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漢書》中記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以及紫宮等,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于封建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是不能進入的,故稱為“紫禁”。 ![]()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于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其以南京故宮為藍本所營建的,到永樂十八年方才建成。 北京故宮是如今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還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在封建時代,故宮作為皇家的禁地,平常的百姓們是不能夠入內的。在這里,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然而,隨著封建時代的結束,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之后。這座皇家宮殿,也最終向普通民眾展現(xiàn)了它的雄偉。 人們對于那些無法觸及的東西,始終都是充滿好奇的。更何況,在六百多年來,這座宮殿始終與世人們相隔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高墻,那時的人們總會想著,墻的那一邊是什么樣子。 ![]() 在這座有著六百年歷史的皇家宮殿里,隱藏了太多的秘密,而隨著故宮的對外開放,這些秘密也逐一明朗了起來。就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專家在檢修故宮地磚之時,竟然發(fā)現(xiàn)這些地磚之下,還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一次意外,讓專家發(fā)現(xiàn)故宮中地磚之下的秘密 對于像故宮這類具有著珍貴歷史價值的建筑,專家們是會經常性地進行檢修的。而在20世紀的70年代,由于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響,專家們在檢查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了太和殿的地磚出現(xiàn)了破損的現(xiàn)象,于是專家們就打算將其取出進行修復。 然而,令他們都沒想到的是,在取出了破損的地磚之后,發(fā)現(xiàn)了地磚的下面竟然還有一層同樣的地磚。這一重大的發(fā)現(xiàn),令在場的專家們都十分的欣喜,也想要看看在此之下,還有沒有另外一層。果不其然,在第二層之下,專家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層地磚。 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竟然有15層同樣的地磚!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為什么要將地磚鋪得如此之厚呢? 實際上,這無非就是為了避免有人通過在地下挖地道闖入皇宮之內,由此可以更好的保證皇帝的安全??梢?,當時為了保證皇宮的安全性,對所有的建筑要素的要求是多么的高。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作為保障??梢哉f,在整個故宮地面上的“金磚”,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是無數(shù)的能工巧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最終能夠完成的。 那么,這些磚塊為何叫做“金磚”呢? “金磚”不是金磚,卻堪比金磚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故宮中的地磚并不是普通的地磚,而是被稱為“金磚”。當然,這并不是意味這里的地磚都是黃金做的。那么又為何叫做金磚呢?讓我們下面來解釋一下。 朱棣在經過了“靖難之役”之后登基為帝,并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到了自己的藩地北京,既然成為皇帝,那么之前的行宮就不有些配不上他的身份了。 為此了開建紫禁城,他大興土木,而在選擇紫禁城內鋪設的地磚之時,由各地磚窯競相“投標”,在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蘇州的陸慕磚窯因燒制出的青磚“敲之有聲,斷之無孔”而脫穎而出,成為了御窯,生產青磚的“余窯村”,也因此而成為了“御窯村”。 從此以后,“御窯村”燒制的青磚便全部都送往北京,因其“特供京城”,因此時人稱其為“京磚”,由于“京”與“金”的音相似,因此久而久之,人們就將故宮的地磚稱為“金磚”了! 雖說“金磚”原為“京磚”,但其實真正將其稱為“金磚”也是一點都不為過的,因為這些青磚的燒制的過程是極其的繁瑣復雜的,一塊“金磚”從取土到最終的成型,就需要足足的七百二十天的時間,因此在坊間中,向來就有“一兩黃金一兩磚”的說法。 狠心朱棣,竟將所有工匠毒啞 據《明成祖實錄》中記載,在故宮完工了之后,朱棣做出了一個令人感到驚訝的決定,他下令將所有參與到燒制“金磚”的工匠都毒啞了。 在發(fā)現(xiàn)太和殿的地磚是15層之前,史學界中對于朱棣的行為還感到大為不解,不明白為何就連參與皇宮地磚燒制工匠也會被害,畢竟他們也只是燒制行宮地磚的工匠罷了,又不是修建陵墓的工匠,按理來說是無需殺人滅口的,而如今地磚下的秘密公布了出來,朱棣當時的行為也就能說通了,原因很簡單,一切就都是為了掩蓋如今所發(fā)現(xiàn)的這一秘密。 在得知一切后的專家們也不禁感慨,這朱棣真是好狠的心,為了一己之私而勞民傷財且不說,竟然還為了這所謂的秘密,而將所有的工匠都毒啞了,真是令人唾棄! 小結 由此,也可可以見得在故宮之內所隱藏的秘密,真是的無窮無盡啊,沒想到就連一塊小小的地磚,也都有如此大的講究,并且還隱藏著如此秘密,也不禁讓人感慨不愧是皇家的宮殿,不愧是世界五大宮之首,果然是名不虛傳! 只是,這窮奢極欲的故宮的背后,又該隱藏了多少無辜的百姓的血與淚啊,沒想到就是連負責燒制地磚的工匠,也都會有莫大的風險,這幾天更不用說那些負責修建陵墓之類的工匠了。 俗話說的“伴君如伴虎”,如此看來是一點水分也沒有,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那些普通民眾的生命,在皇帝等權貴來看,就如同地上的螻蟻一般,根本就不被統(tǒng)治者放在眼中。好在,如今已經是平等的年代,我們也要感謝那些為了如今的社會而付出了血與汗的人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
來自: liuhuirong > 《歷史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