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的教育觀念、眼界、格局、視野、思維方式以及教養(yǎng)方式等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最大的影響。 家長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方式和創(chuàng)設的適宜家庭環(huán)境,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彎路。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好以下這八個教育法則,可以讓孩子在成長中少走很多的彎路,成為一個自信又自律的優(yōu)等生。 01 夢想法則——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有夢想的孩子,他們往往就有一種為了實現(xiàn)夢想而努力前進的動力。 因此,我們家長不妨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播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如果只是幫孩子播下夢想的種子當然不夠,還需要我們不斷為這顆種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鼓勵孩子學會對“種子”進行“松土、除草、施肥、澆水”的自我干預,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這樣才能讓這顆種子在未來長成蒼天大樹。 ![]() 02 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報以積極的期望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對一所學校一到六年級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測試,然后將一份“最有發(fā)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并囑咐他們保密。需要強調的一個事實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選出來的。 8個月后出現(xiàn)了奇跡:凡是上了那份名單的學生,學習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自信心大大增強,更樂于和他人打交道。 研究結果表明,當大人對孩子報以積極的期望時,孩子就會往好的方面去發(fā)展;反之,對孩子缺少積極的期望,孩子的發(fā)展就會變得很一般。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要讓孩子發(fā)展得更好,那就應該給他多傳遞積極的期望和鼓勵。 03 延遲滿足法則——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 “延遲滿足”法則告訴我們,那些能夠忍住當前誘惑的孩子,他們有更加明確的人生目標,更能抵御短期利益的誘惑,這意味著他們有更強大的自制力,使得他們在未來的學業(yè)和事業(yè)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 我們家長可以運用“延遲滿足”法則來教育孩子。比方說,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時候,不立即滿足他,而是要擺出一些條件,讓孩子在等待和堅持中,培養(yǎng)自己的自制力。 04 強化定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教育孩子在本質上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 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關鍵在于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以身示范。 有一個“鯨魚實驗”非常有趣:研究人員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墻,鯨魚和食物各放在一邊。 一開始,鯨魚猛烈地撞擊著玻璃,后來它終于發(fā)現(xiàn),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時間以后,它就不再撞擊了。 接下來研究人員把玻璃墻給拆了,鯨魚還是以為前面有玻璃墻一樣,只在自己那邊活動。 ![]() 人的行為也和這實驗結果一樣,在經歷了一段時間或重復的經歷之后,就會固化,形成一種習慣。 “強化定律”的核心點就是“好習慣在于不斷強化”,一個行為如果反復經歷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因此,想要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就每天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想要孩子養(yǎng)成不玩手機游戲的習慣,就不要整天在孩子面前刷手機玩游戲;想要孩子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就要每天堅持和孩子一起鍛煉…… 05 魚缸法則——孩子需要自由成長的空間有人把幾條小魚放進魚缸里,雖然過了好幾年,可小魚依然還是小魚,沒有什么變化。 但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就把這些小魚養(yǎng)在了院子里的池塘里,沒想到這些小魚竟然很快就長成了大魚。 前幾年沒有什么變化的小魚,到后來之所以長成了大魚,這是因為它們所處的環(huán)境變了,它們獲得了自由生長的空間。 不僅小魚需要自由生長的空間,孩子同樣也是如此,我們只有打破心中的“魚缸”,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大的自由成長空間,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 如何打破心中的“魚缸”,這就需要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越俎代庖,給孩子營造寬松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去實踐,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收獲。 06 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何謂“自然懲罰”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允許孩子去嘗試,但要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因為自己的過失所帶來的自然結果,這種結果就是自然懲罰。 這等于在給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自己造成的過失,不能由別人來承擔,只能由自己去承擔。 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運用自然懲罰法則,比如某件事情明明是不對的,但孩子一定要去嘗試,我們家長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但要明確告訴孩子產生的后果要讓他自己承擔。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從這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訓。 07 狼性法則——呵護和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 對孩子來說,他們也同樣充滿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一切興趣的起源,更是讓孩子探索知識的無限動力。 ![]() 針對孩子的好奇心,我們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去呵護和培養(yǎng)。呵護的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的是孩子更高層次的好奇心。 當孩子表現(xiàn)出對新生事物的好奇時,我們家長不僅不能阻止,還要鼓勵孩子去思考,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們去嘗試。 08 南風法則——教育孩子要講求方式方法 “南風法則”說的是南風與北風比威力,看誰能能耐把行人的大衣給脫掉。 北風鼓足了勁,朝著行人猛吹了一口氣,可不僅沒能把行人的大衣給吹掉,反而因為寒風凜冽的緣故,行人把大衣越裹越緊了。再看南風,它的做法和北風大相徑庭,采取的是溫柔的做法,朝著行人徐徐吹出一股暖風,行人感到了暖意,就紛紛把大衣給脫掉了。 “南風法則”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講求方式方法,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反過來,如果我們采取的是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方式,更能收到教育效果。對孩子寬容是一種強于只是單純懲戒的教育力量。 結語孩子能不能成人成才,和家長教育水平的高低是息息相關的。 想讓孩子在成長中少走彎路,我們家長就要充分運用好以上幾個教育法則,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