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高考中考作文押題詳見《何老師教中高考作文》主頁 【文題呈現(xiàn)】我國古代有無數(shù)“癡人”,他們或鐘情于山川大地,或流連于花草蟲魚,或執(zhí)著于兒女情長,或癡迷于書卷文字……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癡”中自有天地,“癡”中更有世界。“癡人”們以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行走于歷史過往,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巍巍中華才變得多姿多彩、熠熠生輝。請以“我看古人之癡”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解析】這是一道命題作文題,深度調(diào)動同學(xué)們的知識積累。要想寫好這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審題要仔細。何謂“癡”?何謂“古人之癡”?文章要求我們針對“癡”的人生狀態(tài)深入剖析,而且談?wù)摰脑掝}僅限“古人”?!拔铱础倍?,即要求我們談出個性化見解,不能人云亦云。文章文體雖不限,但最好寫成議論文或感悟性散文。 其次,立意要積極向上。對于“古人之癡”,我們應(yīng)持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文章應(yīng)該確立怎樣的主題?古人癡迷于外物的人生狀態(tài),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蔑視世俗、執(zhí)著癲狂的進取情狀,應(yīng)充分肯定并予以積極的評價。寫作時不可為標新立異而逞口舌之快,冷嘲熱諷,口誅筆伐,那就謬之千里了。 再次,選材要慎重。寫作時要緊緊圍繞中心選材,列舉的事例最好是大家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古人軼事,切不可古今中外泛泛而談、離題萬里。選材時宜選取一些積極向上的成功范例,對于那些玩物喪志的消極事例,則要明確表達否定的態(tài)度。 最后,語言要力求深刻。此次作文題重在考察學(xué)生的思辨能力和靈氣,語言方面應(yīng)盡量做到深刻且不失含蓄。寫作時可多使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習作展示】我看古人之癡文/ 趙茁軼 江山如畫,引得無數(shù)文人墨客癡迷于此,不惜放下權(quán)貴,不惜撇下家業(yè),耽于那一片山水田園的幻想。 陶淵明癡,癡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意境。追尋一生,茫茫無期,也許有些人一生也不會明白自己在追求什么,而寄情于景的陶淵明顯然與眾不同。他執(zhí)著于山水,忘情于野麓,他的一生,只為一“真”字足矣,除此之外,再無他求。他的癡情,在于他癡真。陶淵明癡,癡得有骨氣,一心沉溺于山水之間并潛心于此,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世俗之人真實得多。陶淵明的癡,懂的人不言自明,而對于不懂的人,他也只是留下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柳永癡,癡于那“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優(yōu)雅纏綿。他的一生,活在極致的浪漫與細膩中,放任自流的黯淡之下是一潭精致的夢境;無可奈何的神殤之下,是一縷唯美的清魂。他頗有才情,卻屢試不中,漂泊異鄉(xiāng),悔也?不悔也?他只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绷腊V,癡于那似有還無的旖旎與悲涼。他的癡,癡得讓人心悸,癡得讓人心動,在“草色煙光殘照里”,不知可否有人懂得他的“憑闌意”? 蘇軾癡,癡于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雄奇瑰麗。他豪放一生,領(lǐng)略過“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的磅礴可畏,也見識過“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的清新綺麗。蘇軾癡,癡于山水美景,更癡于享樂人生。蘇軾,是才子,也是仙人,即使是王安石,與他斗嘴之后,也不禁長嘆:不知千百年后,可否還有此等人物?也許,再也不會有了。 古人之癡,癡得豪邁,癡得雍容,癡過了一座座城池,癡過了一個個王朝,灰飛煙滅之間,千年的往事如同細砂般粉碾于時間的罅隙之中。 我看古人之癡亦癡。 癡于唐詩那華貴雍容如冬日銀裝素裹的貴氣。 癡于宋詞那清新別致如夏日粉荷初綻的粲然。 癡于元曲那哀婉凄涼如秋日紅楓蕭瑟的慘淡。 癡是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 莫笑古人時來癡,何時知己醉望思。 【名師評點】本文運用清新雋永的筆調(diào),以陶淵明、柳永、蘇軾三人的人生境遇為例,描寫出古人癡迷于山水之間所凸顯出的才情,其中對經(jīng)典詩詞的引用,既使文章文采斐然,字里行間又流露出作者對詩詞文化的癡迷,使“我看古人之癡亦癡”的情感抒發(fā)得自然順暢,水到渠成。文末獨句成段,為文章增添韻律美,余味綿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