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來,家鄉(xiāng)農村已經很少再能見到以前小時候的那種碾麥場了。碾麥場,就是夏忙期間農村用于堆放、碾打、晾曬麥子的專門場地。碾麥場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碾打麥子。碾麥是指讓麥子中的麥粒脫離出麥穗的過程,是夏忙時莊戶人的一種農事活動,是農人們的一件大事。每年到了夏收時節(jié),把麥子從地里收割拉運回來堆放在麥場上,攤散開碾打完揚干凈晾曬干直至收倉后,才能算是真正的顆粒歸倉了。 每到麥子成熟季節(jié),把地里的麥子收割后,先是從田里用架子車拉運轉移回來,堆積在麥場里。然后,選擇一個晴好的日子,再將麥子平鋪散開在麥場上,后用碌碡在上邊滾動著進行反復碾壓,直至讓麥粒脫離出麥穗。這其中有著固定而科學的一整套程序,主要包括攤場、碾場、翻場、起場、揚場等一系列繁瑣冗長的工序。 攤場 先說攤場吧,夏天的天氣多變,碾場的時間,必須要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農人們一般都是早上起來看天色不錯,或收聽天氣預報沒雨時才決定攤場。所以,每到三夏大忙時節(jié),關注天氣,收聽天氣預報是莊戶人的頭等大事。那時,沒有電視和手機,獲取信息渠道非常狹窄。有經驗的老人往往會憑經驗看云識天氣;家道殷些實的,會有一臺收音機,就有了了解天氣預報的方便渠道;大多數(shù)家廷則通過按時點收聽自家小廣播去了解天氣好壞。 每當天剛放明,家里的男主人就操心著睡不住了,會早早地起床。聽了天氣預報后,抬頭看看東邊的天空,觀察到天氣晴好,就決定當日可以碾場。 一大早,在家人們還未起床時,心切的主人就操起掃把出門去槾場。槾場就是把整個麥場場地用大掃帚全部都清掃一遍,清理掉上邊的枝葉雜物等,讓場地干凈些。槾完麥場后,太陽照上一個多時辰,這樣能使場面干燥一些,不至于碾場時把麥粒擠壓進場面里去。趁著太陽照耀的間隙,全家人吃早飯,為中午的緊張的碾場工作作起了準備。 早飯后,全家人齊動手攜帶著碾場所要用到的工具前往麥場,準備開始攤場。攤場時,先是由家長估摸著在麥場的正中央位置豎起一捆麥捆,作為將要攤開麥場的中央基準點,隨后眾人們就可以圍著中央方位開始進行攤場。 攤場,為的是把原來收割拉回來堆積或者豎立晾曬著的麥捆放倒、散開、搞亂,然后均勻地攤在麥場上,這樣才好進行碾打。攤場是有一定講究的:先是把麥捆從場地邊麥垛上拆下來,再用架子車拉或者手提著拖至場地中央,放倒并散開。攤場中,麥穗可不是隨便無目的地亂放,須把麥穗一律朝著圓心,解開麥捆上的靿后,再用手把麥稈向兩邊撥拉著攤散平鋪開來,用手把粘連在一起的麥稈撥開攤平整,攤散中,還要保證讓麥捆中間的麥穗暴露出來,一層壓著一層,攤開的麥子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攤開的圈子會由小逐漸變大,由里邊向外邊,一直向后倒退著,直到麥場場畔為止。 ![]() 碾場 早上攤好場后,還不能直接來碾,為了保證碾場的效果,要讓大中午照照,使潮濕的麥穗盡可能干燥些。夏日的太陽,驕陽似火,天上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陽光照耀的時間,人們逮空歇息片刻。曬上半上午,中午大約12點過后,太陽最毒的時候,就開始碾場。碾場所用的主要農具是碌碡或者碾子。用它們碾場各有利弊:碌碡短而粗,碾壓的著力面小,重量大有力度。碾子細而長,碾壓的面積大,可是卻重量輕效果差一點。 碾場了,大人們套上碌碡或碾子進場了。小時候,我所見到的碾場基本都是用牛拉。