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茯苓 其他百科詞條 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 土茯苓(學(xué)名不詳)是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土茯苓味淡、甘,藥性平和。歸胃、肝經(jīng)。土茯苓的化學(xué)成分包括甾醇、皂苷、淀粉、生物堿、樹脂、六碳糖類、鞣質(zhì)、揮發(fā)油等。其中,皂苷是主要發(fā)揮作用的成分?!?/span>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words_source":"article_detail","entity_id":"2644271440273114122","enter_from":"baike_page"}' data-log-click='{"eventName":"trending_words_click"}' data-log-view='{"eventName":"trending_words_show"}'>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guī)定,干燥的土茯苓藥材中,落新婦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45%;干燥的土茯苓飲片中,落新婦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10%。 基本信息
![]() 百科名醫(yī)權(quán)威合作機(jī)構(gòu) 科學(xué)、實用的健康科普 簡介
功效與作用 ![]() 1072次播放01:18 土茯苓治療痛風(fēng)效果怎么樣?醫(yī)生:可輔助治療,但需注意這些事
入藥部位 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 性味 甘、淡,平。 歸經(jīng) 歸肝、胃經(jīng)。 相關(guān)配伍 1、治血熱頭痛,咽喉腫痛,經(jīng)血淋漓等婦女血癥:土茯苓與金銀花、訶子、梔子、川楝子、黃連、瞿麥配伍。(《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蒙醫(yī)學(xué)》七味土茯苓湯)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與金銀花、紫草茸、茜草、枇杷葉、草烏(制)、訶子、梔子、白云香、苘麻子、紅花、瞿麥、黑云香配伍。(《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蒙醫(yī)學(xué)》十四味土茯苓湯) 炮制方法 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長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shù)小亮點;水濕潤后有黏滑感。氣微,味微甘、澀。 生理特性 攀緣灌木,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縮節(jié),著生多數(shù)須根。莖光滑。單葉互生;革質(zhì),披針形至橢圓狀極針形,長6~500px,寬1.2~125px,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脈3~5條;葉柄長1~50px,略呈翅狀,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極短;小花梗纖細(xì),基部有多數(shù)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徑約4mm;花被裂片6,2輪;雄花的雄蕊6,花絲較花藥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子房上位,3室,柱頭3歧,稍反曲。漿果球形,直徑6~8mm,熟時紫黑色?;ㄆ?~8月,果期9~10月。生長于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廣東、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四川、江西等地。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匯編》:“病楊梅毒瘡,藥用輕粉,愈而復(fù)發(fā),久則肢體拘攣,變?yōu)榘b漏,延綿歲月,竟致廢篤。惟銼土萆薢三兩,或加皂甙、牽牛各一錢,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數(shù)劑多瘥。蓋此疾始由毒氣干于陽明而發(fā),加以輕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挾相火,來凌脾土,土屬濕,主肌肉,濕熱郁蓄于肌腠,故發(fā)為癰腫,甚則拘攣,《內(nèi)經(jīng)》所謂濕氣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濕,濕去則營衛(wèi)從而筋脈柔,肌肉實而拘攣癰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濕未郁也。此藥長于去濕,不能去熱,病久則熱衰氣耗而濕郁為多故也?!?/span> 2、《本草綱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按《中山經(jīng)》云,鼓鐙之山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fēng),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風(fēng)濕,脾胃健則營衛(wèi)從,風(fēng)濕去則筋骨利?!?/span> 3、《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luò),搜剔濕熱之蘊毒。其解水銀、輕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滲利下導(dǎo)為務(wù),故專治楊梅毒瘡,深入百絡(luò),關(guān)節(jié)疼痛,甚至腐爛,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潰,一切惡癥?!?/span> 4、《本草拾遺》:“草禹余糧,根如盞連綴,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人取以當(dāng)谷,不饑……調(diào)中止泄?!?/span> 5、《本草圖經(jīng)》:“敷瘡毒?!?/span>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 7、《本草綱目》:“健脾胃,強(qiáng)筋骨,去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止泄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朱毒?!?/span> 8、《生草藥性備要》:“消毒瘡、疔瘡,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span> 9、《本草再新》:“祛濕熱,利筋骨?!?/span> 10、《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span> 藥前注意事項
如何使用
服藥期應(yīng)避免
毒性不良反應(yīng)
如何選購
中成藥有哪些
功效是否相同 ![]() 5.3萬次播放01:28 茯苓和土茯苓,一字之差,作用大不相同,可不要弄錯了
用藥誤區(qū)
其他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