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息電位 resting potential 定義:細胞未受刺激時存在于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相對恒定。據(jù)測定,哺乳動物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絕對值為70~90mV。 學科:運動醫(yī)學_運動生理_骨骼肌功能 相關名詞:跨膜電位 動作電位 細胞膜 【延伸閱讀】 細胞處于安靜狀態(tài),細胞膜內外所存在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這種電位差存在于細胞膜兩側,所以又稱跨膜電位,或簡稱膜電位。靜息電位相對恒定,據(jù)測定,哺乳動物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絕對值約為70~90mV。若以細胞膜外電位為零,細胞膜內電位則為-70~-90mV。 靜息電位的產生原理可以用“離子學說”來解釋。離子學說認為:細胞內外各種離子的濃度分布是不均勻的,細胞膜對各種離子通透具有選擇性。下面就以神經細胞為例敘述靜息電位的產生原理。 哺乳動物神經細胞內的K+(鉀離子)濃度比細胞外高28倍,而細胞外的Na+(鈉離子)、Cl-(氯離子)濃度分別比細胞內高13倍和30倍。另外,細胞內的負離子主要是大分子有機負離子,如蛋白質等(以A-表示)。因此,如果細胞膜允許離子自由通過的話,它們將以擴散的方式順濃度梯度產生K+和A-的外流(由細胞內向細胞外流動),以及Na+和Cl-的內流(由細胞外向細胞內流動)。 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透因離子不同而不同。當細胞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大,而對Na+的通透性較?。▋H為K+的1/100~1/50),對A-則幾乎沒有通透性,所以就形成K+外流。離子的流動必然伴隨電荷的轉移,結果細胞內因帶正電荷的K+減少而電位下降,同時細胞外因帶正電荷的K+增加而電位上升,這就造成了細胞外電位高而細胞內電位低的電位差。所以,K+的外流是靜息電位形成的基礎。 隨著K+的外流,細胞膜兩側形成的外正內負的電場力會阻止細胞內K+繼續(xù)外流,當促使K+外流的向外擴散力與阻止K+外流的電場力相等時,K+的凈移動量就會為零。這時細胞內外的電位差值就穩(wěn)定在一定水平上,這就是靜息電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