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出世”古往今來不乏其人,那些山間野趣、農(nóng)戶漁村的魅力從來沒有折損過。反映農(nóng)家生活的詩詞也不計其數(shù),其中精品層出不窮。陶淵明、陸游、范成大等大詩人都有許多名篇佳句。 詞這種體制多是言情,雖說以相思懷人、悲春傷秋的題材居多,但是描寫田園生活的宋詞也不在少數(shù),今天和朋友們一起來欣賞兩首小令,可謂是描寫田園生活的詞中“雙璧”。 ![]() 第一首,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 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亡同無,讀音wú,亡賴即無賴。 直譯: 溪頭芳草青青,溪畔茅屋幾重,吳儂軟語似美酒,教人醉里聽。屋前農(nóng)家老夫妻,其樂融融。 大兒溪東種豆,二兒忙著編織雞籠,最讓人偏愛的小兒子,懶洋洋地躺在草地,手剝蓮蓬。 ![]() 辛棄疾是真正的少年英雄。他生長在“敵占區(qū)”,眼見金人的鐵騎踐踏自己國家的領(lǐng)土,在一腔愛國情的驅(qū)使之下,他集結(jié)了眾多立志報國的勇士投靠耿京的義軍。在義軍中,辛棄疾奉命南下建康(當(dāng)時南宋的都城)與南宋當(dāng)朝聯(lián)絡(luò),共議抗金之計,在返回北地的途中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暗殺,義軍也已潰散。義憤填膺的辛棄疾只帶了五十余人勇闖幾萬人的敵營,生擒張安國,將他押送至南宋,交給了朝廷。此時的辛棄疾不過二十余歲,敢以五十騎擊敵萬人,這是何等的英勇。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薄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以寄》豈不是他少年時金戈鐵馬,沙場縱橫速寫。 ![]() 可惜南歸后,小朝廷對他很是忌憚,一是來自敵區(qū),不敢完全信任,二是朝廷偏安一隅,根本不思復(fù)國,漸漸地,辛棄疾就如寶劍蒙塵一般被南宋“閑置”了起來。 淳熙八年(1181年),正值壯年的辛棄疾在上饒的帶湖建莊園,安置家人定居,此后的二十余年里,他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此閑居。本首《清平樂 村居》即是作于在上饒期間。 辛棄疾一改平常愛用典、“掉書袋”的特點,將本首小令填得清新淡雅,繪聲繪色。全詞不用任何典故,沒有一點比興,全用白描。將一戶普普通通的五口之家日常的片段描寫得生動活潑,使讀者歷歷在目,雖然都是淡淡白描,但是本詞讀來卻饒有風(fēng)致,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功力。 ![]() 第二首反應(yīng)農(nóng)家生活的小令更為絕妙,這就是蘇軾的《浣溪沙》 浣溪沙 宋·蘇軾 麻葉層層苘(qǐng)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luò)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chǎo)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苘:音qǐng,苘葉就是指苘麻,也叫白麻。 絡(luò)絲娘:原本是一種蟲子,夏秋出沒。又名莎雞、絡(luò)維。李白的《長相思》中有“絡(luò)維秋啼金井闌”詩句。本詞中,絡(luò)絲娘指采桑養(yǎng)蠶的農(nóng)家女。 垂白:頭發(fā)漸白的老人。 “捋青搗麨軟饑腸”一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太好理解。捋青就是捋下青黃色還未完全成熟的麥子。 麨:音chǎo,將麥子炒熟后再碾碎制成干糧。 軟:唐、宋時期的口語,贈送糧食之意。軟饑腸即飽饑腸。 ![]() 直譯: 茂盛的麻葉在艷陽下潤澤發(fā)光,村莊里彌漫著煮繭的清香,年輕蠶婦的歡聲笑語在竹籬間回響。庭院里的青年將新麥炒制成干糧,微醺的老翁殷勤喚我趕快嘗嘗,我高興地與老人閑話家常:種下去的豆子幾時能黃。 ![]() 本首小令是東坡任徐州太守期間所作,本詞就是一卷農(nóng)家風(fēng)情圖。詩人描寫麥?zhǔn)諘r節(jié)的農(nóng)村場景,動用了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官來刻畫豐收即景,熱情淳樸的老農(nóng),平易近人的太守在村舍前拉起家常,這是何等逼真生動的一幕,詩詞字句中浸透著濃郁的生活情味,怡然自得的太平景象,盡收眼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