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9日,江西省水利廳的官方網(wǎng)站上發(fā)布了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環(huán)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信息公示的消息。距離2017年6月的第一次公示,已經(jīng)過去五年。 跟第一次只是提供的簡單的信息不同,二次公示給出了環(huán)評報告全本。 全本總計1200多頁,沒有文字版,只有難以下載,下載下來還很模糊的文件版。可以感受出官方對民眾是否能順利閱讀這篇報告下了點功夫。 沒看完,看不完,不想看。環(huán)評報告自圓其說的能力總是無比強大,更何況該環(huán)評的出具方還是中國水利水電設計研究院。更何況這個環(huán)評版本是江西省在吸收多方意見的基礎上精心打磨而成。但其中關于生態(tài)的調研則充斥著敷衍與短淺。對于造成的影響總是說“有一定影響”。 ![]() “一定程度的影響” ![]() “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最讓我氣憤的是這個: ![]() “一定影響” ![]() 那么多影響,還不覺得這個項目有問題嗎?還不覺得自己觸犯動物保護法和長江法了嗎?真的很會昧著良心說話 看環(huán)評只會讓自己血壓越來越高......下面就從官方說的這幾點簡單的科普一下 ![]() ![]() 媒體上列舉出的一些好處 微妙挑出其中幾點聊聊 水利樞紐能不能改善鄱陽湖枯水期的問題 首先要想一個問題,鄱陽湖為什么枯水期時間變長,水位會變低,水質會變差?這幾本書里可能給了我們答案。 ![]() 部分參考書籍 ![]() 鄱陽湖是典型吞吐性河流,本來下游的長江是起頂托作用。建了三峽之后頂托變拉空,每年9月中旬~11月的三峽蓄水,直接頂托變拉空,導致枯水期延長。 2000年以后,受氣候變化和長江上游水利工程運行影響,鄱陽湖低枯水位提前和延長的情況頻現(xiàn),甚至部分湖區(qū)水域低于枯水期歷史最低水位。異常的枯水位給湖區(qū)長江江豚和魚類資源的生存帶來了嚴重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是縮小了長江江豚的生存空間,導致各種人類活動和江豚分布重疊,給江豚的生存造成了影響。 ![]() 鄱陽湖與洞庭湖季節(jié)性的豐水與枯水與連接的長江水文密切相關,長江豐水期會補充兩湖的水,長江枯水期兩湖則會倒灌長江,形成互補的水文活動。三峽工程運行后倒灌量逐漸減少,鄱陽湖與洞庭湖的豐水期水位也逐年下降。 也就是說,鄱陽湖枯水期的問題很大程度和三峽大壩有直接關系,而現(xiàn)在為了前一個水利設施造成的問題建新的水利設施,正如陳家寬等批評道: “用工程措施解決問題,無異于頭痛醫(yī)腳,并將造成不可預計的生態(tài)風險. 修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必要性在哪里? 究竟是'為’生態(tài),還是'偽’生態(tài)”? 如果從近幾年來看,鄱陽湖水位真的有變低嗎? ![]() ![]() 這兩年的新聞.....央視報道....嗯...微妙 而且長江是一個整體,鄱陽湖枯水,難道僅僅是三峽大壩的問題? ![]() 鄱陽湖水利樞紐能保護鄱陽湖的候鳥和江豚? ![]() 江豚靠聲吶系統(tǒng)交流,工程本身的噪音和污水排放對它們的影響自然不必說。同時水利樞紐的建設也會大大影響長江里和鄱陽湖江豚種群間的交流。在鄱陽湖有四百余頭江豚,在長江干流還有幾百頭。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后一定程度上把鄱陽湖“圍了起來”,環(huán)評報告里關于生態(tài)恢復,江豚保護的說辭也站不住腳: “工程建成運行后,根據(jù)各專題預測,枯水期鄱陽湖江豚會有更大的生活空間”,“同時,因為江豚沒有生殖洄游的習性,加上鄱陽湖有夠大的面積,應該可以維持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種群”。難道鄱陽湖蓄水后不會進行開發(fā)?一旦鄱陽湖大開發(fā),江豚的活路在哪里? ![]() 環(huán)評中對江豚的補救措施居然是“遷地保護”,把江豚抓去新建的救護中心。好端端的江豚野生種群為什么要變成半人工種群? “與江豚專家密切配合,通過設置大孔閘來解決阻隔影響,專為江豚設置了4孔60米寬的大閘,讓江豚過閘?!?/span>對于江豚這種膽小的動物,是不敢到水利樞紐下開的過道里的,其設計的江豚過道尺寸也較小,窄的地方對江豚來說很危險。而如今國內也尚未進行專門的長江江豚過閘試驗。資料顯示國外設的魚道運行起來也并不理想。不管怎樣,人造的過道怎么比得上天然的呢? ![]() 長江江豚 環(huán)評中的”調度水位調低,水位消落要符合鄱陽湖自然水文節(jié)律”,出現(xiàn)極端情況時,“閘門也可以全部打開,恢復到自然狀態(tài),生態(tài)安全得到了保證?!?/strong>這表明建好水利樞紐后,就能實現(xiàn)以人的意志和目的進行調度,以人為性水位代替自然性水位,入江水道依自然模式?jīng)]有水位的日子里也要有水位,甚至大開水閘閘門了,閘的前后也會有水位差,綜合影響便是水位自然漲落變得不再自然。 