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100首描寫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每首詩詞都是那么的唯美
![]() 一【春節(jié)】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dú)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新年作(唐)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dú)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fēng)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元日(唐)李世民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fēng)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jì),終以寄舟航。 元日(宋)辛棄疾 老病忘時節(jié),空齋曉尚眠。 兒童喚翁起,今日是新年。 ![]() 二【元宵】 青玉案 · 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 · 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祐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yuǎn)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 三【寒食】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雨(其一)(宋)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fù)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寒食寄京師諸弟(唐)韋應(yīng)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dú)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強(qiáng)飯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馀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寒食(宋)趙鼎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 四【清明】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風(fēng)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dú)繞回廊行復(fù)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fēng)。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fā),黃鸝隔故宮。 清明呈館中諸公(明)高啟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雨醉京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徑直夫何細(xì),橋危可免扶。 遠(yuǎn)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fēng)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時節(jié)只愁予。 ![]() 五【端午】 南歌子 · 錢塘端午(宋)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yáng)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diào)》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賀新郎 · 端午(宋)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fēng)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biāo)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dāng)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dāng)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浣溪沙 · 端午(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菩薩蠻 · 端午日詠盆中菊(清)顧太清 薰風(fēng)殿閣櫻桃節(jié),碧紗窗下沉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 六【七夕】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荔枝香近 · 七夕(宋)吳文英 睡輕時聞,晚鵲噪庭樹。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蛛絲暗鎖紅樓,燕子穿簾處。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 秋鬢改,妒月姊、長眉嫵。過雨西風(fēng),數(shù)葉井梧愁舞。夢入藍(lán)橋,幾點(diǎn)疏星映朱戶。淚濕沙邊凝佇。 鵲橋仙 · 七夕(宋)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yīng)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fēng)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cái)噭e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行香子 · 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guān)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 ![]() 七【中秋】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翛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 水調(diào)歌頭 · 中秋(宋)米芾 砧聲送風(fēng)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蓯垡惶祜L(fēng)物,遍倚闌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折桂令 · 中秋(元)張養(yǎng)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琵琶仙 · 中秋(清)納蘭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guān)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 八【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陰(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重陽(唐)高適 節(jié)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 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攲斜。 