被劉湘扣留,兩者的矛盾頓時激化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1932年,劉湘率先朝劉文輝駐扎在南充的軍隊發(fā)動攻勢,揭開二人大戰(zhàn)序幕。 年余后,劉文輝慘敗,丟失雅安地盤。 眼看即將命喪劉湘之手,劉湘卻忽然想到同樣正在崛起期的鄧錫侯,他很害怕鄧錫侯日后亦會成為他的對手,故決定放劉文輝一馬,讓劉文輝退守川邊,明面上擔任新建立的“西康省”省主席一職。 站在后來的角度,能發(fā)現(xiàn),劉文輝和劉湘的對立,恰是他人生最關鍵的轉折點之一。 退守西康的劉文輝在“逐鹿天下”的夢想徹底破滅后,很快找到新的目標:建設他現(xiàn)有的領地西康。那時的西康,屬治安混亂、文化落后、政治不穩(wěn)的民族混雜地區(qū),“政權”小于“教權”,很難管理。 劉文輝為了改善漢族同藏族地區(qū)的關系,制定很多有利于西康發(fā)展的政策,不僅親自到寺廟皈依佛法,拉近他和藏族人民的距離,而且自掏腰包,說服康定當?shù)劂y行,籌集大筆金錢為西康建立水電站,改善西康的生活、學習條件。 在劉文輝的不懈努力下,他逐步在西康站住腳跟。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劉湘和蔣介石的矛盾一點點尖銳起來。 1938年,劉湘病故,張群奉蔣介石的命令,來四川接任省主席的職位。劉文輝主動聯(lián)系劉湘部下,共同抵制打算朝川康出手的張群。 經過近2年“斗爭”,張群到底坐上四川省省長的位置,劉文輝表面同蔣介石平息矛盾,其實背地里,他十分明白,蔣介石對他從未失去戒心。 當然,蔣介石并不知道,他對劉文輝的戒心是正確的,因為劉文輝早與中共組織及周總理有了聯(lián)系,就連劉文輝的長子,也是在父親和周總理取得聯(lián)系后的第六年才偶然得知這件事。 02,“親共路”的重要抉擇:中共得以爭取到劉文輝,同一個人有密切關系 而在提及劉文輝與周總理的聯(lián)系時,又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此人便是曾在《新華日報》擔任總編輯的華崗。 1940年一個寒冷的冬日夜晚,華崗踩著濃重夜色如約來到周總理位于紅巖村的辦公室,周總理熱情招待華崗,并慎重對他說:“四川的劉文輝、潘文華以及鄧錫侯,云南的龍云,還有廣西的李濟深,皆是咱們黨需要積極爭取的目標人物。” 華崗點點頭,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周總理沉思片刻,嚴肅回答道:“照顧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實際利益,與他們共同患難、共同吃苦,爭取和他們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 次年,蔣介石發(fā)動皖南事變,周總理借國內中間勢力和地方實力派心驚膽戰(zhàn),害怕被蔣介石吞并的大好時機,派華崗秘密前往川康、云南等地,進行統(tǒng)戰(zhàn)工作。 華崗與夫人來到雅安,化名華仲修,在一家羊毛收購公司擔任秘書,又到雅安中學謀取一份代課老師的職務。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華崗同中共地下黨員漆魯魚取得聯(lián)系,并順利見到劉文輝。 沒有人知道華崗究竟和劉文輝談了什么,只看到此事后,劉文輝把華崗調到自己負責的軍官訓練班中擔任政治教官一職,并示意自己的指揮部參謀長同華崗建立單線聯(lián)絡,如遇緊要事情,可直接同華崗會面。 1942年,又一個寒冷夜晚,周總理悄悄離開居所,借著夜色掩護,來到吳晉航的住處,同劉文輝見面。 二人寒暄罷,便直接把話題引到正題。周總理率先向劉文輝分析國內外形勢,表示雖然當下法西斯勢力依舊呈現(xiàn)瘋狂局面。 但只要世界和平力量堅持聯(lián)合抗擊,中國民主力量堅持抗戰(zhàn),堅持團結,那么中國人民抗戰(zhàn)事業(yè)的未來注定會是光明的。 劉文輝聽完周總理的話,點了點頭,予以贊同。他在周總理溫和的注視下,明確表示自己愿意動員西南地區(qū)實力派和中共組織加強聯(lián)系與配合。 二人相聊甚歡,直至天色將明,才不得不停下話頭。 臨別前,周總理握著劉文輝的手,滿懷真誠地說:“自乾先生,團結就是力量,希望您在國民黨內部多多做團結工作,通過川康朋友自身的團結去促進西南地方民主力量的團結,我們相信您有條件有力量做到,您放心,我們黨愿意在政治上給予您支持,您就放心大膽地動起來吧?!?/strong> 這天過后,劉文輝特地設置一部電臺,暗中同延安保持聯(lián)絡。 同時,他依照周總理的建議,不計前嫌主動和鄧錫侯等人聯(lián)合,共同對付蔣介石的消滅政策。 又和鄧錫侯、龍云等實力派人物會合,達成川滇康三省聯(lián)合自衛(wèi)抗蔣協(xié)議,破壞蔣介石的陰謀。 