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醫(yī)當成事業(yè),而不僅僅是職業(yè)的話,要時時都在思考?!薄业睦蠋煛⒅袊嗅t(yī)科學(xué)院廣安門醫(yī)院仝小林教授這樣說。我跟師期間所見糖尿病患者特別多,仝小林辨病、辨證、遣方用藥屢獲佳效。除相關(guān)癥狀得到改善外,在逐漸減少西藥的情況下,血糖指標也控制得越來越好。跟師不久,我發(fā)現(xiàn)仝小林開具的方藥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兩味就是黃連與干姜。其黃連多用至15~45克,而干姜往往只有6~9克。仝小林還多次贊許道:“黃連為極苦之品,為降糖圣藥?!?br> 一次門診結(jié)束后在電梯中遇到老師仝小林,便不禁追問道:“老師,既然內(nèi)有實熱,單用黃連便可,您為何每每配伍干姜?譬如熱有9分,開具9分黃連即可,為何要予以10分黃連,1分干姜?” 老師微微一笑,反問道:“你出生在東北,冬天燒爐子燒得通紅,倒上一點水,你說會怎樣?”我豪不遲疑地回答:“當然是一下子火苗大了起來”。 “那如果用大火烤冰呢?”老師又問。 “嗯,冰會化成水?!蔽一卮?。 老師微笑道:“開始邊緣先化成水,但隨即冰就會爆裂開。有些糖尿病患者熱勢甚為猛烈,我在苦寒的黃連中加少許干姜,就避免了火熱爐子澆水的后果”。 我恍然大悟,欣喜若狂——原來這就是干姜反佐之理,學(xué)問源于生活,這種巧妙的配伍來自對生活常理的體悟。 后來跟師日久,對黃連、干姜這一藥對的認識也不斷增加。該藥對來源于《傷寒論》中的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和半夏瀉心湯?!侗静菡x》載:“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瀉一切有余濕火……”《本草求真》載“干姜其味本辛,炮制則苦,大熱無毒,守而不走?!倍幒嫌?,辛開苦降、寒熱并調(diào),其功卓著。首先,黃連配干姜可以降糖。黃連苦寒直折,苦能治甜,寒能清熱,故能降火降糖。配干姜以反佐,避免火勢蔓延抗拒,亦為引陰入陽之意。其次,干姜性溫?zé)峥芍泣S連之大寒,防止苦寒傷胃,降中上之火而不寒中,對于素有虛寒之人尤為必要。最后,干姜辛開,黃連苦降,二者并用有調(diào)理脾胃、消除痞滿、促進食欲之功效。在用量方上,調(diào)理脾胃黃連一般用量為1~9克,降糖黃連用9~30克,糖尿病酮癥可增加至60~120克。同時根據(jù)寒熱虛實,配以干姜1~15克,黃連、干姜比例從6:1到1:3不等,待病情穩(wěn)定后調(diào)整劑量或制成丸散膏劑。下面舉自己診治的一個病例來進一步說明此理。 患者李某,男,74歲,2011年8月因“乏力、納差3月余”就診,既往有抑郁癥、高血壓病史10余年。 就診時見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情緒低落,郁郁寡歡,骨瘦如柴,睡眠差,噩夢,納極差,略腹脹,大便少,小便可。舌淡體大有齒痕,苔白厚膩,底略瘀,脈弦滑沉弱。初予丹梔逍遙丸加減,不效。后反復(fù)換用六君子、平胃散、三仁湯等加疏肝之品,進食稍增有限。 四診時,忽思得老師干姜、黃連之用,故于異功散中加黃連、干姜各5克,處方如下: 陳皮10克,黨參15克,炒白術(shù)3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5克,厚樸10克,麥芽10克,郁金15克,干姜5克,黃連5克,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服藥6劑復(fù)診,面有喜色,食欲大增,睡眠改善,厚膩苔去半。 此方與前之數(shù)方治法并無大異,所不同者唯干姜、黃連二味。因患者熱象不顯,寒濕較重,故治病伊始未曾想到黃連之用。后改用此方而獲佳效,實蒙老師傳授之恩。老師以中醫(yī)學(xué)為畢生奮斗之事業(yè),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中醫(yī),往往于生活點滴有所頓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