工程運行需要八個月,也就是說這八個月是處于封湖狀態(tài),這種封鎖又有多少生物能撐得過來呢?后續(xù)又要多久才能恢復呢? ![]() 鄱陽湖的候鳥 而所謂的建壩改為閘,很多閘門會在水利樞紐建成后拆除,其實壩和閘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死板,后者靈活。但當進行人為操作進行排水蓄水時,對于河流來說這個閘也是“死”的。其時所謂“不會像大壩那樣完全阻斷河流的連通性”的那個“不會”,究竟會在哪里、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形式,沒說。“閘只在枯水期起作用,平時都開放,相當于不存在”、都開放就相當于不存在了嗎?對周圍生態(tài)的影響就可以為0了嗎?水利樞紐從它建的過程到它在那里,都會對長江生態(tài)造成負面影響,評估閘到底有沒有影響,要看不同物種對自然生境中人工設施侵入和生境變化的敏感性,適應性。 且有珠江的前車之鑒,在進行開發(fā)時候也說完成大工程后會拆除小的壩閘,但這確實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經(jīng)濟收益,如今珠江流域還有很多小的廢棄的壩和閘,時刻讓我們對這種說辭抱以懷疑之心。 這個水利樞紐說不是建壩,但鄱湖工程”按設計一年至少有7個月(9月~次年3月底)全閘運行(不排除中間會有調整變化),履行的是全壩功能,在改變河湖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模式、阻礙水生生物遷徙洄游等方面,能說與“壩”有很大不同、與工程初衷有很大不一致嗎?這個閘建下來又和壩有什么區(qū)別呢? 改善居民用水問題和農業(yè)用水 “鄱陽湖枯水常態(tài)化和趨勢化的新變化,造成枯水期水資源、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承載力嚴重不足,對湖區(qū)民生、生態(tài)、經(jīng)濟等多方面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任由鄱陽湖'枯水’繼續(xù)而不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將對鄱陽湖區(qū)生活、經(jīng)濟、生態(tài)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strong> 至于建閘來解決民生用水問題則更是無稽之談,江西省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雨水豐沛,水資源豐富,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683mm,居全國第4位,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56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3557立方米,居全國第七位,如此水資源量,江西仍在說水資源不足,需要水利工程進行調控,這讓華北、西北地區(qū)的人民和政府該如何自處?在南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shù)逐年上升,江西省人均綜合用水量較為穩(wěn)定 且有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卻高舉缺水要建閘的旗幟,不知是哪一處的數(shù)據(jù)有錯,亦或是省政府另有圖謀? ![]() ![]() ![]() 旅游業(yè)發(fā)展?航運效力? 有同學走訪象山樞紐調研的時候不止一個村民反應過,航道對他們當?shù)貨]有直接的經(jīng)濟反饋作用,反而江豚的回歸給他們帶來了生態(tài)旅游的經(jīng)濟效益。生態(tài)旅游也是國家提倡的經(jīng)濟發(fā)展策略,因地制宜,與生態(tài)共存。 回歸長江法 2021年2月5日,國家林草局和農業(yè)農村部聯(lián)合發(fā)布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長江江豚的保護級別從原來的二級調整到一級。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 長江保護法的四大立法核心是: 1、做好統(tǒng)籌協(xié)調、系統(tǒng)保護的頂層設計。 2、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放在壓倒性位置。 3、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 4、堅持責任導向,加大處罰力度。 ![]() 鄱陽湖環(huán)評報告 總書記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我國重要的生態(tài)寶庫.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 把修復長江生態(tài)環(huán)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到這里變成了小建設實現(xiàn)大保護....