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道德經(jīng),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國人的游戲姿態(tài),孔教是工作姿態(tài)。每一個中國人,成功發(fā)達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敗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一副鎮(zhèn)痛劑,撫慰受了創(chuàng)傷的中國人靈魂。” 《道德經(jīng)》蘊藏著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輝燦爛的自保陰謀哲學(xué)。老子是中國人“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謙恭,再三重復(fù)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戰(zhàn)術(shù)優(yōu)勢。他宣揚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剛。 《道德經(jīng)》闡述老子的哲學(xué)、老子的功用論,可以直接作用于我們?nèi)粘I钪杏龅降母鞣N問題。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道德經(jīng)》中有這樣一段話:視之不見,名曰夷(無色),聽之不聞,名曰希(無聲),搏(觸摸)之不得,名曰微(無形)。此三者,不可致詰(推究),故混而為一(渾然一體)。其上不曒(jiao光明),其下不昧(陰暗)。繩繩(紛紛不絕)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道)。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若有若無之物)。迎之不見其首(開始),隨之不見其后(結(jié)尾)。執(zhí)古之道(早已存在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宇宙的開始),是謂道紀(jì)(道的規(guī)律)。 這段話詩解:大道玄妙無狀體,若有若無惚恍里。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能知古始謂道紀(jì)。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的名句蘊含佛教思想。事物起源,緣起性空;因緣而成,緣散則滅;以假當(dāng)真,真也是假;把無當(dāng)有,有還是無。此言啟迪我們?yōu)槿颂幨啦豢商^執(zhí)念。凡人之痛苦往往在于過于執(zhí)念于成敗得失,真正的高人隨緣而安。 “道”是老子哲學(xué)的核心,本章強調(diào)了“道”的神秘莫測,用眼看不到,用耳聽不到,用手摸不到。 “道”無形無狀,無窮無盡,最為重要的道無處不在,統(tǒng)帥萬物。 把握道性,知其循續(xù),明澈過去,暢達未來,方可循道而為,成就人生。 神秘莫測之道,難以一言概述。欲把控大道,需要大智慧。 對于道,仁山智水,各有各說。我以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有兩個重要的具象。 其一;《道德經(jīng)》里說“上善若水”。無論遭受怎樣的污濁,水始終能從污濁之中自我凈化,具有強大的不被污染的品質(zhì);面對生命中的一切,水始終能隨形就勢,回歸自我。 其二,《易經(jīng)》中的“厚德載物”。大地有著奉獻之偉大品性,育萬物而不居功,厚德方可載物。 人生在世,皆需悟道。悟道行道,修好德性,明晰生命的本質(zhì),進而形成一種強大的生存能力。 修道悟道,需靜心沉思。一顆躁動的心,是很難滿足和真正快樂的。明朝洪應(yīng)明說“風(fēng)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諦;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边@里老子強調(diào)了為學(xué)和為道的不同。知識的學(xué)習(xí),應(yīng)越積越多;為道則要求越來越減,減到最后,就是虛無。百年一夢黃粱熟,人生要足何時足。 沒有了自私自我之意念,是謂無為;面對紛紛擾擾之世界,便不妄為。沒有了刻意自私,人才能隨緣應(yīng)時。如不系之舟,所到皆岸,皆為目的,皆可接受,無為卻往往無不為。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人生的喜怒哀樂,無關(guān)于外物; 我們的心境,決定眼中的風(fēng)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