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度時為立夏節(jié)氣,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有三侯:第一候螻蟈鳴。青蛙等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池畔鳴叫覓食。螻蟈,螻蛄也,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第二候蚯蚓出。由于此時地下溫度持續(xù)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鮮空氣。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jié)快速攀爬生長,于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5月5日是立夏時節(jié)的開始,春天就要過去了。這時節(jié),萬物生長處于旺盛期,綠色肆意橫行,草木茂密旺盛?!伴T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边@首出自宋代曹豳的《暮春》詩詞,堪稱描寫暮春景物的經(jīng)典之作。春花敗落,大地萬木蔥蘢;鶯歌停歇,青草池塘已然蛙聲一片。詩中所蘊含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于孤寂中因時序更替引起的淡淡情感變化,是此詩值得仔細體味的地方。
初夏時節(jié)的西山大覺寺,處處呈現(xiàn)出濃濃的綠意,寺內一片清寧。院子里的山桃花、杏花、海棠花早已開敗,只有功德池旁幾棵高大的古楸樹、大殿前方一架藤蘿等紫色系的花兒開得正盛,一叢叢、一串串深紫、淡紫色的花束,裝點著初夏的時光,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樸素淡雅的清香。楸樹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栽種歷史,花期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之間,楸樹的花開花落俘獲了不少古代詩人的心。那鋪滿枝頭的淺粉紫色花朵,如祥云一般,一朵朵、一團團、映襯著藍天白云,在功德池邊搖曳生姿。這大概就是蘇軾筆下“楸樹高花欲插天,暖風遲日共茫然”的美景了。
最愛在這個季節(jié)行走在古寺各處院落,不冷不熱的氣候,若有若無的花香,俯仰之間看到的皆是古詩詞里描寫寺院的意境。夏已至,春拖著腳步戀戀不舍,才有這迷人的季節(jié)交替常駐。午后的微風是暖暖的,陽光也是炫目的,入茶室,理茶器,沏上一杯新入的龍井,色澤清綠、茶條挺秀,氤氳中淡淡的茶香襲來,入口柔和、齒頰流芳、沁人肺腑……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宜細品滿啜,非下功夫不能領略其香味特點。此刻,一杯清茶敬立夏,一顆純心敬歲月,所謂的不忘初心,大抵就是做好自己。暮春初夏,褪去春紅,陽光灑在高樹上,濃濃的生命之綠,更為飽滿,更有層次,郁郁蔥蔥,生機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