而且請問哪里小了?圍了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泊算小嗎? “只圍湖不建設”又有多少人相信呢?如此大的湖泊,全篇環(huán)評報告無不在重點論述其經(jīng)濟效益,如何能體現(xiàn)工程有生態(tài)保護的意思表示? ![]() 瀕危物種分布圖 《長江法》在第42條中明確指出有關單位應保護長江江豚,白鱀豚在內的十幾種瀕危動植物,建立保護區(qū),并鼓勵有關單位開展保護。此工程對江豚等瀕危動物的影響大家都清楚,而補救方式則單一且不適合。 ![]() 好端端的野生種群為何要變成半人工種群? 鄱陽湖一旦建閘,洞庭湖必然跟上,到時候長江雙腎功能喪失,江豚沒有活路或者只能呆在遷地保護區(qū)茍延殘喘,變成如今的中華鱘。隨著遺傳多樣性衰退,用不了多久就會絕種。 ![]() 鄱陽湖的江豚 水利設施的建立將系統(tǒng)完整的一條河流拆解為一級一級的江段,失去了整體性的河流也失去了其動態(tài)平衡的免疫能力。對周圍的生態(tài)可以說是滅頂之災。我們常常認為環(huán)境和生物都有韌性和一定的適應能力,但水利設施不單只是短期對生態(tài)的嚴重破壞,還有從根本上削弱了這種免疫能力和韌性。 我們都說保護長江,但卻不去拆小水壩,禁新建水壩,長遠地看,十年禁漁政策永遠只是杯水車薪。《長江法》如果不對建壩拆壩水利設施建設加以法律規(guī)定與約束,積極推動拆除部分功能落后的水壩,光靠禁漁并不足以改善江豚等瀕危動物的處境,以及未來的長江生態(tài)。在我看來,拆除落后水壩是恢復長江生態(tài)最有效的手段。《長江法》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江豚保護工作的進行。促進了長江的生態(tài)保護,是個很好的開始。而江豚作為長江特殊的旗艦物種,也正受社會關注。但我國還有許多處境比江豚差,關注度遠不及江豚的瀕危野生動物,就像環(huán)評報告里連江豚保護都只是水過鴨背地提了一下,更何況長江其它野生動物? ![]() 長江江豚 長江十年禁捕,總體上對長江物種是個福音。有沒有下一個十年?生態(tài)破壞需要不止一個十年恢復,江豚等生物等不了下一個十年,長江的生態(tài)也已經(jīng)不起下一個十年的折騰。因為《長江法》的東風,我國進入了長江大保護的時期,但我們不能讓一些破壞性的工程借著保護長江的名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我們能做些什么 鄱陽湖水利樞紐環(huán)評報告已上傳,公眾都可以向官方提出意見,截止時間是5月20日 ![]() 我們如下提供幾個模板,希望大家能利用自己的郵箱,轉發(fā)宣傳讓更多人向相關部門的郵箱發(fā)送我們的意愿,可以直接用如下的模板也可以自己寫,給主辦方傳達我們的反對意見。內容次要,數(shù)量和民意才是最重要的。 收件人:Poyanghu_EIA2@jxsl.gov.cn 郵件模板 1 標題:保護鄱陽湖,反對鄱陽湖水利樞紐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生活著450多頭長江江豚。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數(shù)量僅存1000頭左右。鄱陽湖每年越冬候鳥超過50萬只,是近4000只極度瀕危鳥類白鶴的唯一越冬地。鄱陽湖還有眾多魚類……鄱陽湖水利樞紐,打破江湖正常水文節(jié)律,無疑將大大增加它們的生存風險,甚至把它們逼上絕路! 在“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的國策之下,鄱陽湖水利樞紐顯得非常不合時宜。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建設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壩區(qū)以及上下游的水文特性,包括洪水脈沖模式、 泥沙過程、水溫過程等,這會影響河床沖刷及江(河)湖關系等,進而可能顯著 改變棲息于其中的水生動植物群落,這種改變對一些高度依賴河流連續(xù)統(tǒng)一體或 江湖復合系統(tǒng)的水生動物(特別是魚類)來說,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后果。 水利樞紐的建立將系統(tǒng)完整的一條河流拆解為一級一級的江段,失去了整體性的河流也失去了其動態(tài)平衡的免疫能力。對周圍的生態(tài)可以說是滅頂之災。我們常常認為環(huán)境和生物都有韌性和一定的適應能力,但建水壩不單只是短期對生態(tài)的嚴重破壞,還有從根本上削弱了這種免疫能力和韌性。鄱陽湖與洞庭湖季節(jié)性的豐水與枯水與連接的長江水文密切相關,長江豐水期會補充兩湖的水,長江枯水期兩湖則會倒灌長江,形成互補的水文活動。三峽工程運行后倒灌量逐漸減少,鄱陽湖與洞庭湖的豐水期水位也逐年下降,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切斷了鄱陽湖與長江的水流交換,不利于鄱陽湖的生態(tài),會對鄱陽湖內的江豚,候鳥等生物造成負面影響。對于江豚這種膽小的動物,它不會接近水壩提供的魚道,尺寸也無法通過。