麥場上,碾場的大多都是家里的男人,只見他站在麥場里,一手牽著續(xù)長了的牛韁繩,一手執(zhí)鞭,不停地吆喝著,牛拉著碌碡或碾子在攤開的麥層上“咯吱咯吱”一圈一圈地轉著圈。所轉的地方要充分照顧到每一處麥子都能被碾壓得到,轉上數(shù)十圈,再反轉進行碾壓。一般“碾場”的人手上還拿著一個物件,叫“糞笊籬”。有時候轉著轉著,牛尾巴就翹起來了,碾場的人眼疾手快,得趕緊把“糞笊籬”伸過去,接住牛的屁股,以防牛糞拉到麥子上。 碾得差不多時,“碾場”人一聲吆喝“翻場了”,并把牛趕到麥場外喝水歇息。這時,就會從麥場周圍四面八方的陰涼處鉆出一群男男女女,手持木杈開始“翻場”,即把已經壓平的麥稈翻過來讓繼續(xù)碾。這期間,還要翻幾次場,即用木杈把攤起的麥子翻幾個過,讓它充分曬干曬透。翻過場后,麥秸稈顯得又蓬松了,讓陽光照耀一會,繼續(xù)又碾,這樣反反復復碾打三四遍后,麥粒終于脫下來了,場就碾好了。 以前,像這樣牛拉碌碡碾場,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一天僅可以碾一場而已。大量的麥子來不及去碾,就只得先暫時摞起來,把麥捆疊放著一層壓著一層摞成麥跺子。夏忙的活路是連收帶種,地里的活路也不等人,要急著早點去下種,玉米可不比其他農作物,早種一天,后邊長勢就是一個樣子。所以,經常是場里麥子還來不及碾完,就得又去安排地里的活路,等地里的玉米種植上出苗后,有的村莊的麥子還沒有碾完。這樣,由于堆放時間太長,或者麥跺頂部遮蓋不嚴實如果被淋了雨,拆跺子時常會看到拆出來的麥捆都已經被捂地發(fā)熱直冒熱氣。有時被捂過的麥子,就出現(xiàn)出芽狀況,這種見雨受損的麥子磨出來的面粉沒筋使不勁道,吃起來有的粘牙。 大隊有了拖拉機后,碾場就快得多了,拖拉機掛上大碌碡,開足馬力給足油,“突突突”跑得歡,一天就可以碾上好幾場,碾完這家后就又開向了另一家麥場,幾家輪換碾。 過去,氣候要比現(xiàn)在濕潤,碾麥天肯下雨,常常是有人剛把麥子攤好,嘩啦啦一陣大雨,就碾不成了,得需要幾天曬干后,才能再碾。 ![]() 翻場 當場碾得差不多時,聽到捉碌碡人的起場號令,躲在陰涼僻靜處正嘻哈說笑諞閑傳的婦女們就迅速起身,紛紛走到麥場的外圍,有序地一個跟著一個,手持著木杈開始“翻場”,攤場是從內圈往外攤,翻場卻是從外圈往內圈翻,即把已經壓平的麥稈從外圈往內圈翻轉過來繼續(xù)碾。有時翻場的人啥工具都不用,干脆就用手抓起一把最外圈的麥稈底部,把壓在下面的麥稈猛地翻起,再向身體的右邊一扔,把底層翻到了表層。這樣,下面的麥子翻到了上面,朝里的麥穗也就朝外了,圓心就空了出來,圓就又變成了一個大的圓環(huán)。 翻場場面很壯觀,幾十號人一個接著一個,圍成了一個大圓,而吆牲口碾場的男人們和牲口會一起去歇息片刻,牲口有時還會額外得到一頓美味的加餐。 麥場上翻場正歡,偶爾不遠處來了一輛自行車,大聲吆喝叫賣著“甜冰棍”,頭頂火熱毒辣的太陽,叫賣聲給隨大人們忙活著的孩子造成了極大的誘惑,他們多么希望家長能給自個破費買上一根,潤潤嗓子甜甜嘴。以前那種“冰棍”好像是白糖水冷凍起來作的,就是冰和甜而已,大概一毛錢一根,就是這樣便宜的東西,在那時候如想吃上一根,都成了農家孩子的奢望。 翻過場后,被壓實的麥桔又顯得蓬松起來,這時,麥穗上的麥粒還沒有脫離干凈,還得要讓大太陽照耀著,再去碾壓,反反復復幾次才可以。 ![]() 起場 麥子被反復碾過幾遍后,當麥稈基本變成麥草、麥穗上再也無麥粒留存時,就該是起場環(huán)節(jié)了。 起場,一般都是在午飯后才進行。這時,麥子經過反復幾次地重復多次碾壓,都已經脫離麥穗,麥粒和麥草混雜在一起。起場,就是要用木杈把碾實的麥秸挑起來,在空中充分抖動抖動,以防麥粒攜裹在麥秸麥草里。 