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形似,則無氣韻?!?/span> —— 張彥遠 唐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span> —— 蘇東坡 北宋 “作畫要形神兼?zhèn)?,不能畫得太像,太像則匠。又不能不像,不像則妄?!?/span> —— 齊白石 《牡丹》齊白石 大抵在隋唐以前,基本上所有的畫都是寫實的,后來應該是受宗教哲學的影響,便越來越不尚形似,而重傳神、重表現(xiàn)、重寫意了。 《秀石疏林圖》趙孟頫 元 這種寫意,即畫家的心中之意,清逸、超逸、逸興、逸氣之“意”,其實指的都是文人們的思想情感。因此寫意偏重的是審美主體的抒發(fā),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情態(tài)和意趣方面的表達,最后反映繪畫上,則主張“似與不似之間”。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水墨融和、墨彩飛揚,創(chuàng)作中有夸張、簡形、勾勒、象征等眾多具體表現(xiàn)手法,比寫實的工筆畫更能體現(xiàn)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墨葡萄》徐渭 明 有時候單看一幅畫看不出好在哪里,往往是因為對這幅畫的傳統(tǒng)語言和歷史背景不了解。就比如徐渭的《墨葡萄》,要看的并不是他對客觀對象一枝一葉或四時變化的忠實描摹,重要的是去體味作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對于自己主觀感受上引起的共鳴和聯(lián)想。總之,好不好,作者說了算,你說了算,別人說了不算。 夫觀畫者,非百曉生,所以有些人體會不到,也很正常,也別強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