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18日,粟裕給蔣軍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顧祝同寫了一封“感謝信”,拐著彎地嘲弄了一下顧長官。信中列舉了感謝的“清單”,大意是:我率軍南下抗日,缺少武器彈藥,多謝顧長官為我送來俘兵1700名、迫擊炮3門、重機槍12挺、輕機槍30挺、湯姆式機槍14挺及步槍700余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武器越多越好,如再相送,我則來者不拒。顧祝同收到這封感謝信后,臉拉得老長,咬牙切齒地要報復新四軍,謀劃著再制造一個像“皖南事變”一樣的軍事行動,讓粟裕付出代價并后悔。原來,粟裕在幾天前同第三戰(zhàn)區(qū)的頑軍打了一仗,收獲頗豐,為了展示新四軍的軍威,也為了殺一殺頑軍的囂張氣焰,粟裕想到了這一招。更深的用意,還在于刺激顧祝同,為我軍尋找更多殲敵機會。1945年初,粟裕率領第一師3個團約7000兵力,向東南挺進,實施新四軍向東南發(fā)展的戰(zhàn)略計劃。1月4日,部隊從溧陽出發(fā),經過3天的急行軍,于6日晚到達浙江長興,與在長興活動的王必成的16旅會合。粟裕到達浙江以后,迅速整編部隊,其目的是為了迷惑敵人,使其不知我軍虛實。1月中旬的時候,集結到長興的部隊有王必成的16旅、陶勇的3旅,外有活動在浙東的何克希的部隊,總兵力達到2萬人。經請示新四軍軍部同意,部隊對外宣稱縱隊,三個縱隊共轄9個支隊,另有一個支隊直屬師部。縱隊司令分別為王必成、何克希、陶勇。2月5日,蘇浙軍區(qū)成立大會在長興隆重舉行,粟裕以司令員的身份檢閱了部隊,并對軍民發(fā)表了爭取抗戰(zhàn)最后勝利的演講,提振部隊士氣。粟裕到達浙江以后,便對部隊接下來的作戰(zhàn)提出2套方案:一是先取孝豐再下天目山,而后向浙東發(fā)展;二是先入莫干山,而后深入杭嘉湖,隨后再向浙東發(fā)展。對于2套作戰(zhàn)方案的利弊,也一并指了出來:第一方案實施起來有很大困難,不是太有把握,但是一旦控制天目山,對我軍將極為有利;第二方案實施起來雖然會更耗時,但把握較大,會為最終控制天目山創(chuàng)造諸多有利條件。軍部商討后,認為實施第二方案較為有利,于是粟裕開始排兵布陣。令王必成得一縱深入敵后尋找戰(zhàn)機;令浙東的二縱開到江對岸,以備后用;親率三縱留守長興一帶等待戰(zhàn)機出現。2月10日,此時正值農歷新年前夕,敵人的防范較為松弛,王必成的一縱乘機進入莫干山區(qū),三縱的7支隊作為側翼進駐廣德以南地區(qū)。早在幾天前,第三戰(zhàn)區(qū)就得到粟裕部南下到長興的消息,顧祝同便密令蘇浙皖的蔣軍部隊挺進軍部,展開圍剿行動,唯恐新四軍在第三戰(zhàn)區(qū)不斷壯大。陶廣作為挺進軍司令,調派28軍62師主力加上“蔣軍忠義救國軍”及浙江保安團等部,合力圍殲進入莫干山一帶的新四軍,企圖全殲我軍。由于聽說過粟裕司令的大名,陶廣用兵處處小心,為了保險起見,陶廣下令先用5個團的兵力對廣德以南的三縱7支隊開刀,想以絕對優(yōu)勢打敗我軍。2月12日,7支隊遭到攻擊,隨即展開有力的還擊。7支隊采取避實打虛的策略,重點攻擊紀律松散的“忠義救國軍”。敵人見我軍勢如猛虎,剛一交手便開始四處逃散,7支隊乘勝追擊,就深入到孝豐北面的山區(qū),為接應大部隊做準備。2月13日,一縱主力在王必成的帶領下移師孝豐北地區(qū),同7支隊一起反攻敵人,戰(zhàn)場形勢開始向更有利于我軍的方向發(fā)展。為了迅速擴大戰(zhàn)果,粟裕于15日往孝豐北地區(qū)投入了更多兵力,把3縱的另外2個支隊也調了過去。