起場,所用到的工具主要是木杈,人們用木杈挑起一撮麥草,盡量在空中使勁地顛簸抖動著麥草,讓麥草里的夾裹著的麥粒在抖動時掉落下來,然后把抖出麥粒兒那些干凈的麥草攏起如墳堆般大小狀,再用安裝有輪子的大尖杈從麥草堆底下挑起,再抖動抖動,讓麥粒都盡數(shù)落下,把上面一層較長的麥秸用大尖杈起走,把麥草堆放在麥場邊空地處碼放成麥草垛。然后,再用一種特殊木杈(比較密的四股杈)拾一遍麥草,把較短些的麥秸麥草也徹底清理掉。最后,麥場里剩下的就是厚厚一層和麥殼麥糠混雜在一起的麥粒兒,人們再用一種叫“推把”的工具把它簇擁堆成土堆狀。 ![]() 揚場 起完場后,最后一道工序就該是“揚場”了,揚場就是要把麥粒和混雜的麥殼分離開來。 揚場,是力氣活更是個技術活兒,并不是每個農村人都會揚場,揚場要把麥糠和麥粒徹底分離,需要借助風、技術和力氣。揚場時,逆風站在麥堆旁,用六股木杈叉起麥糠麥?;祀s物使勁地朝逆風位左上方撇灑出去,拋灑出的混合物借著風勢吹走了較輕些的麥糠,麥子較重,正好落在了左前方。 揚場時,主要借助的是風力,夏天空曠的麥場有時風顯得特別珍貴,并不是時刻都有的,微風時斷時續(xù),所以,揚場時,需要有幾個人同時行動,當微風吹來時,應抓住短暫的間隙,五六把木杈一起發(fā)力揚起,不久,大麥堆就會漸漸變小了。 揚場時,還得有人在前邊進行折行,麥糠和麥子的連接處叫'行’(音hang一聲),把麥糠那些雜物輕輕掃向一邊,把麥子和麥糠分離開來就叫“折行”。在揚場時候,一定得要有個人在揚過的麥子上用掃帚輕輕去掃,以便捋去那些沒有被風吹出去的碎秸稈、麥殼等。折行是技術活,既累且臟,折行的人行動要快,折行時,會有麥?;螓溈凡粩嗦湓陬^頂上,所以折行的人要戴頂草帽,操作時手腳麻利地在麥子落下的間隙,用大掃帚迅速輕輕捋過麥子表面,輕重緩急全憑經驗技術掌握,這活一般多由手疾眼快的家庭麻利婦女去完成。 如果風力爭氣,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奮戰(zhàn),一個大麥堆就可以揚完了。如果微風不濟,晚間無風,有時揚場需要半個晚上的等待,風來了趕緊揚,風住了,只能停下聊著天等風。有時半晚上等不來微風,為了不影響第二天攤場,就只能把麥子麥糠混合物使勁拋出去,以便進行分離。揚完場后,揚出來的麥子干干凈凈堆積如山形如墳冢,等著明天晾曬入倉! ********** 碾完麥子的碾麥場終于告別了白日的喧鬧,變得寂靜下來。月色當空的夜晚,人們躺在堆滿麥堆的麥場上,說東話西,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夏日的夜空深邃而璀璨,涼風習習,麥場上顯得格外迷人,那成堆的等待著晾曬的麥堆堆,讓豐收后的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快樂得合不住嘴。還沒有經過晾曬的麥子,晚上就不用裝袋,不用運回家,全部都堆積在麥場上,各家各戶都留人睡在空曠的麥場上看守著自家的麥堆,隔空拉著家常。碾麥場,這會又成了另一番景象,它成了大人們乘涼聊天的好去處,孩子們躲貓貓追逐玩耍的幸福樂園。 后來,有了打麥機,很少有人再去碾場了,又有了聯(lián)合收割機,麥子也都不用割回來進場了。 現(xiàn)在夏忙,收割機開進麥田里,人們開上拖拉機,直接在田間地頭拿口袋接上清理干凈的麥粒就拉回家了。 碾場,是老祖先流傳的農耕實踐中的重要農事,一個延續(xù)了幾百年、數(shù)千年的農事活動形式,終結在“聯(lián)合收割機”這個鐵家伙手里,碾場終于走過其輝煌的一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碾麥場,那個農村祖先們留下來的獨特風景,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定格留存在人們心中,成為珍貴永恒的回憶。 ![]() |
|