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艱苦環(huán)境中走出來的國家領導人們,基本都能長壽,活過八十,現(xiàn)代人每天都能大魚大肉,住得好,吃得好,以車代步到哪都輕巧,可為啥身體素質(zhì)卻很差,沒能跟上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 這是有著“紅墻醫(yī)生”之稱的原局長王敏清,所發(fā)出的疑問,也是很多人心中難解的困惑。 我國的開國元勛們,都是從刀光劍影中走出來的英雄。 ![]() 他們爬雪山過草地,歷經(jīng)磨難,九死一生,建國后還秉承著艱苦樸素的革命精神,可他們大都在耄耋之年壽終。 反觀當下的百姓,大都沒嘗過革命時期的心酸苦楚,衣食住行樣樣優(yōu)越,可身體素質(zhì)卻遠不如老一輩的偉人。 不少人剛過而立之年,就患上了慢性疾病,等到過了四十,不是這里痛就是那里癢,經(jīng)常出入于各大醫(yī)院。 ![]() “自討苦吃”,乃延年益壽之良方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身體素質(zhì)反倒不如原來了呢? 王敏清老先生在自己的書中,告訴了世人答案。 王敏清是根紅苗正的老革命,剛出生時就跟著父母在上海搞情報工作,后來又在延安學習。 ![]() 1948年,他以軍人的身份就讀于北方大學醫(yī)學院,隨軍參加了解放臨汾與太原戰(zhàn)役。 建國后,王敏清又去往山西大學醫(yī)學院學習,在25歲就進入中南海,為領導人們服務。 當時他住的地方,就在勤政殿的東邊,距離毛主席的菊香書屋不過百米遠。 ![]() 當年,毛主席、朱德、陳云、葉劍英等二三十位國家元老的保健工作,都由王敏清負責。 后來,他還曾做過楊尚昆、鄧小平的專職保健醫(yī)生。 每當有領導人病危時,都會請王敏清前去參與搶救工作。 可以說,王敏清對老一輩領導人的生活習慣和作息,非常熟悉。 ![]() 王敏清坦言,那個時期的領導人們不會服用特殊的保健品,也沒有什么理療他們的長壽秘訣,王敏清用三個字概括:不享福。 每當想起延安的那段時光,王敏清老人都會用一個“苦”字來形容。 當年吃不飽飯是正常的事情,毛主席和周總理都經(jīng)常跟著餓肚子。 能吃飽的時候,也只是用發(fā)了霉的小米煮成粥,再配著山上挖的野菜吃。 ![]() 如果感冒生病了,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硬扛。 諸如青霉素這樣的消炎藥品,在當年十分稀缺,先緊著前線的戰(zhàn)士們使用,如果實在撐不住了,還要得到周總理的特批才能使用。 老一輩領導人們正是因為吃過這樣的苦,才練就了強健的體魄。 ![]() 王敏清又引用了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的事跡,他說:“徐特立老先生,在91歲去世前,一直都很健康。” 彼時的延安溝壑縱橫,道路崎嶇不平,一向尊師重道的毛主席,為了徐特立出行方便,給徐特立批了一輛驢車。 徐特立不好直接拒絕學生的好意,但還是覺得自己走路方便,于是“人在前面走,驢在后面跟”成了延安的一個奇觀。 建國后,毛主席又給徐特立批了一輛汽車,可徐特立還是喜歡步行。 只要不是出遠門或者趕時間,徐特立都會自己走在前面,而汽車則跟在其身后。 毛主席身為徐特立的學生,也是將“不享?!卑l(fā)揮到了極致。 他晚年有兩大愛好,其一是游泳,其二是爬山。 ![]() 正所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1956年,毛主席已經(jīng)63歲,在出席武漢長江大橋竣工儀式后,他直接去長江游起泳來。 一旁的工作人員不停勸阻他注意身體,可毛主席卻說:“我不要休息,水里也是休息,我還要游兩個小時?!?/span> 在接下來的四天內(nèi),他又三次橫渡長江,有感而發(fā),直抒胸臆地寫下:“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p> 十年以后,已經(jīng)73歲的毛主席竟然又一次橫渡長江,引得世人嘖嘖稱嘆。 即使是到了1974年,毛主席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的時候,他仍然沒有忘記游泳。 ![]() 當年11月19日,毛主席在警衛(wèi)人員的陪同下來到長沙市泳游館。 他在水里時而轉(zhuǎn)圈時而做操,將眾人逗得捧腹大笑,完全不像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 游了十分鐘后,大家都勸他上岸歇歇。 毛主席則笑著揮揮手,伸出了兩根指頭,示意再游二十分鐘。 可他覺得還不過癮,又伸出了三根指頭,意思自然是三十分鐘。 ![]() 對于爬山,毛主席也是鐘愛異常。 他總是想起哪座山來就去爬哪座山,一般都是下午出門,戴月而歸。 山上風大,氣溫低,張耀祠每次都細心地為主席戴上帽子和口罩,而毛主席卻“很不情愿”。 有時候警衛(wèi)團里那些年紀輕輕的大小伙子都累得氣喘吁吁,毛主席卻還可以照常前進。 閑來無事,毛主席還會和他的警衛(wèi)團團長張耀祠掰掰手腕。 張耀祠足足比毛主席小了23歲,還曾接受過極為嚴格的軍事訓練,真比起腕力來,有時候他也不是毛主席的對手。 每回輸了,張耀祠都忍不住說一句:“主席,你力氣真大,我可比不過你?!?/span> ![]() 而正因為毛主席不愛享福,他才能活到83歲高齡。 正如王敏清所言:“毛主席、朱德、鄧小平等領導們,都喜歡游泳、爬山,大自然有負氧離子,有陽光,有一年四季的變化?!?/span> 王敏清舉例,我國遠近聞名的長壽之地如海南保亭,廣西巴馬還有新疆和田等,都坐落于山居鄉(xiāng)村。 那里的負氧離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沒有遭到污染,飲用水或者瓜果梨桃都是純天然,最自然的東西反而最能養(yǎng)育人。 所以,人們要想保持健康,獲得長壽,就應該多親近自然。 ![]() 生無所息,“動起來”的人生才精彩王敏清說:“動物、動物,就得多活動;不動?那就死得快?!?/span> 王敏清分析,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被生活潛規(guī)則束縛住了,能搭乘交通工具的時候就絕不走路;能躺在床上,就絕不會站起來。 長此以往,身上的器官就會出現(xiàn)退化。 王敏清這個級別的人物,出門肯定配備專職司機。 ![]() 可平時除非有急事,他很少去坐專車。 出門買菜,自己溜達著就去了,即使是去稍遠些的地方,王敏清也習慣走到地鐵口去坐地鐵。 他家的樓層并不矮,但王敏清幾乎不乘坐電梯。 不論是六樓還是十二樓,他只要橫心要爬,就一定能上得去。 ![]() 有時候王敏清也想勸勸那些排隊等電梯的人,可他勸了人們也未必會聽。 王敏清所提倡的“動”,除了走路外,還有適當?shù)腻憻挕?/strong> 在他看來,鍛煉并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 健身房里有空調(diào)系統(tǒng),四季如春,在里面鍛煉的確非常舒適。 ![]() 但冬天就應該冷,夏天就應該熱,開空調(diào)鍛煉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 何況,在里面出一身汗,毛孔張開,空調(diào)中的冷風或者熱風都順著碩大的毛孔,進入了身體,參與人體的循環(huán)。 而且人體如果常年在恒溫的環(huán)境中,那么對于惡劣的環(huán)境必然不適應。 ![]() 然而,人總是要出門的,一直在恒溫狀態(tài)下的人們冬天怕冷,夏天怕熱,必須要有空調(diào)才能生活。 如此一來,人就不能適應自然。 若是發(fā)生了流行病毒,身體則必然成為病毒的載體。 王敏清比喻道:“在四季如春的溫室內(nèi)綻放的何其絢爛,可一出溫室就會死去?!?/span> ![]() 約上三五個好友,去戶外籃球場揮灑汗水或者三五成群,一起爬山,親近一下大自然,接受陽光普照。 王敏清認為,運動是無需講條件的,只要自己想隨時都可以。 他坦言,這種想法是從毛主席身上學到的。 當年毛主席游泳時,哪管它是寒冬還是酷暑,只要有想法就隨時下去。 ![]() 在這一點上,王敏清自愧不如,他說:“當時我還年輕,對游泳條件挑挑揀揀,我遠不如毛主席。” 當然,運動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一昧地聽信“專家們”的讒言。 王敏清經(jīng)常在公園里鍛煉,他見慣了各種千奇百怪的鍛煉方式。 