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四味”在《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中多處提到,李老多種藥方常有加入,以益腎精,鼓腎氣。 腎四味:枸杞子、酒泡菟絲子、鹽水補骨脂、仙靈脾各30g。 雖稱為腎四味,枸杞子、菟絲子仙靈脾又入肝經(jīng),補骨脂又入脾經(jīng),正是肝腎同源,脾腎同補之體現(xiàn)。 枸杞子 — 滋肝腎之陰 性味甘淡平和,色紅如血,令肝血充足。又補腎水而益腎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 菟絲子 — 補陰又補陽 補腎養(yǎng)肝,溫脾助胃,固精縮尿。是既補陰又補陽的一味妙藥。濕可燥,燥可潤,虛可補,實可清,寒可溫,熱可降。補而不峻,溫而不燥,舒筋活氣。無論何種體質(zhì)都可用。 枸杞子配菟絲子,合力補腎精,壯陽道,助精神。 仙靈脾 — 補命門、益精氣 仙靈脾又叫淫羊藿。性味辛甘溫,溫燥性強,走肝腎二經(jīng),辛能行散去濕,溫能溫腎壯陽,祛除寒氣。所以仙靈脾也為補命門、益精氣、補腎壯陽之要藥。又肝主筋、腎主骨,可強筋骨,治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肢拘攣等。在其補益肝腎之后,能強心力,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等。 補骨脂 — 既補先天又補后天 補骨脂既工作于腎又工作于脾,性味苦辛溫。苦溫可以燥濕,辛溫可以溫通宣散。故補骨脂可溫陽氣以通經(jīng)絡(luò),溫胃陽以消食滯,化濕濁以暢氣機,健脾氣以止疼痛,散寒濕以除頑痹等,能將骨頭里的脂液(骨髓)補充足,由此達(dá)到穩(wěn)固先天腎之功,遺精帶下、尿多、便滑諸證也可治。 仙靈脾配上補骨脂,一個長于補命火,一個補髓又固腎,能增強補陽固精之功效。 四味相配,補骨脂、仙靈脾補腎陽,菟絲子陰陽雙補,枸杞子補腎陰。由此陰陽雙補,以陽為主。正是中醫(yī)“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陽主陰從”之體現(xiàn)。且藥性整體微溫,但卻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溫陽無桂附之烈,滋陰無熟地之膩,正是補腎四大優(yōu)選。 李可先生言:凡遇下元虧損,屬腎氣、腎精不足,但腎陽虛未到手足厥逆,腎陰虧未到舌光無苔的情況?;蚴欠灿醒Р荒芡χ?,甚則腰彎如蝦狀,頭目昏眩,記憶衰退,體虛感冒,陽痿遺精,小兒遺尿,老人小便余瀝,夜尿頻多,足膝酸軟,腎不納氣,久病及腎等癥,用之見效的了不得。 貧窮病人可代價昂之鹿茸。 虛餒過甚者,酌加小量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粉、胎盤粉、龜鹿二膠以補先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