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花盛開時節(jié),細雨蒙蒙,輕風剪剪,楊柳吐青,春風拂面。中國古代文人們悠然徜徉春色里,徜徉在杏花雨、楊柳風的意境中,讓他們心旌搖動。他們將杏花入詩,把自己的審美理想寄寓于杏花,“杏花”也就成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寫常新的意象。 春光無限的“杏花”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 ![]() ![]() 圖源網絡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后兩句想象新奇: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可是紅杏出墻,仍然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詩中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也表達了一切美好、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guī)律發(fā)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詞中“杏花”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將作者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游樂來抒發(fā)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對比的手法,明快的筆調,通過對舊游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北宋亡國后深沉的感慨。 ![]() 漂泊羈旅的“杏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人在清明佳節(jié),行路中間巧遇紛紛細雨。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境加倍凄迷紛亂。行人在哪里避雨歇腳,解解料峭的春寒呢?牧童的指引,讓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不遠不近,不即不離,含蓄雋永,行為無窮。那在望的杏花,讓行人感到欣慰,漂泊的愁緒頓時消失。杏花之景如此清新,杏花深處的村莊如此美麗。 ![]() ![]() 圖源網絡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詩寫的是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迷蒙的煙雨籠罩一片沙洲,在料峭春風中的杏花,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楚楚可憐。這詩中的杏花婉曲地表達了倚闌人無邊的惆悵,不盡的哀怨。 (不源于統(tǒng)編新教材,僅選取用于拓展) ![]() 脫俗孤傲的“杏花”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詩中的杏花的形象,鮮艷艷麗而不落凡俗。傍水的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前兩句主要書寫了詩人閑淡的情志,后兩句便帶有幾分悲壯的色彩。杏花縱然被春風吹落也要飄灑在清澈的春水上,保持潔白無瑕的精神和獨絕的神韻。本篇雖詠臨水杏花,卻寄寓了詩人的情操和理想。 (不源于統(tǒng)編新教材,僅選取用于拓展) ![]() 迷蒙空靈的“杏花” 絕句 【宋】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tài),重點放在“欲濕”、“不寒”二詞上?!坝麧瘛?,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不源于統(tǒng)編新教材,僅選取用于拓展) ![]() 資料來源:統(tǒng)編新教材、古詩文網、網絡 |
|
來自: 寶妞 > 《古詩意向解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