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別號知多少?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字之外,有時也會為自己取號,又稱“別號”。 “別號”的作用就是供那些不甘于寂寞的文人墨客自由地抒發(fā)和標榜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時所用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的別號及其由來吧! 01 李白——青蓮居士 ![]() ![]() “青蓮”是指青色的蓮花,是一個包含佛理的名詞。佛教認為蓮花清凈無染,因而青蓮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個意象,以下我們就擷取李白關于青蓮的詩詞一觀。 在李白的《僧伽歌》中有:“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保扒嗌彙币馑紴?strong>清凈無染;《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了見水中月,青蓮出塵埃?!保f明青蓮出污泥不染;《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怡然青蓮宮,永愿姿游眺?!保@里的“青蓮宮”指的是道教場所;《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指的是佛教禪寺……青蓮與李白的情趣是相通的,因此李白自稱“青蓮居士”。 02 王維——摩詰居士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維摩詰(維摩詰經(jīng)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為凈名、無垢稱詰,意思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稱的人)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 03 白居易 ——香山居士 晚年的白居易思想日益消沉,目睹了宮廷內斗的殘酷事實。他決定遠離官海,隱居起來。 白居易晚年對香山的香山寺情有獨鐘。白居易退休到洛陽后,他喜歡香山寺的寧靜,經(jīng)常出入香火在山里,連家里所有的釀酒和書籍都搬到了香山寺。他覺得這個地方雖然環(huán)境很好,但是廟門壞了,墻壁剝落,導致出家住宿簡陋,佛像被侵蝕,無法形容。因此,白居易決定修復香山寺。 在香山逗留期間,白居易還把他在洛陽寫的詩編成了十卷,名為《白氏洛中集》。此外,他還與香山的僧侶交朋友,成為香山人寺廟成員。 晚年遠離官場生活在香山,他死后葬在香山,他別名為“香山居士”也就很好理解了。 04 歐陽修 ——六一居士 歐陽修在《六一居士傳》中寫道: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因此他自稱為“六一居士”。 05 蘇軾——東坡居士 蘇軾自號東坡居士,起因在于宋朝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謝上表》里出了寫些例行公事,感謝皇恩之外,還發(fā)了幾句牢騷,被御史臺的人抓住機會,收集蘇軾諷刺時事政治的詩作,就向皇帝彈劾蘇軾。一場波及數(shù)十人的烏臺詩案爆發(fā)了,最終蘇軾被流放到到黃州,成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攜家?guī)Э诙畮滋柸藖淼近S州,因蘇軾是以犯官的身份來到黃州,官員的基本待遇都享受不到,吃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于是,蘇軾就向官府申請了五十畝荒地,帶領全家耕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塊地是黃州城東門外的一塊土坡上,蘇軾管這塊地叫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這時候的蘇軾是個耕種土地的勞動者,從官員淪落到農(nóng)民,這種巨大的落差正常人一時之間都是難以接受,蘇軾卻自稱東坡居士,還能在勞動中發(fā)現(xiàn)一些審美趣味,在勞動過程中感受美的存在。這種豁達的心態(tài)讓他在任何境況下都能游刃有余。 06 李清照 ——易安居士 李清照,南宋人。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好寫文章。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婦二人志同道合,賦詩做詞,時相唱和。而且,兩人均喜歡收集金石,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家。
幾年來的顛沛流離使李清照備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們苦心收藏的珍貴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wěn)、生活安定。因而,她為自己的住處題名為“易安室”,并自號為“易安居士”。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六個詩人的別號。同學們可以積極積累,每天都再學習幾個詩人的別號哦! 本期編輯:蔡沂汝 責任編輯:趙桐玉 袁樺 資料來源:統(tǒng)編新教材 華府文學網(wǎng) 部分源自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