真成獨(dú)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志感(當(dāng)代)秋瑾 容易東籬菊綻黃,卻教風(fēng)雨誤重陽。 無端身世茫茫感,獨(dú)上高樓一舉觴。 ![]() 九【人日】 人日思?xì)w(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人日立春(唐)盧仝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 從今克己應(yīng)猶及,顏與梅花俱自新。 人日即事(唐)李商隱 文王喻復(fù)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遠(yuǎn),周稱流火月難窮。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fēng)。 獨(dú)想道衡詩思苦,離家恨得二年中。 人日兩篇(其一)(唐)杜甫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 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 云隨白水落,風(fēng)振紫山悲。 蓬鬢稀疏久,無勞比素絲。 人日新安道中見梅花(唐)羅隱 長途酒醒臘春寒,嫩蕊香英撲馬鞍。 不上壽陽公主面,憐君開得卻無端。 ![]() 十【上巳】 上巳篇(晉)張華 仁風(fēng)導(dǎo)和氣,勾芒御昊春。 姑洗應(yīng)時月,元巳啟良辰。 密云蔭朝日,零雨灑微塵。 飛軒游九野,置酒會眾賓。 臨川懸廣幕,夾水布長茵。 徘徊存往古,慷慨慕先真。 朋從自遠(yuǎn)至,童冠八九人。 追好舞雩庭,擬跡洙泗濱。 伶人理新樂,膳夫烹時珍。 八音硼磕奏,肴俎從橫陳。 妙舞起齊趙,悲歌出三秦。 春醴逾九醞,冬清過十旬。 盛時不努力,歲暮將何因。 勉哉眾君子,茂德景日新。 高飛撫鳳翼,輕舉攀龍鱗。 上巳日帝會天淵池詩(晉)潘尼 青春暮月,六氣和理。 律應(yīng)姑洗,日惟元巳。 谷風(fēng)散凝,微陽戒始。 春服既成,明靈降祉。 上巳華光殿詩(南北朝)沈約 于維盛世即軒媯。朝酆宴鎬復(fù)在斯。 朝光灼爍映蘭池。春風(fēng)婉轉(zhuǎn)入細(xì)枝。 時鶯顧慕聲合離。輕波微動漾羽卮。 河宗海若生蛟螭。浮梁徑度跨回漪。 朱顏始洽景將移。安得壯士駐奔曦。 上已禊飲詩(隋)盧思道 山泉好風(fēng)日,城市厭囂塵。 聊持一樽酒,共尋千里春。 馀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 何言出關(guān)后,重有入林人。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唐)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興緒遙。 綠齊山葉滿,紅泄片花銷。 泉聲喧后澗,虹影照前橋。 遽悲春望遠(yuǎn),江路積波潮。 ![]() 十一【中元】 中元日贈張尊師(唐)令狐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xiàn)玄都永日閑。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fēng)。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習(xí)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唐)李白 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yuǎn)。 蒼厓渺難涉,白日忽欲晚。 未窮三四山,已歷千萬轉(zhuǎn)。 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高松來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谷間,始知靜者閑。 留歡達(dá)永夜,清曉方言還。 中元作(唐)李商隱 絳節(jié)飄飖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yuǎn),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泊淮口(唐)羅隱 木葉回飄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 秋涼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 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zhuǎn)繞梁聲。 錦帆天子狂魂魄,應(yīng)過揚(yáng)州看月明。 ![]() 十二【佛日】外來 四月八日題七級(唐)駱賓王 化城分鳥堞,香閣俯龍川。 復(fù)棟侵黃道,重檐架紫煙。 銘書非晉代,壁畫是梁年。 霸略今何在,王宮尚巋然。 二帝曾游圣,三卿是偶賢。 因茲游勝侶,超彼托良緣。 我出有為界,君登非想天。 悠悠青曠里,蕩蕩白云前。 今日經(jīng)行處,曲音號蓋煙。 四月八日(宋)文天祥 今朝浴佛舊風(fēng)流,身落山前第一州。 贛上瑤桃俄五稔,海中玉果已三周。 人生聚散真成夢,世事悲歡一轉(zhuǎn)頭。 坐對薰風(fēng)開口笑,滿懷耿耿復(fù)何求。 題清徹上人院(唐)張籍 古寺臨壇久,松間別起堂。 看添浴佛水,自合讀經(jīng)香。 愛養(yǎng)無家客,多傳得效方。 過齋長不出,坐臥一繩床。 南浦 · 四月八日(宋)史浩 天氣正清和,慶西乾、釋迦如來出世。毓質(zhì)向金盆,祥云布、層霄九龍噴水。東傳震旦,正令此日人人記。露盤百卉擁金容,香湯爭來拂洗。 誰知這個因緣,化眾生令求,塵埃脫離。一點(diǎn)本昭昭,當(dāng)須向、茲時便知瞥地。何煩費(fèi)手,自然作個惺惺底。若猶未晤,且管令師僧,八丈十二。 四月八日貢院上梁(宋)王十朋 廣廈初成萬柱標(biāo),修梁巍跨玉虹腰。 況逢此日生千佛,定引群仙上九霄。 下筆蠶聲紛戰(zhàn)藝,出林鶯友競遷喬。 清源人物從今盛,孝子忠臣滿圣朝。 ![]() 十三【龍?zhí)ь^】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xì)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席上賦(宋)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jié),一樽聊解負(fù)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fēng)流。 二月二日(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fēng)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fēng)檐夜雨聲。 二月二日挑菜節(jié)大雨不能出(宋)張耒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jié)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二月二日即事(宋)華岳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游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 十四【社日】 社日(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社日(宋)方岳 燕子今年掯社來,翠瓶猶有去年梅。 丁寧莫管杏花俗,付與春風(fēng)一道開。 乙酉社日偶題(宋)楊萬里 愁邊節(jié)里兩相關(guān),茶罷呼兒檢歷看。 社日雨多晴較少,春風(fēng)晚暖曉猶寒。 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緣溪路未干。 綠暗紅明非我事,且尋野蕨作蔬盤。 社日出游(明)方太古 村村社鼓隔溪聞,賽祀歸來客半醺。 