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2日,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心力衰竭學會(ACC/AHA/HFSA)聯(lián)合發(fā)布《2022 ACC/AHA/HFSA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新指南”),新指南取代了《2013 ACC/AHA/HFSA心衰管理指南》和在其基礎上更新的《2017 ACC/AHA/HFSA心衰管理指南》,旨在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建議,以預防、診斷和管理心衰患者。下面一起來看看新指南有哪些更新內容吧! 1、心衰的階段定義和標準,以更好指導臨床醫(yī)生對心衰診療 注:BNP:B型利鈉肽;CKD:慢性腎?。籆VD:心血管疾??;GDMT: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 2、對于心衰的分類有了新定義,增加了 射血分數(shù)改善的心衰(HFimpEF)的概念 對于C期和D期的心衰,新指南根據(jù)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值(LVEF)將其分為4類,如下: 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LVEF≤40%; 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并伴左室充盈壓力增加; 射血分數(shù)輕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在41%~49%,伴左室充盈壓力增加; 射血分數(shù)改善的心衰(HFimpEF):既往LVEF≤40%,后提升至>40% 3、對于C期心衰患者治療策略更新 新指南建議心衰C期患者應進行多學科團隊管理,以同時促進非藥物干預(自我管理、限制鈉攝入、運動訓練和心臟康復)和GDMT。對于存在液體豬留的患者,推薦使用利尿劑,優(yōu)先使用祥利尿劑。 1)HFrEF 新指南推薦HFrEF患者應盡早開啟“新四聯(lián)”模式: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鈉-葡萄糖協(xié)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 新指南建議四種藥物均以低劑量起始,強調盡快給予多機制聯(lián)合治療,并在完成GDMT后盡快滴定至最大耐受劑量或目標劑量以改善預后。指南以A級證據(jù)對ARNI做出了一類推薦,ARNI地位由此進一步提升,成為腎素-血管緊張素抑制劑(RASi)中的首選藥物;SGLT2i地位得到鞏固,窮實了其作為心衰治療一線用藥的基石。 心率是預測心衰患者預后的一個強有力指標。對于有癥狀(NYHA II~III級)穩(wěn)定的慢性HFrEF(LVEF為35%)患者,在接受GDMT的基礎上,包括最大耐受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但仍處于竇性心律(靜息時心率為≥70bpm),伊伐布雷定有助于減少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 對于有癥狀的HFrEF患者(或不能耐受GDMT的患者),地高辛可能被認為可以減少HF的住院率(推薦類別為IIb)。 對于HFrEF患者,鈣通道阻滯劑、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及決奈達隆、噻唑烷二酮類藥物、非甾體類消炎藥、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增加心衰惡化的風險。 2)HFimpEF 盡管GDMT可改善HFrEF的癥狀、功能和LVEF,使其恢復為HFimpEF。但是大部分患者的左室功能障礙和結構異常并未完全好轉,因此HFimpEF不僅應長期堅持GDMT,還需不斷優(yōu)化,以保持病情穩(wěn)定,防止復發(fā)和惡化。 3) HFmrEF 新指南提出,HFmrEF對藥物的治療反應與HFrEF相似,因此HFrEF治療藥物可用于HFmrEF。 4)HFpEF 新指南在HFpEF中對SGLT2i為2a類推薦,ARNI/ARB、MRA均為2b類推薦。 4、十大要點更新,可為臨床醫(yī)生提供診療指導 1)針對HFrEF的患者,目前GDMT仍然是4聯(lián)藥物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阻滯劑(ARNI/ACEI/ARB)、β-受體阻滯劑、MRA和SGLT2i。 2)HFmrEF的心衰患者中SGLT2i有助于減少心衰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推薦類別為IIa)。該人群中應用ARNI、ACEI、ARB、MRA和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新指南提出了較弱的建議(推薦類別為IIb類)。 3)在HFpEF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根據(jù)臨床指南控制血壓到目標值以防止發(fā)?。ㄍ扑]類別為I類)。在HFpEF患者中,SGLT2i有助于減少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率(推薦類別為IIa類),房顫的管理有用的(推薦類別為IIa類);ARNI、MRA、ARB可能被認為可以減少住院率,尤其是在左室射血分數(shù)較低的患者中(推薦類別為IIb類)以及避免常規(guī)使用硝酸鹽或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推薦類別為III類:無益處)。 4)對于射血分數(shù)改善的既往HFrEF患者的LVEF>40%。這些患者應繼續(xù)進行HFrEF治療。 5)提出了治療的價值評價概念,即心衰的治療方法根據(jù)GDMT包括藥物的經(jīng)濟學的效/價比,分為價值高、中、低三種。藥物對于疾病的治療要考慮到實用性,尤其是心衰患者基礎用藥為4聯(lián)或者需要機械循環(huán)支持治療,對個體家庭具有巨大的負擔。價值評價對于疾病治療有很大的必要性。 6)新指南對于心肌淀粉樣變性有新的治療建議,懷疑心肌淀粉樣變患者應完善包括血清和尿液單克隆輕鏈篩查、骨掃描、基因檢測等檢查,治療上可應用轉甲狀腺素四聚體穩(wěn)定劑治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推薦類別為I類),在患有心臟淀粉樣變性合并房顫的患者中,無論CHADS-VASc評分如何,抗凝都可以合理地降低中風風險(推薦類別為IIa類)。 7)如果LVEF>40%,支持充盈壓增加的證據(jù)對于心衰的診斷很重要。充盈壓力增加的證據(jù)可通過非侵入性[如腦鈉肽(BNP)、影像學上的舒張功能]或侵入性測試(如血流動力學測量)獲得。 8)對于高危的心衰人群,尤其是因為心衰反復住院的患者,建議轉診至具有多學科心衰專業(yè)團隊的醫(yī)療機構以減少住院率。心衰專業(yè)團隊審查心衰管理,評估先進心衰療法的適用性,并在符合患者護理目標的情況下使用姑息治療,包括姑息性肌力療法(推薦類別為I類)。對于晚期心衰合并低鈉血癥患者,限制體液以減少充血癥狀的益處尚不確定(推薦類別為IIb類)。 9)對于有心衰風險(A期)或心衰前期(B期)的人來說,一級預防很重要。對心衰階段進行了修訂,以強調心衰A階段的“風險”和B階段的心衰前的新術語。 10)新指南為心衰合并缺鐵、貧血、高血壓、睡眠障礙、2型糖尿病、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疾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提供部分建議。 總之,新指南在原有2013和2017版心衰指南上更加細化了心衰的類型、階段以及診斷標準,藥物(或器械)的治療更加規(guī)范,也加入了價值評價等等,對心衰的診療認識越來越清晰,有望極大降低心衰患者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