有站在單杠上來回翻轉(zhuǎn)的;有四肢趴在地上如同動物一樣的,最多見的還是“倒走”。 ![]() 有一天早上,王敏清在公園里散步,迎面而來的是一位中年婦人。 她倒走得非常起勁,王敏清熱情地和她打了招呼:“鍛煉身體吶”。 女人回答:“專家說,倒走包治百病?!?/span> 王敏清身邊的家人朋友有很多倒走鍛煉的,其中不乏有摔倒骨折的。 ![]() 王敏清好心勸阻道:“你年紀大了,倒走可容易跌倒。” 結(jié)果,那名婦女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再也不搭王敏清的腔。 或許王敏清的心直口快,在那名婦女眼中是“惡毒的詛咒”,可他一生行醫(yī),最看不得人間疾苦。 那名婦女的表現(xiàn),代表了當下大多數(shù)人對所謂專家的迷信。 ![]() “中南海御醫(yī)”的箴言運動是值得鼓勵的,前提是在有科學依據(jù)的條件下。 運動的意義不僅在于強健體魄,更在于提高免疫力。 初中生物課本就曾講過,免疫力乃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指的是抵御病毒與細菌入侵的能力。 ![]() 如果免疫力提高了,人體在遭遇外來病毒侵襲時,就能將其消滅。如果免疫水平低下,就會經(jīng)常生病。 像我們熟知的艾滋病毒,其實它本身并不會對人體的器官造成傷害,但它會破壞人體的免疫能力,讓免疫系統(tǒng)失去作用。 如此一來,所有的病菌就都能在體內(nèi)作祟。 ![]() 王敏清將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比作成“8341部隊(毛主席的警衛(wèi)團)”,唯有勤加運動,才能提高這支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 王敏清提倡多讓“8341”參與實踐,多給它們一些時間。 意思是,切莫生病了就去吃藥或者注射點滴。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遇到病毒,就是該當免疫系統(tǒng)上場作戰(zhàn)。 ![]() 王敏清的原話是:“須知'是要三分毒’,哪種藥沒有副作用?” 如果生病了就去吃藥,人體就會對藥物形成依賴,它會被藥物很快的擊敗。 但當其卷土重來時,則需要更大劑量的藥物。 而免疫系統(tǒng),卻因為沒有得到鍛煉而漸漸的降低功效。 ![]() 在王敏清看來,現(xiàn)在的糖尿病,高血壓如此普遍,就是人們不運動導致免疫力得不到提高,而生了病又接著吃藥,致使免疫力再度下降所致。 建國后他在中南海時,很少聽說有人患上這種“富貴病”,第一次接觸,還是傅作義患病入院。 整個醫(yī)院的醫(yī)生們,都圍在會議室里對照著檢查結(jié)果尋找答案。 ![]() 1929年出生的王敏清,如今已經(jīng)93歲高齡,可他依舊精神矍鑠,容光煥發(fā),完全不似如此年齡老人的模樣。 王敏清對此非常自豪,他驕傲的說: “很多年輕人身體都沒有我好,這是有量化指標的。我50年沒得過感冒,60年體重沒有變過,心電圖和教科書上的一樣。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span> ![]() 不過,王敏清曾得過癌癥。 患上此癥意味著“宣判死刑”,但王敏清身體素質(zhì)極佳,即使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喉嚨,在不打針、不吃藥、不放療和化療的情況下,依然挺了過來。 王敏清總結(jié)了自己的長壽秘訣,希望能將其分享給所有的老年人。 ![]() 第一,退休后應當盡量找些事情做。 像王敏清他是離休不離崗,盡管已經(jīng)賦閑在家,可中央還經(jīng)常請前去問診。人不能閑著,身體不能,心也不能。 第二,合理安排睡眠時間。 如果打亂了作息規(guī)律,人體的健康狀況一定會有所下降。 ![]() 第三,一定要尊重科學。 要遵循醫(yī)院醫(yī)生的意見,而不是盲目的迷信那些所謂的“專家”。 王敏清大半生服務于國家領導人,退休后又致力于民生保健事業(yè),用實際行動將“醫(yī)者仁心”詮釋的淋漓盡致。 |
|
來自: mam666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