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1、陰陽;2、天地;3、奇偶;4、剛?cè)幔?/span>5、玄黃;6、乾坤;7、春秋;,8、不變與變。通常都是指陰陽 三才:天才、人才、地才 三魂:指“天魂、地魂、人魂”,古稱“胎光、爽靈、幽精”,也有人稱之為“主魂、覺魂、生魂”或“元神、陽神、陰神”或“天魂、識魂、人魂”等。 三皇:1、伏羲,神農(nóng),黃帝,出自先秦古籍《世本》;2、伏羲、女媧、神農(nóng),出自《春秋運斗樞》和《呂氏春秋》;3、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4、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5、燧人、伏羲、神農(nóng),出自《尚書大傳》;6、伏羲、女媧、神農(nóng),出自《風(fēng)俗通義·皇霸篇》;7、伏羲、神農(nóng)、西皇(赤帝)祝融,出自《白虎通》;8、伏羲、神農(nóng)、共工,出自《通鑒外記》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三悟:放下、看破、自在 三寶:1、太上無極大道元始天尊(道寶),三十六部尊經(jīng)靈寶天尊(經(jīng)寶),玄中大法宗師道德天尊(師寶);2、精氣神;3、佛法僧;4、覺正凈;5、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 四相:1、地、水、火、風(fēng);2、四象,分別為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3、道家也稱“老陰、少陰、少陽、老陽”為四象。指顯示諸法生滅變遷之生、住、異、滅等四相。又作四有為、四有為相、四本相。屬心不相應(yīng)行法。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四面:東、南、西、北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帝:1、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出自《世本》、《大戴記》、《史記 五帝本紀(jì)》;2、太皞(伏羲)、炎帝(神農(nóng))、黃帝、少皞、顓頊,出自《禮記月令》;3、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出自《尚書序》、《帝王世紀(jì)》;4、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出自《楚辭 惜誦》。五帝一般采取《史記 五帝本紀(jì)》的說法。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方:東、西、南、北、中 五谷:稻、黍、稷、麥、豆 五官:耳、目、口、鼻、身 五金:金、銀、銅、鐵、錫 五經(jīng):易、書、詩、禮、春秋 五味:甜、酸、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六合:上、下、東、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 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 六畜:豬、牛、羊、馬、雞、狗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字箴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 六神通:1、天眼通,能照見三界六道眾生的生死苦樂之相,及照見世間一切之形色,無有障礙。2、天耳通,能聽聞三界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聽聞世間一切之音聲,無有障礙。3、他心通,能知三界六道眾生心中所思所想之事。4、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5、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xiàn)身之能力。6、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六欲:1、眼(見欲,貪美色奇物)、耳(聽欲,貪美音贊言)、鼻(香欲,貪香味)、舌(味欲,貪美食口快)、身(觸欲,貪舒適享受)、意(意欲,貪聲色、名利、恩愛);2、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音聲欲、細(xì)滑欲、人相欲;3、求生欲、求知欲、表達欲、表現(xiàn)欲、舒適欲、情欲; 七魄:1、一魄天沖,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2、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陰,第四魄名吞賊,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穢,第七魄名臭肺 七情:1、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志活動;2、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七種藥物配伍 七星: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quán)(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 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八方: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 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九字真言: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 九宮:1、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2、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石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 九泉:酆泉獄主攝天魔、衙泉獄主攝不職典祠、黃泉獄主攝山魈精魅、寒泉獄主攝江湖水怪、陰泉獄主攝血食邪神、幽泉獄主攝山林毒惡、下泉獄主攝古伏尸、苦泉獄主攝師巫逆鬼、溟泉獄主攝刑亡橫死 九淵:鯢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 九天:1、中天,羨天,從天,更天,晬天,廓天,減天,沈天,成天;2、東方蒼天,南方炎天,西方浩天,北方玄天,東北旻天,西北幽天,西南朱天,東南陽天,中央鈞天;3、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 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九族:1、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父族四: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岳父、岳母。 十方:1、上天,下地,東,西,南,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2、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雙魚座 十三經(jīng):《易經(jīng)》、《書經(jīng)》、《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壽經(jīng)》、《爾雅》、《孟子》 十三轍:中東、江陽、衣期、姑蘇、懷來、灰堆、人辰、言前、梭波、麻沙、乜邪、遙迢、由求 二十四節(jié)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書》、《南史》、《北史》、《唐書》、《新唐書》、《五代史》、《隋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三十六天罡:天魁星、天罡星、天機星、天閑星、天勇星、天雄星、天猛星、天威星、天英星、天貴星、天富星、天滿星、天孤星、天傷星、天立星、天捷星、天暗星、天佑星、天空星、天速星、天異星、天殺星、天微星、天究星、天退星、天壽星、天劍星、 天平星、天罪星、天損星、天敗星、天牢星、天慧星、天暴星、天哭星、天巧星 三十六計:瞞天過海、一箭雙雕、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指桑罵槐、借尸還魂、順手牽羊、明知故昧、調(diào)虎離山、欲擒先縱、釜底抽薪、先發(fā)制人、打草驚蛇、落井下石、虛張聲勢、反客為主、金蟬脫殼、移尸嫁禍、殺雞儆猴、偷龍轉(zhuǎn)鳳、擒賊擒王、扮豬吃虎、過橋抽板、李代桃僵、拋磚引玉、美人計、激將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聯(lián)環(huán)計、走計 六十甲子: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四卦: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fù)、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恒、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jié)、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七十二地煞:地魁星、地煞星、地勇星、地杰星、地雄星、地威星、地英星、地奇星、地猛星、地文星、地正星、地辟星、地闔星、地強星、地暗星、地軸星、地會星、地佐星、地佑星、地靈星、地獸星、地微星、地慧星、地暴星、地然星、地猖星、地狂星、地飛星、地走星、地巧星、地明星、地進星、地退星、地滿星、地遂星、地周星、地隱星、地異星、地理星、地俊星、地樂星、地捷星、地速星、地鎮(zhèn)星、地稽星、地魔星、地妖星、地幽星、地伏星、地僻星、地空星、地孤星、地全星、地短星、地角星、地囚星、地藏星、地平星、地?fù)p星、地奴星、地察星、地惡星、地丑星、地數(shù)星、地陰星、地刑星、地壯星、地劣星、地健星、地耗星、地賊星、地狗星 |
|
來自: 云極先生 > 《小說寫作技巧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