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樹木盆景的形式總體上可歸納如下多種樣式。是在一盆中植有兩株景樹,兩株栽相不宜太遠,而必須有一主一次,主樹高大粗壯,次樹略細矮。在形態(tài)上,可兩株皆直,也可一直一斜,或一直一曲,或兩株皆曲,或兩株皆斜,或一株平斜另一株作懸式,等等。兩株枝條分布可互為補充,有爭有讓。兩株之間在形態(tài)上應有“感情”上的聯(lián)系,或“親昵”,或“顧盼”,或“隨行”,不能南轅北轍。也有兩株栽得特近,互為補充,形成統(tǒng)一的圓頭形樹冠。在習慣上,一盆中植三株以上景樹即為叢林。從林盆景必有一株為主樹,其高度、莖粗皆最大,而其他景樹可以有大有小,參差不齊。在形態(tài)上以直干為主,也可以有直有曲有斜,但曲直應符合生態(tài)特點,整體上要趨向和諧統(tǒng)一。在栽植布局上,原則是不要成行成線,要有前后疏密之分,使景樹形成立體空間。特別是要給人以深遠感。在景樹高矮布局上,一般前者低,后者高,使樹林不致平面化。在后面或側(cè)后面的空檔上布置一兩株矮樹,以示深遠。整體林冠線應有高低參差變化,富于節(jié)奏感。在樹種配置上原則是單一的,但也可在落葉林中配置一兩株常綠樹種。在樹相上,可以老、中、青結(jié)合。在盆面處理上可平,可坡,可置石,可有林間小路。這是以樹木為主景,以石駁、島嶼和水面為配景的一類盆景形式。景樹可以為孤植,也可以為叢林。這是一種描寫水岸邊環(huán)境條件下樹木景觀的特殊形式。水面用駁石與旱區(qū)分開,樹木栽在旱區(qū)。如果是孤植樹景,則著重在樹的造型上下功夫,如果是叢林,則以叢林式手法處理樹景。駁石應排列得曲折迂回,高低參差,島嶼和礁石大小、位置應適當,使之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制作時,整體應注意起、承、開、合的布局原則。水旱式(含樹石式)盆景畫意相當濃郁,盆水旱式(含樹石式)盆景就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它的意境也比較明朗,般欣賞者都比較能夠理解,不像樹樁盆景意境比較隱晦,所以它是樹木盆景中比較有前途的盆景形式。它是用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的大理石或其他材料平板權作花盆,在其上按照構(gòu)圖布局堆土為山形、斜坡或平地,并依山形斜坡輪廓線內(nèi)將平板雕成淺凹形,在適當位置栽植樹木,點綴山石、擺件。將土面鋪上苔蘚覆蓋,鋪苔應整潔美觀,具有裝飾性;未鋪苔處,可假定為水域,可置舟船等,也可假定為道路阡陌。所栽樹木應精致修剪整形。這種形式一般都作小景,樹木不宜太大,但應有老態(tài)。這種盆景畫意突出,意境深邃,但管護需要精到,澆水一般只用噴霧狀水,而且1~2年需換盆1次。此種盆景很難保持久遠。它是以觀花、觀果為主的樹石盆景。但對樹的主干、樹冠也需進行認真的造型處理,達到畫境的效果?;ü话沲r艷,疏密得當。它和一般的果樹盆栽有明顯的不同,比較注重畫意和韻味的表現(xiàn)。它的形式可以是單株、雙株,也可是多株叢林式、水旱式硯式等。這種盆景是利用樹木的可塑性(樹的干、枝可彎曲造型)進行手工編織,使之形成某種圖案或文字之類。像歷史上的屏風式盆景即屬此類。整個制作工藝氣息太重,它給人們欣賞的僅是編織形象工藝水平的高低,而很少有樹木盆景那詩畫般的意境。是體量很小的一類盆景,樹高不過15-25厘米,干租在1~2厘米,但樹雖小,形態(tài)卻有大樹風度,老樹樹相。素材可在山野中挖取幾經(jīng)人獸樵伐、啃踏的“小老樹”,也可用大樹、老樹姿態(tài)優(yōu)美的枝條經(jīng)高壓而得,還可以用老條扦插,嫁接和分株根萌小樹。素材必須葉小、節(jié)短。將這些素材經(jīng)蟠扎、修剪形成姿態(tài)優(yōu)美,樹冠有層次、有疏密,虛實比較嚴緊且能體現(xiàn)“微中見大”的樹相,植人盆中,以供觀賞。微型盆景養(yǎng)護管理可將景盆埋在濕砂池中,也可每天將盆放在淺水池中(水池中溶人適當肥料)浸幾分鐘,讓水從盆底孔中滲人,夏天微型盆景應放在陰棚中養(yǎng)護。微型盆景每年需換盆1次。微型盆景一般都多盆(一組)置博古架上陳列觀賞,顯得古樸清雅,有濃郁的文化氣息,也可單盆置盆架上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