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某,女,61歲。2016年3月25日初診。背沉,涼,腰酸,烘熱汗出。舌紅苔薄白,脈弦。河北省晉州市中醫(yī)院治未病科孟康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棗4枚 當(dāng)歸10g 炮附子10g先煎 巴戟天10g 生地20g 百合20g 杜仲10g 川斷10g 補(bǔ)骨脂10g 5劑,水煎服。 4月3日復(fù)診。烘熱汗出減,背沉減,仍覺涼,腰酸,訴有腰椎骨質(zhì)增生。舌紅苔薄白,脈細(xì)。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棗4枚 炮附子10g先煎 生地20g 百合20g 杜仲15g 川斷15g 補(bǔ)骨脂10g 狗脊10g 菟絲子10g 威靈仙15g 枸杞子10g 5劑,水煎服。 4月11日三診。仍背涼,疼,略有烘熱汗出,腰酸。舌紅苔薄白,脈細(xì)弱。上方去枸杞子,狗脊改為15g,威靈仙改為20g。加桑寄生10g。7劑,水煎服。 4月19日四診。腰酸減,余癥及舌脈同上。上方白芍改為20g。5劑,水煎服。 4月26日五診。略有咽痛,余癥及舌脈同上。上方去炙甘草,補(bǔ)骨脂,加生甘草10g、桔梗10g、麥冬10g。5劑,水煎服。 5月4日六診。腰麻,口唇干,咽干。腰酸,略有烘熱汗出,身涼。舌淡苔薄白,脈細(xì)弱。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棗4枚 炮附子10g先煎 生地20g 麥冬15g 當(dāng)歸10g 川芎10g 杜仲10g 川斷10g 桑寄生10g 狗脊15g 威靈仙20g 5劑,水煎服。 5月10日七診。腰麻減,仍咽干,身怕冷,腰酸。舌淡苔薄白,脈細(xì)弱。上方去炙甘草、桑寄生、川芎,白芍、杜仲、川斷改為15g,狗脊改為10g,加生甘草10g、補(bǔ)骨脂15g、巴戟天10g。5劑,水煎服。 5月16日八診。怕冷減,腰酸,咽干。舌淡苔薄白,脈細(xì)弱。 桂枝10g 白芍15g 生甘草10g 炮附子6g先煎 生地20g 麥冬15g 天花粉15g 杜仲10g 川斷10g 補(bǔ)骨脂10g 狗脊10g 威靈仙20g 女貞子10g 旱蓮草10g 5劑,水煎服。 5月23日九診。仍背涼,腰酸,沉,略有汗出。舌淡苔薄白,脈弦。 桂枝10g 白芍15g 生甘草10g 炮附子10g先煎 生地20g 百合20g 天花粉10g 杜仲10g 川斷10g 補(bǔ)骨脂15g 狗脊10g 威靈仙20g 女貞子10g 浮小麥30g 茯苓15g 蒼術(shù)10g 5劑,水煎服。 5月29日十診。背冷,腰酸、沉,略有出汗。舌淡苔薄白,脈弦。上方白芍改為10g,補(bǔ)骨脂改為10g。去川斷、女貞子,加干姜10g、桑寄生15g。5劑,水煎服。 6月6日十一診。腰沉,酸,怕冷較前減輕,但仍怕風(fēng)。舌淡苔薄黃,脈細(xì)。 桂枝10g 白芍10g 生甘草10g 炮附子10g先煎 生地20g 百合20g 天花粉10g 炮姜10g 川斷15g 補(bǔ)骨脂10g 狗脊15g 威靈仙20g 防風(fēng)10g 浮小麥30g 茯苓15g 蒼術(shù)10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2劑,水泛為丸,輔料淀粉,口服,每日兩次,每次9g。 8月7日來(lái)診,言每年夏季身癢,起皮疹。今年并未起皮疹,現(xiàn)僅有身略癢,口苦。舌尖紅苔薄黃,脈浮細(xì)。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荊芥10g 防風(fēng)10g 白蒺藜15g 赤小豆30g 當(dāng)歸10g 生姜3片 大棗4枚 5劑,水煎服。 按:此患者身涼、汗出、怕風(fēng),腰酸,烘熱汗出。詳細(xì)詢問,其烘熱汗出起于絕經(jīng)之時(shí),治療當(dāng)同更年期綜合征。針對(duì)其外寒,用桂枝加附子湯,針對(duì)其腰酸及烘熱汗出,用百合地黃湯及杜仲、川斷類補(bǔ)腎之品。后根據(jù)病情變化加減化裁,咽干則加強(qiáng)清熱生津利咽之品。后期合入茯苓、蒼術(shù),針對(duì)其腰沉。意外之處是每逢夏季之出皮疹,身癢竟大為減輕??赡苁窃谙募臼顭嶂畷r(shí),患者體內(nèi)之陽(yáng)氣借助外在之陽(yáng)氣,祛除體內(nèi)伏寒。用附子振奮陽(yáng)氣后,其潛伏之寒邪漸除,故此反應(yīng)較輕。 |
|
來(lái)自: 新用戶0863963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