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克斯-巴托爾迪·門德爾松(Felix Bartholdy Mendelssohn, 1809-1847)平常我們常常聽到的都是音樂家一生貧窮,不過這絕對跟門德爾松扯不上關(guān)系。他的名字Felix 就是幸福、快樂的意思,或許這個名字也的確為他帶來許多好運!1809 年2 月3 日出生于德國漢堡,父親是位銀行家,母親的家境也非常優(yōu)越,彈得一手好鋼琴并精通四國語言。由于這樣的家庭,門德爾松自幼便學習音樂,且專心的以音樂為職業(yè),為初期浪漫派的音樂發(fā)展有著非常大的功勞。三歲時,全家遷居柏林,他便在這里長大。門德爾松自小便顯露出音樂才華。9 歲第一次公演,11 歲開始作曲。不過,真的很少人能有這樣的幸運,因為他們家還聘有一個私人的管弦樂團,也之所以他能隨時聽到他自己早期作品的演出,而且還是有職業(yè)水平的呢! 門德爾松除了音樂作品上的貢獻外,還有幾件值得提及的事:1829 年他不顧當時音樂權(quán)威的反對,親自指揮演出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赫死后79 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因為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注意巴赫,巴赫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因此我們可以把門德爾松稱為巴赫音樂喚起者。1835年門德爾松27 歲時接受萊比錫大學贈送的名譽博士學位并擔任管弦樂團指揮。翌年與賽希兒·蘇菲·強魯諾結(jié)婚,育有子女五名,家庭美滿又有崇高的社會地位。34 歲時與舒曼合作創(chuàng)辦了萊比錫音樂學校,門德爾松為首任校長,這所學校后來成為歐洲重要的音樂學校之一。 門德爾松的容貌端莊高雅而有貴族的氣派,他的興趣與嗜好也屬于較高級的。由于一生充滿了光榮與幸福,因此音樂也都是高雅、嚴謹、明晰、邏輯、安適、自在、保守、謹慎、愉快的旋律。門德爾松一生平坦順利,連死時都是平靜的去世,沒有任何痛苦。他僅僅遭遇到的一次打擊是在他死后的事,因為他的祖先是猶太人,納粹政府禁止他的作品公演,紀念碑也被破壞。門德爾松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全能型音樂天才,身兼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教師、行政人員等多重身份,還有銀行家后裔的背景,使得門德爾松有足夠的財力周游歐洲各國,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旅行家。 就后世的眼光來看,門德爾松的作品稱不上有個性,但是門德爾松在世的時候就被推舉為大師,舒曼 、柏遼茲、李斯特等浪漫派的健將均給予門德爾松的作品極高的評價,這應該是因為門德爾松的音樂技法確實是高人一等、完美無瑕所致。另外,門德爾松創(chuàng)辦了萊比錫音樂院,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奠定基礎,把萊比錫塑造為當時德國的音樂之都,功不可沒。再就門德爾松對現(xiàn)代音樂文化的影響來論述,門德爾松可說是一位革新者,因為他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演奏曲目更換成以莫扎特、 貝多芬、海登、巴赫、亨德爾為主的內(nèi)容,并且介紹了史博、羅西尼、李斯特、肖邦、舒曼與 舒伯特 等人的音樂,這些曲目幾乎也是現(xiàn)代音樂會曲目的主體,由此可見門德爾松的眼光遠大。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指揮棒是由門德爾松創(chuàng)造出來的,他可以說是第一個能夠符合現(xiàn)代指揮家定義的指揮家。 門德爾松著名的作品包括:主要作品有: (1) 樂隊:五部交響曲(第二為交響康塔塔《頌贊歌》,作于1840年,第三為《蘇格蘭交響曲》,作于1842年,第四為《意大利交響曲》,作于1833年,第五為《宗教改革交響曲》,作于1830年);序曲有:《仲夏夜之夢》(1826)、《赫布里底群島》(1830-1832,又名《蘇格爾山洞》)、《平靜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8)、《美麗的梅露西娜傳奇》(1833)和《呂伊·布拉斯》(1839);鋼琴協(xié)奏曲有G小調(diào)(1831)、D小調(diào)(1837);小提琴協(xié)奏曲(1844). (2) 合唱作品:清唱劇有:《圣保羅》(1834-1836)、《以利亞》(1846-1847)、《耶穌基督》(未完成,1847);交響康塔塔《頌贊歌》(1840,有人稱之為第二交響曲);九首詩篇歌;九首經(jīng)文歌. (3) 