此時,我軍2個縱隊在兵力上已略優(yōu)于蔣軍,經過幾天的拼殺,敵人已成潰敗之狀。敵62師185團團長帶領一部分人,想渾水摸魚趁亂逃跑,結果卻撞到了我軍的槍口上。原來在16日夜間,有一支散亂的隊伍,迎著一縱隊3支隊6連的隊伍從不遠處往回走,這引起了6連的注意。為了弄清楚原因,連長大聲問對方是哪個部分的。對方流利地答道:我們是6連的。連長一下子就來氣了,心想:這還沒趕到戰(zhàn)場就想開溜,成何體統(tǒng)?于是就對那支隊伍下達命令說:我是6連連長,馬上插到這邊來,不準掉隊更不準回走。對面不遠處的那支散兵隊伍,三三兩兩地插到6連的隊伍中來,更遠處的人卻跑開了。連長在夜色中看不清插隊人的衣服,更看不清臉面。但他好奇的是,哪些人想開溜,于是就走近看了看,發(fā)現這些插隊的士兵戴的軍帽跟其他人不一樣,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插隊是人,并不是自己的人,而是從戰(zhàn)場上逃跑的蔣軍散兵。連長馬上讓通訊兵向各排排長傳達一條命令,等通訊兵回來后,連長大喊一聲:“插隊進來的,舉起手來,繳槍不殺?!?/span>就這樣,一部分膽小的當時就投降了,膽大的撒腿就跑,躲進了旁邊的小樹林。經過盤問得知,跟他們一起逃跑的還有185團的團長,這下可把6連連長高興壞了。馬上組織連隊包圍小樹林,等天亮后,從小樹林中搜出好幾百名頑軍,這其中當然包括那條想做漏網之魚的團長。孝豐城被我軍拿下后,各部隊開始分路追擊逃兵,至18日止,孝豐城周邊的戰(zhàn)斗全部結束。這一次漂亮的反擊戰(zhàn),粟裕在用兵上先以少誘敵,再以2個縱隊的主力暴揍敵人,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不但繳獲不少武器,還俘虜1700余名頑軍。由于我軍是被動還擊,不擔心外界輿論壓力,所以,粟裕就用寫感謝信的方式嘲諷顧祝同,笑話他“賠了夫人又折兵”。大家不免會為粟裕擔心,這樣難道不怕顧祝同報復嗎?其實,粟裕寫這封感謝信深層目的,就是為了實施激將法,刺激顧祝同再次對我軍用兵。最好是能從天目山守軍中抽出一部分人出來,這樣我軍便有機會在運動中,各個擊破并就勢攻進天目山。然后打通浦東與浙東的聯系,為新四軍向浙東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后來的事情正如粟裕所料,顧祝同吃此敗仗后,咽不下這口氣,密令陶廣對孝豐地區(qū)的新四軍實施致命打擊,企圖在孝豐來個翻版的“皖南事變”。3月初,頑軍出動12個團,兵分四路向孝豐壓了過來。粟裕早有準備,靈活機動地實施牽制一部分、集中攻擊一部分的辦法,不但打跑了蔣軍,還截住并消滅敵軍一個團。戰(zhàn)斗中擊斃該團團長并俘虜副團長,取得震懾性的勝利。另外,其他負責牽制的幾個支隊也小有收獲。陶廣見出師不利,連忙指揮殘兵撤退。粟裕見奪取天目山的時機成熟,揮軍直指天目山,很快便占領了天目山主峰。隨后的半個多月時間,粟裕指揮所部掃除了天目山上的頑軍據點,完全控制住了天目山這個軍事要地,受到華中局的來電嘉獎。作為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官的顧祝同,2次主動出擊都以失敗而結束,心中的怨氣不斷上升,處心積慮地要奪回天目山。六七月份,蔣軍發(fā)起天目山爭奪戰(zhàn),再次以我軍的勝利、蔣軍的失敗告終。粟裕在天目山3戰(zhàn)3捷,戰(zhàn)果顯著,受到華中局及延安的高度稱贊,不愧為我軍中“擅打神仙仗”的一代軍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