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每當有點小病小痛,總會早早地就把西藥吃上,圖一個見效快。其實,一昧的貪圖速度并不是什么好事,這只會讓我們身體的自愈力逐漸退化。 中醫(yī)有句老話叫“三分治,七分養(yǎng)”,治標只是手段,治本才是手段,將身體調養(yǎng)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艾灸,就是一種神奇的東方力量,可以有效疏通經絡,促進氣血,來滋臟腑腑,激發(fā)和固護脾腎,從而提升先天之本腎及后天之本脾,增強我們的自愈能力。 ![]() 艾灸的神奇之處在于,在調理后出現的溫經散寒、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消淤散結、溫中補氣等“神奇”效果,這其實是人體受到刺激后的正向反饋。 《本草從新》有云:“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span> 平時如果比較關注養(yǎng)生的朋友,想必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冬病夏治。即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時,采用藥物或非藥物療法,起到益氣溫陽、散寒通絡的作用,最終防治冬季疾病發(fā)作。 要說陽氣最盛的時候,非三伏天莫屬,今年的三伏是7月12日~8月20日,這段時間不僅氣溫最高,人體內的陽氣也最為充沛。 三伏天艾灸,可以使藥性輕松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從而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對祛濕祛寒,降火宮寒痛經、風濕關節(jié)、肩周炎、頸椎病都有不俗的功效。 ![]() 大家都知道,人體有很多的穴位,其中有九個穴位是在日常的養(yǎng)生和治療中最為常用的,有調脾胃,扶正氣,強根本的功效,適用于近9成的疾??! 大椎穴:驅寒補陽的人體“太陽”! 大椎穴被稱為人體小太陽,有養(yǎng)護陽氣的作用。用艾灸點亮這個穴位,有點通諸經,振奮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超強功效。 在傳統中醫(yī)里,大椎穴被稱為“諸陽之會”,是“陽中之陽”,占據人體戰(zhàn)略要地,起承上啟下之效。如果大椎穴不通,督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等7條經絡都會出現堵塞,影響我們的健康。 大椎穴對以下癥狀都有效: 1. 風寒感冒,流鼻涕,咳嗽 2. 風濕勞累,月子病 3. 過敏性濕疹,鼻炎,哮喘。 不僅如此,大椎穴對退熱也十分有效,艾灸大椎穴,還能預防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并防治肺氣腫發(fā)作。 命門:藏有生命之火,補先天之本! 命門穴中的命火是人體陽氣之根,即“生氣之源”,可以溫煦、推動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這也是為什么中醫(yī)有句話叫“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側面證明命門之火是五臟六腑功能活動的動力之源。 不僅如此,命門之火還可以推動水液代謝,兼腎關之開合的重要作用。如果腎臟有損,或年老腎虧,同房過度,就會導致腎陽虛損,使命門火衰。臨床上表現為腎陽虛證,面色晄白或黧黑,精神萎靡不振,并有畏寒怕冷之表現,男子會出現陽痿精稀清冷,女子則罹患宮寒冷不孕。 中脘:治一切脾胃之疾! 中脘基本占據了胃的主體,處于胃的中部,因此在治療脾胃方面有奇效,也是脾胃疾病的常用穴。適當地刺激中脘穴,可以增加胃的蠕動,使幽門開放,胃下緣輕度升高。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并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 中脘還是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對下列疾病有顯著功效:如消化系統疾病,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癥;普通的胃病及引發(fā)的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等也可以通過艾灸中脘來緩解。 天樞:腸道的清道夫!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陽明脈氣所發(fā),有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之效,也是腹部要穴之一。 經過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可以有效改善腸腑功能,從而消除或減輕因腸道功能失常而引發(fā)的各種癥狀。 按摩天樞穴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家可以將兩掌平放在中腹,兩中指正對于臍中,沿順時針方向輕輕用力揉動,直至腹部有微熱感。 多多按摩于人體大有裨益,不僅可以加速腸道蠕動,為胃增加動力,還能調理便秘、治療腹脹、腸鳴、痛經、腎炎等疾病。 神闕:一個完美的穴位! 神闕穴有完美穴位之稱,不僅能減肥養(yǎng)顏,還有調和百病之功效!艾灸神闕可以補脾腎,益精氣,從而抗老駐顏;還能活化細胞、緊致肌膚,使人重煥年輕態(tài)。神闕穴適合體弱多病者治療之用,對老年人則有回春延年之良效。 不僅如此,艾灸神闕還能減肥塑形,通過加速新陳代謝來排出脂肪,有效去除水腫哦! 神闕穴還是調理女性問題的一把好手,要知道女性體質屬寒,寒氣容易下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女性朋友有宮寒和手腳冰冷的癥狀,而艾灸神闕有溫補下元,祛除寒氣之效。神闕本來在陰脈之海的任脈上,屬陰中之陽,與人體衛(wèi)氣營血相對應。自古就有通過熨臍,灸臍來溫中祛寒,調和營衛(wèi)的傳統了! 氣海:一穴暖全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氣海一穴暖全身”,直接形象地概括了氣海穴的重要性。氣海穴處兩腎間,與元氣相通,是元陽之本,真氣生發(fā)處,也是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我們的先天元氣匯集于氣海穴,其天然具有培補元氣、回陽固脫之效。 如果有朋友元氣不足、元氣虛弱,可以通過刺激氣海穴來調節(jié),鼓舞臟腑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加強其內部流轉循環(huán),呈生生不息之勢。 古籍中記載,氣海穴為男性“牛氣之?!?,是精力之源。如果可使“氣?!背鋵?,則有強壯無敵之態(tài),百病不侵。 足三里:調和脾胃,補后天之本! 無論是入門級養(yǎng)生愛好者,還是養(yǎng)生大拿,一定聽過足三里的鼎鼎大名。足三里處于膝眼外下四橫指,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神奇功效,對于宮寒、慢性婦科炎癥、卵泡發(fā)育不良等女性之疾,也大有幫助。 艾灸足三里常見于大多數女性疾病的灸療調理中,可以通過艾灸足三里調和脾胃來增強其“水谷運化能力”,改善常見的女性氣血虧虛、氣虛血弱之癥狀,治療婦科疾病之根源。 三陰交:女性的不老穴位! 三陰交穴有女性不老穴之稱,也被稱為“女三里”,專治婦科病。艾灸或按揉三陰交穴,可以延緩女性朋友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維持年輕狀態(tài)。 三陰交還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集的穴位,要知道,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而肝藏血,腎精生氣血。對于女性而言,只要氣血足,所有的婦科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三陰交穴就有調理月經,改善皮膚,改善氣血虧虛等功效。 補腎首選穴位:太溪 腳內踝后緣的凹陷就是太溪穴的位置,被古代醫(yī)家稱為'回陽九穴之一',是人體元氣旺盛的“尊貴之地”。 不僅如此,太溪穴還是腎經的原穴,即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之處。腎藏精,分化陰陽,不管是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通過刺激太溪穴來進行補養(yǎng)。 針對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而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腎陽虧虛出現的四肢發(fā)冷、下肢水腫等癥狀,艾灸太溪穴都有防治緩解之功效。 這九個穴位堪稱人體的神奇寶藏,可以解決近九成的疾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大家常常艾灸,提高身體素質,鞏固人體根本!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針灸 刮痧 撥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