戲劇音樂:歌劇有:《卡馬秋的婚禮》(1825)、《兒子與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戲劇配樂有《安提戈涅》(1841)、《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夢》(1843)、《阿塔利亞》(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納斯》(1845). (4) 室內(nèi)樂:六首弦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1822-1825);兩首弦樂五重奏(1831,1845);弦樂六重奏(1824);弦樂八重奏(1825);兩首三重奏(D小調(diào),1839;C小調(diào),1845);小提琴奏鳴曲,兩首大提琴奏鳴曲(1838,1843). (5) 鋼琴:《升F小調(diào)隨想曲》(1825);《E小調(diào)回旋隨想曲》;六首前奏與賦格(1832-1837);六集《無詞歌》. (6) 管風琴:三首前奏曲與賦格(1833-1837);六首奏鳴曲(1839-1844). (7) 歌曲與主調(diào)合唱曲:十套鋼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調(diào)合唱曲 我們可以由下列幾句話刻畫出門德爾松的形象: 中產(chǎn)階級品味的象征音樂會的革新者音樂的旅行家門德爾松年代表: 1809 二月三日生于德國漢寶,祖父摩西.門德爾松原是猶太著名的富翁也是當時的大哲學家1816 七歲開始和姊姊芳尼學習鋼琴。訪問巴黎并跟馬利亞比高學習鋼琴。 1818 九歲, 已能開始公開參加演奏會。 1821 12歲, 開始能創(chuàng)作交響曲和小歌劇, 當時被譽為十九世紀的莫扎特。訪問詩圣歌德, 歌德已73歲,特別喜歡接待他。當時又認識大音樂家韋伯。 1824 2/3日, 滿15歲即完成三幕歌劇[兩個尼芳]。 1825 八月完成二幕喜劇[卡馬霍的婚禮]。訪問巴黎,向愷魯碧尼領教。 1826 17歲, 讀沙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非常感動, 隨創(chuàng)作至今仍不朽[仲夏夜之夢]序曲。1827 完成第一個重要作品, C小調(diào)交響曲。喜歌劇[卡馬超之婚禮]公演。進入柏林大學研究歷史與哲學, 這時已經(jīng)舉世聞名。 1828 19歲, 正式進入(柏林音樂學校), 再少年學生時代, 共創(chuàng)作有四十四卷之多。完成D大調(diào)[平靜的海洋與幸運的航行]。 1829 應邀訪問美洲各地, 并親自指揮她的名曲[仲夏夜之夢]序曲及C小調(diào)交響曲, 結(jié)果大手歡迎。第一次訪問英國。 1830 赴威尼斯, 羅馬, 米蘭, 梵蒂岡等地旅行, 獲得極大成功。 1831 轉(zhuǎn)赴巴黎, 創(chuàng)作甚多, 如[雅凡馬利亞], [洋琴司伴奏]及[華爾布爾基之夜]等。 1832 夏天創(chuàng)立民族劇場。在巴黎認識肖邦。第二次訪問英國, 完成B小調(diào)隨想曲。1833 擔任杜塞多的樂長。完成[意大利交響曲], 第三,四次訪英。 1835 11/19日,父親去世。八月?lián)稳R比錫(布店大廈)樂隊指揮。 1836 完成清唱劇[圣保羅]。會見華格納, 5/22日, 指揮[圣保羅]。三月獲萊比錫大學特贈的哲學博士學位。 1837 春天與賽西爾結(jié)婚時, 年29歲, 賽西爾年19歲。翌年長子出生。 1838 完成三首 弦樂四重奏(D大調(diào), F小調(diào), 降E大調(diào))。降B大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B小調(diào)鋼琴小夜曲等作品。 1839 完成魯亦布拉斯序曲。第一號D小調(diào)鋼琴三重奏。 1840 完成有名的復音音樂[贊美歌]。9/23日在伯朗漢音樂節(jié)目中演唱。 1841 接受政府任命為[柏林樂長]并完成[安第高]D大調(diào)進行曲。 1842 完成A小調(diào)交響曲, 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 1843 4/3日, 萊比錫音樂院開學, 10/2日[仲夏夜之夢]的劇樂連同他15年前所做的同名序曲, 一并派波茲坦公演。 1844 忙于作曲, 訪問倫敦, 并五次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完成六年以前即著手的E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 12月從柏林遷往法蘭克福養(yǎng)病。 1845 9月, 恢復在萊比錫(布店大廈)的指揮工作, 并在萊比錫音樂院任教。 1846 完成經(jīng)過八年心血的神劇[伊萊賈], 并于伯明翰初演, 受到熱烈歡迎和贊賞。 1847 姊姊芳尼去世, 接獲訃聞, 悲傷哀痛中,身心遭受莫大創(chuàng)傷, 赴瑞士養(yǎng)病, 未見起色。9月回萊比錫,精神一蹶不振, 直到11/4日晚上九點24分, 因腦出血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