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墳上立不立墓碑,與當?shù)丶爱敃r的社會背景、文化風俗、社會風氣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錢浪費在墳頭上,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立墓碑。 題中所說的農(nóng)村祖墳,應該理解為老墳,也就是說不是最近幾十年才葬的新墳,而是有七八十至百年以上的老墳。墳墓又稱為陰宅,與活著的人住的房子叫陽宅相對而言。 (農(nóng)村墳墓) 舊時官家與有錢人看重祖墳 陽宅的建筑古今同風,過去村子里有人當了官或在外發(fā)了財,首先是要到老家置辦房產(chǎn),也就是建房子和買田土山林,然后有老婆的娶妾,無老婆的娶老婆,再就是修祖墳,顯示其家庭風生水起,繁榮昌盛。房子,當官的稱府第,經(jīng)商的稱宅院,不管叫什么,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當官或有錢人的身份。修祖墳,除了帝王將相叫法不同外,其他人都有一樣,沒有貴賤之分。也就是把祖上的老墳整修一下,原來是小土堆,把其擴成大土堆,沒有墓碑的立上墓碑,碑上免不了又要留下自己的顯赫身份。 現(xiàn)在農(nóng)村一些人其實也有一樣,有一種盲目的攀比心態(tài),別人家修三層,我家就修四層,人家修四層,我家就修五層,在后面建房的人肯定要比前面建戶的人更顯金碧輝煌,這是一個臉面問題。祖墳整修也一樣存在攀比心理,都想讓自家的祖墳在土堆里群里鶴立雞群。其實舊時農(nóng)村人對祖墳的建設雖然比較迷信,但總的來說還談不上相互攀比,還是比較務實的。 (紀曉嵐墓) 富人不移祖 過去農(nóng)村有一句老古話:“窮人不起屋,富人不移祖?!备F人不起屋這句話很好理解,本來家里很窮,硬要建房,經(jīng)濟上承受不起,會更窮。富人不移祖,祖,即祖墳,我國農(nóng)村一些地方把墳稱為祖。這句話是說,家里有當官的或發(fā)財?shù)?,按過去迷信的說法,說明家里的祖墳風水很好,如果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山望著那山高,貿(mào)然行事,想要把祖墳遷到風水更好的地方,家里不但不興旺發(fā)達,說不定會家敗人亡。后來,農(nóng)村把這句話進一步演變?yōu)椤案蝗瞬粍幼妗保褪钦f家里興旺發(fā)達時,連家里的祖墳都動不得。如果原來沒有立碑,后代去立碑,對家里很不利。 過去,一些當官或發(fā)財?shù)娜?,回家鄉(xiāng)整修祖墳時,并不意著可以為所欲為。比如說,自家的祖父母或者曾祖父母的墳,在堂兄弟之間協(xié)商好后,擇好黃道吉日可以整修,關鍵還得他們同意。按習俗還得把所牽涉到墳墓里的嫡親后代后有人的生辰八字報出來,要一一排定,無事方可動工。可再往上的祖墳,要想整修的難度越大,可能就由不得你了,人越多,事情也就越復雜,人心也越復雜。原本你當了官,或是發(fā)了財,過去的人很迷信,認為是祖墳蔭庇了你,才有今天,說不定哪一天,風水輪流轉,祖墳要蔭庇自己家,也會出官或發(fā)財。如果把祖墳再整修一下,陰功是你的,以后恐怕只保佑你一家,其他的人就不管了。再說破壞風水是大家的事,得一起承擔。 這種小心眼、嫉妒心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他們會想,祖墳好好的,你憑什么去動?不動祖墳之前,家里出差錯只得認命,動了祖墳后如出了差錯,不找你找誰?迷信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講不清楚的東西,誰還敢去亂動祖墳呢?如此一來,祖先原來落葬后的兒子輩或孫子輩把墓碑立好了,也就好了,如沒有立墓碑,后輩再想立,難度很大,家族中各種想法的都有。這就是過去農(nóng)村有的人家祖墳立了墓碑,有的沒有立墓碑的原因之一。 (無碑墳墓) 風水上不宜立墓碑 中國的風水學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興起,自此以后,不管是皇家,還是官府百姓,都篤信不疑,就連古代州縣寫志,也要詳盡地介紹州縣衙門的風水星宿情況,直到今天,篤信這方面迷信的人不在少數(shù),尤其以農(nóng)村更為突出。 民間葬墳講究脈象,大地上形態(tài)萬千的山巒溝壑被人們想象成各種動物形態(tài),并能用動物命名,如人形、龍頭山、猴形山、鵝形山、燕子形、獅子山,還有各種家庭用具的形狀,如太師椅形、盆形、扁擔形,斧頭形船形等等。每一種形狀都會編造出風水的優(yōu)劣,每一種形狀的所葬的部位不同,其中的禁忌也就不同。如動物形中,葬在嘴里、下巴下面、母性生殖器,認為是風水比較好的,但缺陷就是不可立墓碑,按農(nóng)村的說法,這三個部位立了墓碑,動物的嘴巴、下巴、母性生殖器就讓石碑撐起,不能動彈,這個動物也就給釘死了,風水的靈氣也就喪失了。又如,在龍、蛇、鳥之類的動物形狀的背上葬墳時,必須要立墓碑,這等于給龍、蛇、鳥增添鱗片羽毛,是護風水的。 因此,我們在農(nóng)村一些地方可以看到,一些家族很興旺,子孫人才輩出,但其祖墳既沒有立墓碑,有的連墳圈也不用石頭修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泥土而已,看起來一點也不風光,其實自有道理。有的家族為防止他人搞破壞,將這種禁忌作為家族的秘密傳承,不讓外人知曉。這也是農(nóng)村有的人家祖墳立了墓碑,有的沒有立墓碑的原因之一。 家貧無錢立碑 舊時農(nóng)村平民百姓普遍比較貧困,老人死后風風光光下葬的場面不多。有的人家里太窮了,老人死后連棺材都置辦不起就用草席或竹席卷了,找塊地隨便埋了,起個墳堆就行了。有的為了安葬父母要舍身為奴。立墓碑對普通人家來說可是一筆價格不菲的支出,他們連想都不敢想。 那時就是普遍的家庭要打墓碑,也很難做到。墓碑本來是用來做標記的,但也不是唯一的標記。過去還有多種方式用來記載老人的下葬之地。一是族譜。族譜一般記載了老人的生卒年月,也記載了墓地的地點,山的形狀部位和山向(有的地方稱向山)。二是一碑多記。有的人家只要有一座墳墓立了碑,便把沒有立碑的祖墳地點山向記載進去,其它的墳墓就不用再立碑,也算是一種節(jié)省的辦法。三是成片的祖墳。一些家族有固定的墓地,有成片的家族祖墳,容易記住,大多不用立碑。這幾種情況,子孫發(fā)達后,民間又有不能亂動祖墳的習俗,大多數(shù)人家也就只好保持原狀,不再立墓碑。 (古代官員墓) 總而言之,農(nóng)村人家祖墳上,立墓碑與否,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迷信方面的原因,更是民俗風情方面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