水緩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 平田白洫流新雨,絕壁青楓掛斷云。 策杖提壺隨所適,野夫何不可同群。 社日僧舍風(fēng)雨(宋)劉宰 借蔬香積共晨炊,客里良辰總不知。 孺子從渠均胙肉,南翁無處聽巴詞。 神鴉得志飽終日,巢燕有心來及時。 風(fēng)雨聒人聾轉(zhuǎn)甚,半鐘濁酒可能治。 ![]() 十五【冬至】 冬至(明)王守仁 客床無寐聽潛雷,珍重初陽夜半回。 天地未嘗生意息,冰霜不耐鬢毛催。 春添哀線誰能補(bǔ)?歲晚心丹自動灰。 料得重闈強(qiáng)健在,早看消息報(bào)窗梅。 冬至日作(宋)蘇轍 羲和飛轡留不住,小兒逢節(jié)喜欲舞。 人言老翁似小兒,烝豚釀酒多為具。 潁川本自非吾鄉(xiāng),鄰里十年成舊故。 誰令閉戶謝往還,壽酒獨(dú)向兒孫舉。 飲罷跏趺閉雙目,寂然自有安心處。 心安自謂無老少,不知須發(fā)已如素。 似聞錢重薪炭輕,今年九九不難數(shù)。 冬至(明)龍輔 冬至宵難短,孤眠恨自長。 枕單寒入夢,窗破月窺床。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dú)老,天邊風(fēng)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邯鄲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 ![]() 十六【下元】 《寄題張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種葵花但取面勢向陽》宋·楊萬里 行盡葵堂西復(fù)東,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來問訊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殺儂。 主人未肯便山林,賞月吟風(fēng)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誰知半點(diǎn)向陽心。 《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宋·陸游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qiáng)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wěn),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yīng)有高人笑,五斗驅(qū)君早夜忙。 《下元日詣會慶節(jié)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宋·楊萬里 琳宮朝謁早追趨,漏盡銅壺殺點(diǎn)初。 半縷碧云橫界月,一規(guī)銀鏡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扈蹕朝拜景靈宮》宋·宋庠 令月開真館,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廟禮,更作蕊宮朝。 寶扇森排羽,仙輪恍御飚。 霞觴浮桂液,瓊饌薦芝苗。 日霽樓先曉,天深樹不凋。 繁禧將浩劫,世世會楊寥。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宋·蘇軾 中秋天氣未應(yīng)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fēng)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 十七【寒衣節(jié)】 《征婦詞》【宋】王镃 日日妝樓望雁回,雁回郎不寄書來。 誰知別后身寬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十二時·憶少年》【宋】朱敦儒 連云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 西風(fēng)正搖落,更前溪嗚咽。 燕去鴻歸音信絕。 問黃花、又共誰折。 征人最愁處,送寒衣時節(jié)。 《讀秦紀(jì)·七絕》【宋】劉克莊 黔首死于城者眾,杞梁身直一微塵。 不知當(dāng)日征入婦,親送寒衣有幾人。 《越調(diào)憑闌人·寄征衣》【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寄衣曲》【清】席佩蘭 欲制寒衣下剪難,幾回冰淚灑霜紈。 去時寬窄難憑準(zhǔn),夢里尋君作樣看。 ![]() 十八【花朝】 二月十五日祈晴十七日雷雨再作(宋)王十朋 清香一瓣乞晴回,準(zhǔn)擬陽光萬里開。 風(fēng)伯未吹云陣破,雷公又喚雨聲來。 補(bǔ)天石爛疇能煉,陷濘車深不易推。 誰坐黃堂稱太守,深慚無術(shù)救天災(zāi)。 二月十五日(宋)張耒 春風(fēng)揚(yáng)塵春日白,衡門向城人寂寂。 淮陽三月桃李時,街頭時有賣花兒。 老人臥穩(wěn)起常晚,欲強(qiáng)出游心獨(dú)懶。 一尊美酒酬芳菲,老大不及年少時。 花朝燃燈(宋)周士達(dá) 喚起園丁葺小園,喜逢社友訪林泉。 鶯花世界春方半,燈火樓臺月正圓。 閑不待偷皆樂地,趣隨所得到吟邊。 丁寧莫刬庭前翠,留與游人伴醉眠。 花朝(元)楊公遠(yuǎn)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陰霾占兩旬。 物態(tài)未妍寒瑟縮,人生易老事因循。 洗瓷杯酌浮蛆酒,擁地爐燒帶葉薪。 翻憶昔年成感慨,長官出郭劭耕民。 富州花朝用諸老韻(元)陳杰 鄭重傳河尹,殷勤舍蓋公。 今安裨議政,昔已坐談空。 鄉(xiāng)飲干戈后,花朝雨雪中。 明當(dāng)移棹去,啼鳥綠匆匆。 ![]() 十九【臘八】 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dāng)今佛,進(jìn)奉熬成第二鍋。 臘八危家餉粥有感(宋)趙萬年 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 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 臘八日夜直(清)曾國藩 翻從官宿得閑時,仙掖深深晝掩帷。 靜向古人書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濃饘說獻(xiàn)宮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門外望,并闌冰合柳枯垂。 臘八日未雪不寒(元)方回 寒暖違時節(jié),于民有弗堪。 豈應(yīng)今臘八,恰似舊春三。 夜□蒸膚汗,朝壺溢唾痰。 渾疑北風(fēng)雪,不肯到江南。 臘八粥(清)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yīng)時獻(xiàn)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jì)眾普。 盈幾馨香細(xì)細(xì)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dá)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 二十【小年】 祭灶詞(宋)范成大 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tuán)。 男兒酌獻(xiàn)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fù)云, 小年(宋)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祭灶詩(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縱筆三首.其三(宋)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dāng)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獻(xiàn)壽(宋)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