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 兄弟姐妹再親近,也不能過多地往來。在很多事兒上,也要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能裝就裝,千萬不能過分老實。 與外人相處的模式不同,兄弟姐妹相處的模式,往往多了小心和謹(jǐn)慎,而少了隨意和灑脫。有可能我們一個小小的差錯,就會導(dǎo)致關(guān)系破裂。 父母還在的時候,相信兄弟姐妹之間能夠很好地相處。因為父母是家庭的話事人,下面的兒女都會給父母幾分面子,兄弟姐妹之間再有矛盾,也不會起沖突。 可一旦父母不在了,相信兄弟姐妹之間就會“矛盾叢生”,以往和諧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你爭我斗,以及翻臉不認(rèn)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最直接,而又最沒有用的做法,就是跟兄弟姐妹說真話,啥事兒都擺在臺面上說,特別老實。像這樣的做法,往往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 可以說,跟兄弟姐妹關(guān)系再好,在這三個地方,也不能太老實,不然會害了自己。 02 不能在“金錢物質(zhì)”上太老實。 絕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么一個觀點,他是我的兄弟姐妹,那我跟他談一談利益,說一說錢財,應(yīng)該問題不大,相信這“血緣關(guān)系”還是有保障的。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這血緣關(guān)系,真的有保障嗎? 任何的關(guān)系,在殘酷的現(xiàn)實以及善變的人性面前,其實都不堪一擊。有可能一點小小的利益,就能讓親人“反目成仇”。 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看看古往今來的有錢人家就知道了。 在皇室,兄弟相爭,那是很常見的事兒;在富豪家庭,兄弟為了遺產(chǎn)而鬧上法院,也屢見不鮮;在一般人家,兄弟為了一點錢財而明算賬,基本成為了陌生人。 對待兄弟姐妹,我們不該牽扯到“利益”。把矛盾挑明了,這問題就多起來了;把人性中的貪婪激發(fā)出來了,那“骨肉相殘”的情況就出現(xiàn)了。 所以說,不能在“金錢利益”上太老實,這是維系兄弟姐妹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03 不能在“個人遭遇”上太老實。 如今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所承受的責(zé)任越來越多。慢慢地,我們養(yǎng)成了這么一種習(xí)慣,那就是向別人訴說自己的心聲。 如果要找一個樹洞,那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誰呢? 有些人會想到同事,有些人會想到朋友,而更多的人,會想到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他們覺得,自己跟兄弟姐妹是同齡人,也是親人,絕對能夠感同身受。 有這么一個案例。 一位36歲的全職媽媽,在家庭中遇到了丈夫的冷暴力,而且跟婆婆的關(guān)系特別差。因此,她就跟自己的親姐姐訴說心聲。 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她的婆婆和丈夫,竟然都知道了這件事,還罵她不懂得跟家人溝通,總喜歡跟外人說三道四。 這時候,她才知道,那個自己無比信任的姐姐,竟然把自己的事說了出去,還添油加醋,讓人心寒。 在這個世上,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所有的苦,都只能由自己來承擔(dān)。而這些個人的經(jīng)歷,藏在心底就好,能不說就不說,過分老實是一種罪過。 04 不能在“來往”這件事上太頻繁。 在人性心理當(dāng)中,有這么一個說法,叫做“遠香近臭”。 人與人之間離得遠一點,那就能保持關(guān)系的和諧。而靠得太近了,那我就會放大你的缺點,你也會嫌棄我。如此,這關(guān)系就維系不下去了。 有情感咨詢師說過,家庭是這個復(fù)雜的社會的一個縮影,親人低頭不見抬頭見,終究成為了矛盾的源頭。如果可以選擇,我想,還是疏遠點比較好。 就像吃菜,你吃多了都會膩,而想要吃肉。人,終究是“喜新厭舊”的生物,只會愈發(fā)討厭“舊”的人與事兒,而不會對他們感興趣。 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恰恰很復(fù)雜。血緣關(guān)系濃厚,可感情太淡薄,那我們接觸多了,不就越發(fā)感覺到“嫌棄”了嗎? 說句難聽一點的話,有些人寧可跟外人打交道,也不跟兄弟姐妹打交道。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受到了“刺猬效應(yīng)”的影響,不想再受到傷害了。如此,還不如少點往來,至少“你好我也好”。 05 寫到最后 兄弟姐妹是我們的親人,跟他們疏遠一點,保持該有的距離,到底對不對呢? 試想,兒女和父母的關(guān)系太親近了,都會反目成仇,又何談是血緣和感情都更淡薄的兄弟姐妹呢? 對待兄弟姐妹,不能太老實,也不能什么都說。該要保留的秘密,就得保存在心底?!爸?jǐn)言慎行,沉默是金”才是硬道理。 其余的,看著辦就好。能不翻臉,就不要翻臉??扇绻娴搅朔樀牡夭剑俏覀兙徒僖?,各自尊重,沒必要糾結(jié)太多。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