江豚是我國重點保護動物,也是長江僅剩的唯一一種淡水豚類,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建設會極大影響鄱陽湖的江豚,乃至整個長江生態(tài)系統(tǒng)。 我們都說保護長江,但還在加建大型水壩,真的有生態(tài)保護意識嗎?建壩后對河流的水文和生態(tài)改變是極大的,也是長期的。對于環(huán)評報告的生態(tài)部分,也應當用全面且長遠的眼光進行撰寫和評估,而非報喜不報憂,過于在意短期收益。建壩后的生態(tài)恢復也非短期可達成的,對很多生物來說,改變了就回不來了。長江是一個巨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復雜性無與倫比。兩湖建閘的生態(tài)風險難以預料。在物種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中下游江湖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豚大概不會是唯一的犧牲品,可能只是一個鏈式滅絕的開端。 希望有關方面盡快放棄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念頭,給后代留下一個自然的完整的鄱陽湖,也給珍稀動植物留下溫馨家園! 2 標題:保護鄱陽湖,反對鄱陽湖水利樞紐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生活著450多頭長江江豚。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目前數(shù)量僅存1000頭左右。鄱陽湖每年越冬候鳥超過50萬只,是近4000只極度瀕危鳥類白鶴的唯一越冬地。鄱陽湖還有130余種魚類,是“四大家魚”、刀鱭等的重要棲息地……鄱陽湖水利樞紐,打破江湖正常水文節(jié)律,無疑將大大增加它們的生存風險,甚至逼上絕路! 此外,環(huán)評報告中有關“生態(tài)修復”等說辭都是難以站得住腳的,尤其是關于江豚的論述,例如,“工程建成運行后,根據(jù)各專題預測,枯水期鄱陽湖江豚會有更大的生活空間”,“同時,因為江豚沒有生殖洄游的習性,加上鄱陽湖有夠大的面積,應該可以維持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種群”。難道鄱陽湖蓄水后不會進行開發(fā)?好端端的江豚野生種群為什么要變成半人工種群?建閘之前的承諾都會全部兌現(xiàn)? 在“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的國策之下,鄱陽湖水利樞紐顯得非常不合時宜。 希望有關方面盡快放棄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念頭,給后代留下一個自然的完整的鄱陽湖,也給珍稀動植物留下溫馨家園! 江河破碎,萬物難存。希望借你我之力,為江豚等長江生物出一份力,為母親河長江保留一點尊嚴。 也感謝大家愿意關注這件事情并愿意出一份力! 參考資料: 謝平. 從歷史起源和現(xiàn)代生態(tài)透視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8.10 謝平 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水利工程是禍首,酷漁亂捕是幫兇* 雷英杰.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十年禁漁” “江豚吹浪立 沙鳥得魚閑”景觀有望重現(xiàn)[J].環(huán)境經(jīng)濟,2021(17):22-25. 張先鋒,蔣固政,江小年,李迎喜.防洪整治工程對白鱀豚和江豚的影響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1(03):236-242. 王丁,張先鋒,魏卓,王克雄,趙慶中,陳道權,劉仁俊. 白鱀豚及長江江豚種群現(xiàn)狀和保護研究進展[C]//.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四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00:180-187. 讓候鳥飛 與擬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無可替代”說商榷(上) 讓候鳥飛 與擬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無可替代”說商榷(下) 2010-2020年江西省水資源狀況統(tǒng)計分析報告 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上下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2021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21修訂 中國綠會 贛江下游尾閭整治工程,關系我國的生態(tài)安全格局 圖:板栗 參考資料 網(wǎng)絡 文:參考資料 嘉辭 板栗 排版:嘉辭 自然折疊 2022 5/11 |
|
來自: 呂楊鵬 > 《20220509-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