1946年,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信念,堅持發(fā)動內戰(zhàn),劉文輝很是擔憂,周總理得知后,專門借劉文輝到重慶開會的機會,勸慰劉文輝:“我們對戰(zhàn)爭是樂觀的,正義在我們這邊,你回去只要好好搞,贏得人民的支持,將來是有前途的?!?/strong> 1949年10月前后,劉文輝接到周總理的電報,說是大軍即將西指,望劉文輝積極準備,可不宜太早,以免招致不必要損失。 劉文輝考慮再三,于10月下旬帶部分人從雅安來到成都,招來蔣介石的戒備;11月底,重慶解放,蔣介石于次日逃到成都,拜訪劉文輝,但并未撤去大批警戒。 12月初,劉文輝在某天早上接到蔣介石的通知,讓他與鄧錫侯到軍校一趟。劉文輝察覺不對,一邊叫長子去南門外鄉(xiāng)下,防止父子二人同時犧牲;一邊與鄧錫侯商議,立馬采取行動。 2天后,二人和潘文華聯(lián)名在彭縣宣布起義,蔣介石連夜帶蔣經國飛往臺灣,劉文輝的部分駐軍則在武侯祠附近遭胡宗南突襲,損失慘重。 1950年年中,劉文輝所率國民革命軍24軍同解放軍62軍合并,他留在四川擔任相關人民政府職務。 03,親兄長的負面影響:他是劉文彩的弟弟,也是中國林業(yè)部部長,至死敬重周總理 但就在一切看似歸于平靜之際,劉文輝的生活卻再起波瀾,起因與他的哥哥劉文彩有關。 1959年初,相關部門在清算舊時代惡地主后,決定“重啟”劉文彩故居,在其原址上籌建地主莊園陳列館,以劉文彩的奢侈生活及惡行惡事當作反面教材,激發(fā)平民百姓對反封建工作的熱情。 那個時候,劉文彩早已病故,可在四川人民心中,他所犯下的種種罪行卻并未消失,甚至由于政府的舉措,讓四川老百姓一下子想起來,現(xiàn)在在四川當官的劉文輝正是“大地主”劉文彩的弟弟。 再加上劉文彩在劉文輝初當軍閥時,曾給予弟弟劉文輝一定幫助,并依仗弟弟劉文輝的關系,在四川肆意妄為、橫行霸道多年,不僅利用劉文輝帶給他的權勢瘋狂斂財,而且售賣過鴉片等違禁物品。 劉文輝敗于劉湘之手,退守西康后,劉文彩攜帶大筆財富回到故土,過起奢華肆意的生活。 他搶占民田,壓迫剝削農民;豢養(yǎng)殺手刺客,瘋狂濫殺;建立惡勢力組織,支持手下胡作非為;強搶無辜女子,一意孤行,繼續(xù)同中共作對,干盡一切壞事,喪盡天良,被人民群眾無比痛恨。 而今,既然劉文彩成為政府帶頭標明的“反面教材”,那么作為他親生弟弟的劉文輝又怎能“置身事外”? 面對群眾的質疑和審視,劉文輝果不其然尷尬不安起來。 他既害怕群眾追究他和哥哥劉文彩的關系以及往事,又擔心這件事會有損他的名聲,給仍在四川生活的他和他的家人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就在劉文輝不知所措之際,遠在北京城的周總理忽然給劉文輝來了一通電話,語氣溫和地對劉文輝說:“感謝自乾先生過去為解放中國所做出的貢獻,我代表國務院,請問自乾先生是否愿意來北京擔任新的領導職位?” 劉文輝頓時熱淚盈眶,明白了周總理的用意:他老人家定是聽說了自己此時于四川的尷尬境地,來為他化解困難來了! 周總理的舉動,不僅是他老人家對自己的關心,也是黨中央對自己的認可??! 劉文輝的心一下子變得平靜,他未曾猶豫,當即答應周總理的邀請。 同月,劉文輝把他們全家要搬到北京的消息告訴兩個小孫子,叫劉世定二人詫異不已,又萬分不解。 可劉文輝沒有多加解釋,只依照和周總理的約定,拖家?guī)Э趤淼奖本┏牵蔀閲伊謽I(yè)部部長,生活方面均由國務院相關機構直接負責。 對于周總理的關懷與照顧,劉文輝至死感激。 1972年,年老體衰的劉文輝意外在衛(wèi)生間滑倒,摔斷胯骨。 某天,周總理特來探望行動不便的劉文輝,劉文輝握著周總理的手,真誠表示:“昔年郭子儀當了24年宰相,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我希望您能一直身體健康,仕途昌盛,比郭子儀更久。” 1975年,劉文輝確診肺癌。因他的身體相當虛弱,心肺功能全部衰退,故醫(yī)生不敢對他進行手術或化療等治療,只能采取保守療法。 轉年1月,周總理病故,得知喪訊的劉文輝非常悲慟,不顧自己依舊虛弱的身體,堅持讓家人用擔架把他抬到總理遺體前,親自送別總理最后一程,并執(zhí)意加入周總理治喪委員會,用自己的方式為總理做最后一點事。 同年6月,劉文輝病故。他的夫人在送別丈夫后,一下子蒼老很多。 某天,她悲傷地看著孫子劉世定,喃喃說了句讓劉世定無比意外的話:“總理走了,朱老總走了,你們的祖父也走了,那一代人過去了……” 周總理和劉文輝去世后4個月,中國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夏民族開始步入一個嶄新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