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乙木之氣,旺于子丑寅,生于亥。全賴腎中之陽而生之。腎水寒,陽氣虛,相火之根弱小,則乙木難以生長而為病。腎中之陽,為水中之火,為先天之本,實來源于少陽膽木之降。膽木之氣,從天而降以成水中之火來溫腎水,成相火之根。腎水得相火之溫,得以有氣化水之力而助乙木生長而生成君火。故有火生于木,而木生于火之循環(huán)之理。故此,腎水之寒,原因有三:其一,戊土不降,膽木被郁而火氣難下,使腎水中火之來源受阻而匱乏;其二,腎本氣自病,不良的生活工作習慣或疬氣所傷,使腎氣耗損過量而不足;其三,脾陽虛或水濕過重而下行,危及腎陽而受損。一一總不離脾胃戊己之中氣衰敗。一一此為黃元御《四圣心源》的主導思想。乙木為生長之氣,介于水火之間之中氣。腎氣不足,則生長之氣不足,水濕氣化不力而瘀滯,氣血難以生成等一系列疾病即會發(fā)生。從雜病篇中,我們可見到以下幾個直接相關(guān)的證侯:1,腰痛:腰為腎之外府,當腎陽不足時,陽氣的生發(fā)之根不足,因而乙木之氣從根受損,故腰痛。與脾濕過重而腹痛表現(xiàn)位置的深淺有別。對此,仲景醫(yī)圣治之以腎氣丸,腎著湯等。黃元御治之以桂枝姜附阿膠湯。以溫補腎肝之陽,淡滲利水燥脾為要。茯苓,桂枝,甘草,附子,干姜,阿膠。2,奔豚氣.:水濕積于下,君相二火不得降于腎府而歸位,于是逆于上而為病。尤如水之無根,風木根搖,枝葉不寧之象。其輕者為驚悸,或在心下,或在臍下;其重者為奔豚,為腎氣動之兆。此“火土雙敗,正氣賊傷,此奔豚所以危劇也”。治之用仲景法:苓桂棗甘湯:茯苓,桂枝,大棗,炙甘草。桂枝加桂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奔豚湯:甘草,半夏,白芍,當歸,黃芩,川芎,葛根,生姜,李根白皮總不離溫陽,扶肝,健脾,以解腎陽之危。3,瘕疝:瘕疝者,腎肝之積也。腎水澌寒,木氣郁遏,壅腫結(jié)硬,根于少腹而盤于陰丸。實為任脈之病。在男子,內(nèi)結(jié)為七疝,在女子則為帶下瘕聚之癥。總為內(nèi)寒盛而木氣被郁,疏泄失常之故?!鍍?nèi)寒盛則牢堅而不出,外熱作則奔突而不入'。治之則必須溫脾腎之寒,平肝氣之疏泄方可安。治之以吳茱萸澤瀉烏頭桂枝湯:吳茱萸,澤瀉,烏頭,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烏頭,桂枝溫而升,助肝氣生發(fā)而疏,吳茱萸溫而下,助肝之泄;白芍甘草潤肝脾之燥,生姜,大棗,澤瀉補脾利濕。既助肝氣升發(fā),又可解腎陽之禁錮。
來自: 昵稱56665022 > 《自己病》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黃元御說“夢~遺,是肝脾不升,腎寒則遺泄”一小伙,夢~遺,2~3
黃元御說“夢~遺,是肝脾不升,腎寒則遺泄”一小伙,夢~遺,2~3黃元御說“夢~遺,是肝脾不升,腎寒則遺泄”玉池湯:桂枝,白芍,茯苓,...
黃元御《四圣心源》黃芽湯方應(yīng)用案例
黃元御《四圣心源》黃芽湯方應(yīng)用案例黃芽湯……人參(三錢) 甘草(二錢,炙) 茯苓(二錢) 干姜(二錢)煎大半杯,溫服。另注:是黃芽湯,不是黃芽菜湯。這黃芽湯比起黃芽菜湯少了鮮味,多了辛味。方...
10-73中醫(yī)小藥方三十三(一百首)
桂枝。苓桂術(shù)甘湯是治療痰飲的基礎(chǔ)方,張仲景用茯苓4兩,桂枝3兩,白術(shù)、炙甘草2兩,茯苓少則利水,多則燥濕,茯苓在上用量最大,消痰飲,引邪歸下,桂枝溫陽助茯苓化濕,白術(shù)健脾燥濕,脾健則水去飲消...
【五運六氣】黃元御運氣方總覽
炙甘草二錢、制半夏三錢、麥冬三錢、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元參三錢、鍛牡蠣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桂技三錢、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頓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桂技三錢、芍藥三錢...
二百一十、臉腫
二百一十、臉腫。參見水腫(肺心病水腫)(枳術(shù)湯)。2、腳腫來自心臟: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白芍,炙甘草,細辛,木通;3、腳腫來自心...
朱良春臨床經(jīng)驗及方劑
誤治致肝腎虛損,不能榮養(yǎng)經(jīng)絡(luò),病延日久,寒熱夾雜,虛實共見,遇此等虛證或虛實兼夾之證,應(yīng)從肝腎虛論治,吾師朱良春先生常選張錫純治療肝虛腿痛之"曲直湯"加減化裁,肝腎兩虛者合"右歸飲&qu...
《醫(yī)法傳經(jīng)錄》,
思初病在氣,久必入血。桂枝湯: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棗 麻黃湯:麻黃 桂枝 杏仁 炙甘草五苓散:豬苓 澤瀉 白術(shù) 獲苓 桂枝 柴葛解肌湯:柴胡 干葛 甘草 黃芩 羌活 白芷 芍藥 桔梗 石羔 ...
中醫(yī)虛證-陽虛證篇-醫(yī)案整理
中醫(yī)虛證-陽虛證篇-醫(yī)案整理中醫(yī)虛證-陽虛證篇-醫(yī)案整理——————————————————————————————————————內(nèi)經(jīng)有云: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謹將原文醫(yī)案刪去重復者,并...
劉渡舟醫(yī)案(二)
因生姜有健胃化飲行水之功,用于水飲停胃,與氣相搏,阻礙氣機與陽氣所致的“厥而心下悸”之證,甚為切中。實脾飲主治陰水證,有溫陽健脾,化氣行水之功,服之能使脾陽來復,腎陽漸振,水濕乃化,以脾...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