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就是我敢喜歡又敢離開,得到時珍惜所有,失去時努力釋懷; 電光火石不放過,遍體鱗傷不認錯。 最終,我們會遇到溫暖而長情的擁抱,然后明白: 有些人是用來錯過的,最值得留住的是那個深情的,不計得失的自己。” 《人性的弱點》智慧3,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單身力 所謂單身力,并不是說拒絕戀愛,抵制婚姻。 而是再愛一個人,也不用整天圍著他轉。 任何一段關系,都需要空間和分寸,愛情也同樣適用。 劉若英在自傳中曾這樣描述她的婚姻生活: “我們走進不同的電影院,去看不同的電影。 回家后,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回到各自的臥室。” 分床睡的他們,實則恩愛至極。 十年前一見鐘情,相識半年就領了結婚證。 結婚十周年,鐘小江還在微博高調示愛。 劉若英喜歡讀書,他就在北京開了圖書館; 她忙于工作,他也會刻意減少聯系。 在一起時,像粘土,塑形成第三種樣貌; 分開的時候,像磁鐵,彼此吸引又各自獨立。 不以愛的名義束縛彼此,彼此信任且尊重。 像這樣的愛情,才能夠更加地長久。 所以,無論戀愛還是結婚,你都要保持單身力。 哪怕最后,還是一個人,你也可以過得很精彩。 《人性的弱點》智慧,一定要拒絕戀愛腦,好好的愛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不分對錯,只看利弊”,這句話揭示了人類趨利性的本能,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所說:“忘恩負義是人的天性,如果你非要期望別人感恩,那多半是庸人自擾”。 感情中過于依賴對方,就是在給對方制造壓力。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在戀愛的過程中,兩個人是需要距離的,可是這又是為什么?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永遠都不要分離,為什么需要距離?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我們,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會有我們的交際圈,有我們的好朋友,除非是一個孤僻的人,否則他不可能沒有好朋友。 所以我們要給對方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不要過于依賴對方,讓他(她)有精力去處理別的事情,這樣才不會將你們的愛情變成壓力。畢竟距離產生美,就是這個道理。 感情中過于依賴對方,就是因為你不會獨立。 其實獨立這件事情,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我們都會慢慢的獨立,可是因為以前父母的一些錯誤的教育方法,使我們不敢獨立,不去獨立,最后在感情中也無法獨立,變得過于依賴對方。 你要知道愛情永遠不可能是一方的付出,需要的是兩個人互相之間的依靠,這就像一個天平,如果你在感情中過于依靠對方,天平一傾斜,你感受到更多的愛了,帶給對方的就是壓力,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獨立。 伯恩斯坦認為:“在有害的過度依賴和僵化的獨立之間,確實存在一個健康的中間地帶。健康的依賴是這樣一種能力:讓你融合親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并且在需要時樂于請求別人的幫助。運用健康的依賴方式與周圍的人相處時,每個人都會發(fā)現,自己擁有從未意識到的潛能,而伴侶間的愛情則會更加深刻。” 如果你一再的沉淪在那種無法自拔的依賴里,有一天,假如他離開你,你該怎么辦,是吧。我想一味的依賴,會讓對方無法呼吸,讓對方覺得很累,這樣的愛我覺得并不那么快樂。讓自己懂得你要的是什么,即使他不在身邊,請你也可以過得幸福。努力認清你的感情,如果你們都很快樂,而不是常常會孤寂,相信對方,而不是猜疑。 多半人只有在初戀時候才會全心全意去愛一個人,但是一般這種全身心付出并不會得到完美的結局,初戀很少有成功的,但卻教會了你如何去愛,如何保護自己,之后在戀愛就不會像初戀那么傻了,凡事會留一手了,因為不想再讓自己受傷害了,一般情況,如果你的初戀是你非常喜歡的人,他在你心目中的好感就很難抹去。 這個情感病毒就是:你一直固執(zhí)的認為,那個你愛的人必須很多方面和你是一致的,你要融合的目的也是為了保持你內心秩序,和你對美好感情的限定模式的期待。 一旦對方說出和你期待相駁的話,做出和你心里預期不同的事情。你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分離感,然后感到深深的恐懼,你又不能去接受這種暫時的恐懼和分離,進而把這種生命的不同性,解讀為,他不愛你,你們不合適。這是多么荒誕又自毀的想法。 男女本來天生就有著生理和心理上的區(qū)別,再加上生長環(huán)境,教育背景,原生家庭的不同,要保持相對的親密一致性,真的非常非常困難。滿世界的情侶有多少是度過不了這關的,有多少看到了這種不一致性以后,失望的崩潰然后傷心的離開了對方。 傷害過后,他們依然還是沒有學會,一切的沖突都是因為自己對感情的過高期待,進而自己將內心的不滿投射給對方,讓對方變成了一個感情中的壞人。
作為男人,可以在生活細節(jié)上依賴女人的關懷和照顧,但是精神和物質上一定要保持理性和自立。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活出,即相愛又不過分依賴,即親密又不心生厭倦的情感狀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